第八百五十六章 求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夜一天。  

滕县川军被两路日军,倾泻所有兵力包围。  

震动了全国。  

刘紫曼虽然没有详细发出报道。  

可是她依旧对于徐州发报前来询问的记者,证实了滕县遭遇了空前轰炸。  

硫磺弹毒气弥漫。  

滕县恍若人间地狱的场景。  

还汇报了因为防空洞塌陷,部分军民死伤的情况。  

当然,刘紫曼的每一句话,都是周小山和刘湘考虑过后发出去的。  

他们更希望鬼子能急切的进攻滕县,即便做不到,也希望鬼子再炸几天,消耗他们更多的资源,哪怕鬼子生产,运输炸弹,也需要时间,这种战果不大的轰炸,时间越多约好。  

最好把他们储备在前线的炸弹炸完了。  

这今天塌陷的地道,都不是防空用的。  

起因还是鬼子盯上了地面上刚钻入地道的人。  

川军没有急。  

五战区急了。  

白崇禧刚回到五战区新转移的司令部,就发现孙连仲,张自忠,庞炳勋,孙震都在,连卢汉也派人到了。  

都被拦阻在李宗仁办公室外面。  

直到白崇禧现身,他们刚想把白崇禧围住。  

李长官的副官就把白崇禧接了进去。  

本来望着地图发呆的李宗仁,连忙把副官赶出去。  

“健生,滕县什么情况!”  

“嗨,冯天魁那个胆大包天的,这世上没他不敢干多事情,听说刘湘同意了川军守滕县,为了激怒日本人尽快上钩,昨夜突袭了鬼子第2师团开路的那个大队,还炮击了援兵,他们侦察兵估算以后进行统计,鬼子刚整补完成的第2师团,至少伤亡了一个联队!”  

这川军一向不喜欢报战果,尤其是这种联队以下规模的小战役。  

李宗仁张大了嘴巴,有些无语。  

就算是刘湘答应了夹击日军的计划,你也要跟战区留点时间进行部署啊。  

这么急去拽老虎虎须吗?  

怪不得,鬼子跟发了疯一样,两路急行军,非要夹击川军。  

“天魁说了,这种事,时间一拖,就容易泄密,然后失去了战机,现在川军把该做的做了,滕县民房八成都被炸成废墟,县城已经没有防守的必要,他们会尽力拖住南下日军,阻击北上日军,剩下的,就看战区和二十兵团的了!”  

“知道吗?今天滕县被炸的很惨,鬼子算下来,至少三百多架次的日军飞机,密集投弹!”  

“刚才到司令部半路碰见了两个通讯参谋,知道这个事,冯天魁他自找的,他们一年前就在滕县县城和北界河一带,组织防御,制高点上构筑了永久的防御工事!”  

李宗仁气乐了,自己担心受怕一整天,就这个结果?  

“现在外面几个将领守着,是不是要你发兵去救滕县?”  

这个事情,很让人自豪,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才是中国军队应该有的样子。  

虽然这几个家伙都是曾经受过川军恩惠的将领,但是生死面前,报恩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能够挺身求战,全中国也许只有五战区,可以看得见这个场景。  

“二十兵团准备好了吗?”  

“贺国光跟我一起回来的,他差不多也这时候到二十兵团吧!军委会和侍从室,有电报来吗?”  

“没有!”  

白崇禧刚准备吐槽发作。  

李宗仁又补充了一句。  

“我怀疑委座人应该快到了!”  

是哦,川军是全国抗战胜利的一面旗帜,如果川军被包围的消息,全国皆知,军委会没有一点表态,那才奇了怪了。  

“日本人消灭川军的决心,大的出乎了薛岳的预料,冯天魁给我带了一个秘密联络的通讯兵,有没有给贺国光带?‘  

“有!”  

“让他们用川军的新密码发报,问问薛岳怎么准备的!”  

滕县鬼子飞机大规模使用硫磺毒气弹,轰炸密度之大,已经不逊色于当初的淞沪了。  

西北军,59军,第三集团军,滇军,在预防毒气上,装备非常低劣。  

中央军也不如川军,二十兵团携带的防毒面具,还不到三个团。  

看着白崇禧去盯着川军通讯官发报。  

李宗仁干脆把这几个请战的将领都叫进来。  

“李长官,川军不能不救啊,冯天魁,郭勋祺,邓锡候要出了意外,对全国抗战的士气打击,不亚于一场败仗!”  

“就是,李长官,当初要不是川军及时救援我临沂,我怕是不能活着从临沂出来了!”  

“李长官,我请求带所部官兵,兵发临城,或者从沛县经过微山湖绕道支援川军!”  

这七嘴八舌的,李宗仁赶紧把手举起来。  

川军来五战区不长,配合各部,有利打击日军,这也算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你们不要着急,我今天比你还急,川军必须要救,至于怎么救,五战区副司令长官薛岳,已经有了全盘的计划。”  

“二十兵团会出兵?”  

“原来的汤恩伯,不一定会出兵,但是薛岳可能会!东海之战,薛岳为了阻挡鬼子十八师团,是出了大力的!”  

又开始七嘴八舌了。  

“你们要沉住气,五战区司令部外面那么多记者,吼一嗓子,就可能把川军害了,你们要是都这样,我就不会详细的告诉你们原因和战役部署进程了!”  

头发花白的庞炳勋,站了出来。  

“老庞信得过李长官,我得残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