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八章大战启(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芒巫主之所以没有以皇宫众人的性命要挟苏秦,是因为在青芒巫主看来,对于他们这等强者来说,早就做到了太上忘情,,  

“道友这是拒绝吗?”  

青芒巫主轻叹一声。他最不想看到的一幕来了。  

即便他推测苏秦有伤势,但却仅仅只是推测,并非万分肯定,刚才说出这件事,本就是有试探的意思,但苏秦却是不显露分毫,让他无从判断。  

再说,即便苏秦真的冲击失败了,有火行之源护体,所承受到的反噬也十不存一,如果不顾一切,仍旧能迸发出接近陆地神仙的力量。  

“既然如此。”  

“希望道友日后不要后悔。”  

青芒巫主凝重道。  

关系到大争之地的归属,不仅是他,其他上宗大教都没有退路,这可是天大的机缘,涉及到陆地神仙乃至更高境界的机会,乃世间最大的宝藏。  

别说苏秦不是陆地神仙,就算苏秦真的已然跨入陆地神仙境,他们上宗大教也会硬着头皮搏上一搏,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机缘流逝,宝藏远去。  

“怎么?”  

“你在威胁我?”  

苏秦双眼微眯,一丝丝莫名气息开始流露。  

“不敢不敢。”  

青芒巫主立即否认道:“道友实力通天,我怎么敢威胁?只是有些可惜,毕竟道友若是答应我等提议,是有可能不需要打打杀杀的。”  

“道友既然不同意,我就先告辞了,此次拜访,多谢道友招待。”  

青芒巫主一边说着,身形便迅速融入黑暗中,随后彻底消失在原地。  

而在苏秦的感知中,青芒巫主则是以一种恐怖的速度,朝着长安城外蹿去。  

“有趣的遁术?与万佛殿神足遁术异曲同工?”  

苏秦细细感受了番,心里默默的想着。  

万佛殿的神足遁术乃上个元气复苏时代,佛门的某位大能按照佛门神通神足通所创立的一门遁术,虽然依旧远远不如一念间咫尺天涯的神足通,但也远胜于一般遁术。  

但刚才青芒巫主离开时的手段,却是与神足遁术相似。  

“不过,这巫门的人,我还是第一次见......”苏秦神色间若有所思,“倒是与我在南诏拜月教见到的那位‘月神’,有几分相似。”  

苏秦念头起伏。  

数十年前,拜月教圣女潜入长安城,欲要控制苏家人,进而掌控唐国。  

苏秦知晓后,直接击杀了那位拜月教圣女,并且不久后孤身前往南诏,一掌覆灭拜月教。  

随后苏秦便发现拜月教所祭拜的‘月神’,竟然是某位神话武者的一缕神念。  

“难道那位‘月神’,便是出自巫门?”苏秦面色如常,不再多想。  

不管是拜月教所祭拜的‘月神’与巫门是否真的有联系,已然不再放在苏秦眼里了。  

纵使那位‘月神’真的是巫门弟子又如何?巫门难道敢为了区区一位神话境弟子,找苏秦报仇?  

等到青芒巫主彻底离开后。  

旁边的老者费瑜终于鼓起勇气说道:“大人,青芒巫主乃巫门最强底蕴之一,就这么放他离开?”  

老者费瑜小心翼翼的看着苏秦。  

苏秦与青芒巫主虽然聊的不多,但很明显没有谈成,与其将来再对付青芒巫主,不如趁着现在将其永远留在长安城来的干脆。  

“无妨。”  

苏秦微微摇头,毫不在意到。  

如果苏秦的大日图未小成,仍旧没有凝聚金乌神体,为了将来压力小些,自然会出手留下青芒巫主。  

但是现在,苏秦已然纵横无敌,哪怕陆地神仙过来,也需要打一场才知道输赢,又怎么可能会看得上青芒巫主呢?  

再说,如果青芒巫主陨落在长安城,必然会让其余几位半步陆地神仙境的强者惊疑不定,说不定他们根本不敢再来长安城。  

这就是力量底气不同,所选择的方法也是截然不同。  

费瑜见状,立即不敢多言,恭敬的站在苏秦身旁,一同观看着长安城万家灯火。  

时间缓缓流逝。  

转眼过去一个月。  

这段时间,苏秦基本上都在体会着自身暴涨的力量,金乌神体固然强大,但苏秦想要彻底适应这股力量,却是需要时间。  

毕竟苏秦不是真正的三足金乌,并非那种先天强大的至强神兽。  

而除了适应自身力量外,苏秦更是在思索,他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如今苏秦有两个选择。  

彻底抛弃武者身份,专心走神兽道路,十二神兽图象征着天地间至强的十二尊神兽,如今仅仅第一幅大日图,便给苏秦带来如此提升,继续修炼下去,肯定潜力巨大,将来超越陆地神仙只是时间问题。  

相比于武者道路,神兽道路明显更加轻松许多,并且所带来的提升,也远远超过前者。  

就比如武者想要迈入陆地神仙境,绝对要经历千难万难,亿万中无一,但是神兽......  

三足金乌的刚出生的幼崽,便拥有的横扫绝大多数陆地神仙的实力,两者的差距,仿若云泥之别。  

世间几乎所有武者,终其一生,都走不到随便一头神兽幼崽的起点......  

“神兽道路固然轻松许多,但上限却是被固定下来了,但是武者之路,却是潜力无限,将来有成仙作祖的可能。”  

苏秦思索了良久,心中顿时坚定起来。  

如果神兽真的睥睨无敌,那么十二神兽图又是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