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明帝(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随机推荐:  

“红衣太监?”  

白袍男子神色难看至极。  

唐皇宫内,能够身穿红色宦官服的太监,基本都是一品大宗师。  

当然也有例外。  

如丽妃身旁的洪公公虽然是二品修为,但依旧被赐下红色宦官服。  

可这种例子比较少。  

并且此时,白袍男子能够感受到,笼罩整座府邸的六股气息,皆为一品大宗师。  

“没想到竟然是锦衣卫的镇抚使......”  

这位红衣太监第一时间认出了白袍男子身份。  

南明的锦衣卫固然让天下诸国忌惮不已,但诸国也不是一点反抗都没有,尤其是唐国,更是将锦衣卫的高层基本调查的一清二楚。  

“唐皇倒是好手段啊......”  

白袍男子笑了笑,神色突然平静下来。  

“想震断心脉自杀?”  

走进来的红衣太监不屑一笑,直接跨出一步,出现在白袍男子身边,然后五指轻轻一按。  

嗡!!!  

白袍男子只感到视线开始模糊,原本即将被震断的心脉竟然开始缓缓修复。  

“你?!”  

白袍男子还未说话,整个人便陷入昏迷。  

东宫。  

右春坊内。  

苏秦盘膝而坐,体内真元缓缓运转,按照九阴真经不断循环,凝聚至阴之力。  

良久之后。  

苏秦缓缓睁开双眼。  

刹那之间,以苏秦为中心方圆数十米,温度急速下降,仿佛瞬间来到极北冰原,天寒地冻。  

“恩?”  

苏秦眉头一皱。  

顿时。  

原本下降的温度不断上升,转眼间便恢复到正常。  

“这九阴真经倒是有点意思。”  

苏秦心念起伏,心里默默的想着。  

相比于九阳神功,九阴真经更加诡异,简直与九阳神功处于两个极端。  

“不过,这不正是我想要的吗?”  

苏秦脸上浮现笑容。  

以他现在蜕变过三次的肉身,寻常阴阳之力根本毫无作用,连影响到苏秦的肉身都做不到,更别说提升了。  

“最多两天,便可以将九阴真经修炼至大成,凝聚九种至阴之力。”  

苏秦心里估算着。  

如果是寻常武者,想要将九阴真经修炼至大成,没有个几十年上百年时间根本做不到,这还是建立在这位武者资质天生与九阴真经契合的前提下。  

但苏秦不一样。  

作为三重天的罗汉尊者,高屋建瓴,再加上系统灌输九阴真经的一切精义,连两天时间苏秦都觉得长了。  

第二天。  

苏秦来到承恩殿。  

“三哥,你来了啊。”  

太子李生满脸欣喜的走了过来。  

“芸娘喝了三哥开的药方后,身体明显好转了,连父皇身边的那位御医看了都感到不可思议......”  

太子李生看向苏秦的目光满是感激。  

“是吗?”  

苏秦倒没有什么太大感觉。  

他帮助小妹苏月芸祛除阴气本就是举手之劳,根本不算什么。  

“对了。”  

“你还记得昨日的刺杀吗?”  

太子李生突然想到什么,朝着周围看了一眼,小声说道。  

“怎么了?”  

苏秦随意问了句。  

“进入上午我去见父皇,感觉父皇心情似乎不错,应该是与昨日南明使团刺杀有关......”  

太子李生将自己心里的猜测说了出来。  

虽然唐皇当时没有和他明说,但也有意无意提醒了几句。  

“原来如此。”  

苏秦微微点头,  

看来昨日离开皇宫的那六位一品大宗师钓到大鱼了。  

否则按照唐皇的心性,如果不是真的有什么大收获,不会有这般表现。  

接下来,苏秦又与太子李生聊了一会。  

其实主要是太子李生在一旁说,而苏秦只是随意的听着。  

而太子李生聊得内容也大多都是朝堂上的事情,比如又有哪位大臣出面弹劾他......  

很显然,虽然在唐皇的一意孤行下,他顺利坐上太子之位,但很明显这个位置不是很稳,甚至受到过很多质疑。  

“你以后要是当上了皇帝,想做什么?”  

苏秦听了会,随口问了句。  

虽然李生身上承载了唐国近十分之一的国运,只要不死,未来皇位基本上就是李生的。  

但苏秦也想知道李生对将来有什么打算。  

“三哥,这种话以后千万不能再外面说,父皇现在身体刚有好转......”太子李生连忙说道。  

苏秦闻言,微微摇了摇头。  

唐皇的身体苏秦再清楚不过,若不是有一位绝顶一品大宗师甘愿以命换命,早就死的透透的了。  

可即便如此,唐皇也活不了多长时间,即便是罗汉尊者武林神话,也有寿元大限,更何况是一个人间帝王?  

太子李生眼中的‘好转’,无非是回光返照罢了。  

半个时辰后。  

苏秦再次回到右春坊。  

“差不多了。”  

“争取将九阴真经修炼至大成,然后一鼓作气,完成第四次肉身蜕变。”  

苏秦盘膝而坐,缓缓闭上眼睛,开始修炼起来。  

与此同时。  

南明国都。  

皇宫之内。  

明帝高坐龙椅之上,望着手上的情报。  

“刺杀失败了?”  

明帝低声自语,声音没有任何起伏,仿佛在说一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