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求见尊者(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随机推荐:  

“下山。”  

“求道!”  

张真人语气平淡,没有起伏,但却在最后说到‘求道’二字时,隐隐流露出期待。  

“求道?”  

众多武当山弟子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在他们眼里,张真人便是天下的‘道’,何需下山去求?  

只有张霄等几位弟子神色微微一变,仿佛想到了什么。  

如果说,江湖传言少林寺有罗汉尊者坐镇,在绝大多数武者眼里,都是半信半疑......  

但经历了下山那一幕,张霄等几位弟子心里却是清楚,少林寺确实有罗汉尊者存在。  

若不是罗汉尊者,谁能够凭借一柄普通的木剑,相隔上千里斩杀一品大宗师?  

张真人此次出关,恐怕是听了这个消息。  

“此次下山,我若是没有归来,武当闭山二十年,不准寻仇。”  

张真人目光悠远,在众多武当山弟子的目光注视之下,一步步朝着山下走去。  

少林寺。  

慧闻方丈与诸位院首喜不自胜。  

短短数个月时间,在后山禁地附近修炼的弟子中,竟然有三位迈入上三境。  

这是何等罕见?  

要知道,即便是少林寺这样的天下武道大宗,上三境武者也足以担任院首。  

若是在以前,少林寺想诞生三位上三境,至少需要十年二十年时间。  

但现在,数个月就完成了,这怎么能不让慧闻方丈以及诸院院首欣喜呢?  

上三境武者越多,出现二品宗师、一品大宗师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二品宗师、一品大宗师一旦达到了某个数量,又能反过来指引出大量有潜力的弟子......  

由此形成循环,少林寺将会越来越强......  

“不要得意忘形。”  

“这三位上三境弟子,乃我寺往年的积累,都处于四品巅峰,距离上三境只差一步。”  

“如今在雾气推动之下,才一举突破。”  

“可接下来,想这般短的时间诞生上三境,却是不可能了。”  

达摩院院首缓缓说道。  

这话一出。  

其他几位沉浸在喜悦里的院首顿时冷静下来。  

“慧觉说的不错。”  

慧闻方丈微微点头,他刚才虽然同样欣喜,但也想到了这点。  

少林寺之所以在短短数个月来诞生三位上三境,主要原因是以前的积累。  

接下来若是还想这般顺利,却是难如登天。  

“方丈。”  

“我应该快要突破了。”  

这时,武僧院院首忍不住开口道。  

“你要突破?”  

慧闻方丈猛地看向武僧院院首,神色惊喜。  

要知道,武僧院院首可是三品武者,他若是突破,便是迈入二品宗师。  

如今少林寺除了苏秦外,加起来不过慧闻方丈一位一品,达摩院院首等两位二品。  

如今若是再多武僧院院首一位二品,对于少林寺的底蕴来说,自然是大大增长。  

就在慧闻方丈与诸院院首欣喜之时,一位少林寺弟子匆匆忙忙跑了进来。  

“方丈,院首,有人,有人在外求见。”  

这位少林寺弟子气喘吁吁道。  

“求见?”  

慧闻方丈微微皱眉:“何人?”  

“他说他来自武当山,姓张......”  

“什么?!”诸院院首瞳孔一缩。  

武当山?  

姓张?  

纵使再如何不可思议,各院院首也下意识的想到了武当山上的那位张真人。  

“一起出去看看。”  

慧闻方丈神色一肃,立即起身,朝着少林寺外走去。  

其余院首相互看了一眼,立即跟了上去。  

很快。  

慧闻方丈与诸院院首来到少林寺外。  

而此刻,一位身穿道袍,五官古拙的男子正静静的站在那。  

“果然是张真人啊......”  

几位院首心里一惊,依旧难以置信。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武当山上的那位张真人此刻竟然就站在少林寺外。  

“张真人。”  

慧闻方丈吸了口气,走上前,郑重问道。  

虽然他是一品大宗师,可在张真人这位威震天下数十年的绝顶一品面前,仍旧是不够看。  

“方丈。”  

张真人目光平静温和,望向慧闻方丈,微微颔首。  

“不知张真人来我少林寺有何事?”慧闻方丈没有拐弯抹角,直言问道。  

“老道年轻时,闯荡江湖,曾有幸观摩到贵寺半册九阳神功......”  

张真人没有回答慧闻方丈的话,反而自问自答道:“这半册九阳神功,对老道帮助甚大。”  

张真人说到这,伸出右手,拿出一卷书册:“老道无以为报,只能以这卷太极心经曾与贵寺......”  

慧闻方丈与诸院院首目瞪口呆。  

太极心经,乃张真人毕生心血所著,即便是武当山众多弟子,也没几个学会太极心经。  

但如今,张真人却将太极心经曾与少林寺?  

“张真人还请收回。”  

“九阳神功既然流露到江湖,落到谁手中,皆与本寺无关......”  

慧闻方向念头疾转,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太极心经。  

太极心经虽好,但却走得是道家路子,就算少林寺得到了也没什么用。  

相反,张真人连太极心经都送上连了,显然所图甚大。  

张真人微微摇了摇,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