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九曲散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没想到真实之眼竟然如此可怕!”  

片刻后,苏秦睁开双眼,神色惊叹道。  

按照系统介绍,真实之眼并非攻伐类神通,它更加偏向于辅佐类神通。  

凭借真实之眼,苏秦能够轻易洞察虚妄,锁定危机。  

并且,真实之眼对气机有着堪称恐怖的把握,只要被苏秦看过一眼,纵使相隔百里千里,苏秦也能凭借气机,锁定其方位。  

当然,真实之眼最吸引苏秦的地方,在于它是一门神通。  

何为神通?  

无论是哪种神功秘法,都需要内力气血等等能量催动,但哪怕是一品大宗师,内力也并非无穷无尽,不可能毫无限制的去消耗。  

至于气血,更是如此。  

气血一旦衰败,纵使是一品大宗师,实力也会大幅度降低。  

但神通不同。  

神通就像一个人的本能,如同呼吸一般,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消耗不消耗。  

也就是说。  

只要苏秦愿意,完全可以一天十二个时辰,一直催动真实之眼。  

因为对于苏秦来说,真实之眼就仿佛吃饭喝水一样,根本不需要思索。  

“传闻中,佛门功法修炼到极致,也会诞生种种神通,例如‘他心通’、‘天眼通’......”  

苏秦思绪起伏。  

“试一试这个真实之眼的效果。”  

苏秦定了定神,心念一动。  

顿时。  

苏秦只感到眼睛发凉,目光所见之处,分毫毕现,不存在任何死角。  

除此之外。  

苏秦隐隐感受到,无数道气机自四面八方升起,这些气机或远或近,或强或弱,尽数落于眼中。  

“不错不错。”  

苏秦目光一转,望向不远处那位一品大宗师尸体。  

此时此刻,凭借真实之眼,苏秦几乎是瞬间,便确定这位一品大宗师真正的死透了。  

并且也没有在尸体附近做手脚。  

就在这时,苏秦发现一品大宗师手中紧紧握着一卷兽皮。  

苏秦屈指一弹,兽皮掉落。  

苏秦捡起兽皮,一眼看去。  

“吾八岁学武,游历天下,于三十八岁迈入上三境,七十九岁成一品,此后穷尽一百余年,仍旧困于一品,憾未能触及神话瓶颈......”  

这卷兽皮上记载的应该是这位一品大宗师的生平。  

包括他幼年时的经历,成为武者后的狂喜,以及最终迈入一品后的高处不胜寒。  

这位一品大宗师名号为九曲散人,虽无父无母,但武道资质却是绝顶,仅仅凭借捡来的几本残缺功法,硬生生的炼出内力。  

此后便一飞冲天,短短七十余年,突飞猛进,直接跨入一品大宗师之境。  

刚成为一品大宗师,屹立在天下巅峰,九曲散人还颇为欣喜,时常于其他一品大宗师切磋,悠闲自在,好不快活。  

但等到一百岁后,九曲散人就慌了。  

一品大宗师寿元虽然远超普通人,但极限也就两百岁。  

想要活的更久,只有再进一步,跨入传闻中武林神话的境界。  

“吾听闻少林寺传承数千载,走出过真正的‘罗汉’,为求突破之路,便藏身于千佛殿中,日夜苦思。”  

“然,至一百七十岁,吾自认为内力、肉身皆打磨到极限,但神话瓶颈,却毫无头绪。”  

“神话之路,究竟如何突破?先辈们到底是凭什么跨过这道瓶颈?”  

...  

兽皮越到后面,记录的字迹便越是潦草,无穷的的不甘与绝望扑面而来。  

即便是苏秦,也是沉默下来。  

“九曲散人,应该是在六十年前,潜入进来,当时少林寺最后一位圣僧正好圆寂,少林寺再无一品坐镇,才让他藏到至今。”  

苏秦悠然一叹。  

纵观天下,一品大宗师虽然罕见,可每个时代终究会诞生那么一些。  

但武林神话,或者与武林神话等同的佛门‘罗汉’,却是一个时代、数个时代不见一位。  

其他地方苏秦不知道。  

至少少林寺中,自从九百年前,最后一位‘罗汉’祖师为镇压‘魔佛’圆寂后,便再无人证得‘罗汉’果位。  

这固然有‘魔佛’传人百年一次,极大拖累了少林寺底蕴的缘故,但也说明了证得‘罗汉’果位有多难。  

“以后,我也会像九曲散人一样?孤独终老,等待死亡?”  

苏秦眉头微微一皱,脑海中突然闪过这个念头。  

只不过。  

这个念头刚浮现,便被苏秦甩开了。  

因为九曲散人根本无法与他相比。  

苏秦拥有系统,能够签到出无数宝物,就算是堆,也能将他堆到武林神话了。  

再说,九曲散人到死都没明白,他为何连突破的瓶颈都没看到。  

但在苏秦眼里,九曲散人却是路走错了。  

九曲散人耗费一百多年时间,去打磨肉身内力,但事实上,想要跨入武林神话之境,除了肉身内力需要打磨到极致外,更需要‘神’的圆满。  

‘神’!  

肉身!  

内力!  

三者合一,才有那么一丝触碰瓶颈的希望。  

除此之外,更加让苏秦振奋的是,他刚才签到获得的真实之眼,除了能够洞察外物外,更是能够观测己身。  

在真实之眼的观测下,苏秦对自身的气血、内力以及‘神’的掌控达到一个匪夷所思的程度。  

苏秦能够清晰的感受到,自身任何一点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