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二章 万神香火(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灵界落入人祖之手,已有千年。  

当余闲再次进入灵界,也不得不暗自感慨灵界的底蕴之强。  

之前都几乎被他掏空家底。  

这才多长时间,灵界已经恢复不少元气,已然有了灵气复苏,煌煌大世的架势。  

可惜值此大世,却再无英雄出世了。  

身为“老家伙”的他们已经提前就霸占了灵界的所有机会,年轻的主角再无出头之日。  

毕竟谁还不是个主角了。  

灵界之中,千山万水之间,广袤平原之上,一尊尊或大或小的神像伫立,其种族不同,形象各异,神的名字也大不相同,但无一例外,都是人祖的分神。  

立万神,传道一界。  

“区区千年,你居然能够在灵界下出这么一大盘棋,不愧是我认可的…对手。”  

余闲不免惊叹。  

灵界之大,在他第一次光临灵界之时就已经感到震惊。  

当年他借祖凤的名头和威势在灵界推广大同会,也是花了十数万年时间,才一点点建立起了大同会的网络。  

但建一座宫殿可能需要数百年的时间,摧毁它却只需要一把大火。  

如今人祖正式统治灵界不过千年,却已经将触角遍布了整个灵界。  

人祖摇摇头,颇为谦虚道:  

“不过是占了地利的便宜,我合天道,灵界之中,一念即明,只要我愿意,我甚至可以在灵界的每一个角落出现我的分身,但那没有意义。  

这都是多亏了你的大同会打下的基础,否则我接手不会那么容易。”  

他的河图洛书虽然没有攻伐之能,但辅助之能却是一等一的顶级。  

一念之间,便能为他提供成千上万个完美的方案。  

当然,方案归方案,执行更重要。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也是他启用蛮兽一族的原因。  

蛮兽一族乃是他当年算计天道,留下的后手,也是灵界之中唯一不受九之极数的诅咒干扰的族群。  

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此量劫的种族,而是上一个量劫伐天之战后留下的残党。  

这些修行了他提供的秘法的灵界大能,被封印智慧,或献祭虚界,或献祭洞天,从灵界天道中换得一丝喘息之机,在灵界重开之时,与灵界同体而生。  

这使得他们彻底沦为灵界的附庸,却也保存了实力,不会因为失去虚界或者洞天就丢掉性命,元气大伤。  

因为他们已然和灵界一体,灵界就是他们的虚界和洞天。  

所以当他重新点化这些蛮兽始祖,唤醒他们远古的记忆后,一切便顺理成章了。  

蒙尘日久,今日复投旧主。  

甚至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  

他们就像睡过一场,做了一个极为漫长的梦。  

昔日伐天失败,今日再战一回。  

有了这群老班底在,人祖收复灵界的概率比他想象得还要快。  

毕竟灵界之前已经被大同会犁过了几遍。  

虽然主观上是为了搜刮资源,但客观上也是为灵界统一作出了贡献。  

所以人祖倒也不全是客气话。  

没有大同会打下的基础,哪怕他曾经当过灵界大地的主人,想要重新统一,花费的时间只会比一千年长。  

余闲目光没有离开那些大大小小的神像,感知着每一尊神像中凝聚的信仰香火,他的目光有些凝重。  

“你这是想要立神像,集香火,将灵界炼成伱的地上道国?”  

余闲虽然不在灵界,但耳目没丢。  

毕竟灵界和人间界不同。  

人间界是他的私人世界,他一念之间,就能“闭光锁国”,除非强硬闯入,否则可以不露半分虚实。  

但人祖却不是灵界的主人,不可能,也无法阻拦灵界对外招收飞升者,对内输出冒险者。  

毕竟祂需要新的世界坐标,需要更多的资源。  

说起来,最初的献祭之法还是人祖流传出去的。  

在这种背景下,余闲自然知晓灵界自人祖治世后,便舍弃了以往传统的家族宗门的统治模式,而是开启了地上万神,百朝争霸的资料片。  

但未到灵界,他只以为是人祖的恶趣味,将世界打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毕竟天庭立过了,人祖当过了。  

从昊天道尊的名号,不周山,紫霄宫,分宝岩等等熟悉的字眼,无一不在证明人祖在很认真的模仿洪荒背景,自己再当个鸿钧道祖又有什么不可能的。  

但真正来了之后,以他现在的眼界,还是看出了人祖想干什么。  

这信仰香火与一族气运类似。  

但族群气运属于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较为纯粹。  

听起来很玄乎,但举个现实主义的例子,那就是背后的国家强大起来,那些行走在海外的游子才有挺直脊梁的勇气,因为他们身后站着一个强大的国家,一个强大的民族。  

这就是气运庇护。  

但信仰香火却是一种人为产物。  

拜神求佛多是为满足个人欲望。  

这里面的念头太过繁杂,可以说比之传说中的天魔也丝毫不差。  

普通修士即便侥幸得了一点香火,也是将其炼制为阴邪法器,伤人魂魄,做暗算之用。  

至于主动吸收,那是万万不敢的。  

这跟引魔头入体有什么区别。  

不过余闲知道人祖敢这么做,大概率是找到了真正利用这些香火的办法。  

果不其然,人祖将余闲引回灵界,就没打算隐瞒。  

“炼化灵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