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三章 天意有毒(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最新网址:bixiashenghua光阴荏苒,五十年一瞬而逝。  

玄尊界中,风云动荡。  

自天水道尊高调进入玄尊界,连天意都奈何不得,玄尊界内一直保持动态平衡的百家争鸣就此告破,变成了一家独大,惟我独尊。  

其余流派只能瑟瑟发抖,在秦国大军的锋芒下俯首称臣。  

拥有成熟顾问团队的秦国在正确的道路下越走越远,很快就实现了修仙人才的大爆发。  

余闲虽没有亲自出手,但他身后却有一整个人间界作为底蕴。  

妖王养殖基地重启业务,每年外道金丹的生产量达到一个天文数字。  

毕竟人间界镇压着上百位妖帝,培育妖王肉食,高阶内丹都是极好的耗材。  

余闲耗费力量,以自己为节点,直接将人间界的物资援助投入到玄尊界。  

这其中不仅仅是外道金丹,还有各种提升修为的虎狼之药,主打一个透支潜力,外加巨大性价比。  

加上各种透支潜力的秘术。  

比如当年余大真人发家的血魔道秘术——《燃灵损命诀》。  

理论上,一个稍有资质的普通人只要小有身家,先买上一份物美价廉的虎狼之药,吞服练法,然后选择修炼此等秘术,获得初步实力,而后努力工作,足够在数十年间突破金丹境界。  

毕竟秦国要鲸吞一界,在带来巨大伤亡的同时,也在幕后提供了无数的工作岗位。  

只要肯干活,就不愁没有修炼资源。  

而他们付出的代价就是成为一个短命真人,活个二三百年便是极限。  

当然,理论是理论。  

实际上操作起来,一百个人中能有一个人成功就算不错了。  

但在跨越阶级的诱惑下,无数小商人,小官吏还是不惜倾家荡产,选择为自己,为后代赌上一把。  

于是在拔苗助长的操作下,五十年间,秦国大军不断从民间选拔精英,淘汰落后军士,最终留下百万虎狼卫士,竟是实现了全军真人的伟大成就。  

民间金丹更是层出不穷,数不胜数,成了秦国大军充足的预备役。  

虽然这些都是水得不能再水的假丹真人,但再水的真人也是真人。  

在玄尊界这种严苛环境下,百万金丹成军,反而比普通世界更加强大,在化神将领的带领下,实力足以围杀化神。  

洞虚玄尊不出,这支大军便是无敌的存在。  

但那些玄尊敢出手嘛。  

自然是敢的。  

但无一不是遭到了伟大的道尊之力镇压。  

接连付出三位玄尊的代价之后,其他玄尊也就认清了现实,天水道尊虽有顾虑,不能频繁出手,但是镇压几个玄尊的实力还是有的。  

秉持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原则,这下子谁也不敢第一个去挑战天水道尊的能力极限。  

但他们不再直面大军,而是暗中阻挠破坏,拖延秦国统一玄尊界的时间。  

这听起来有些傻。  

既然结果是确定的,那么为何还要做无用功,反而要得罪一位威能不凡的人族道尊。  

这其中自然是有极大的好处。  

道尊入侵,天道自救。  

这些身份早已改头换面的“本土玄尊”就成了世界自救的选择。  

天道不再限制他们的成长,反而主动提供眷顾,使得这些“本土玄尊”可以借玄尊界的本源成长、  

这几乎就相当于余闲的灵气小偷的加成。  

修行速度十倍上涨,还能体悟世界法则,为自己晋升洞天提供底蕴。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又如何舍得离开。  

自然巴不得秦国的统一时间拖得越久越好。  

反倒是余闲主动为玄尊界投入灵能物资,成了撒币的大善人。  

毕竟这些物资不管最终用在谁身上,都会被玄尊界的灵气大循环消化。  

如果余闲最终没有拿下玄尊界,那么他的这些投入都将化作玄尊界的世界底蕴,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但究竟是蜜糖还是毒药,就得看最后的结果了。  

名剑山。  

玄尊界的剑道圣地,乃是剑道之祖所创,也是如今本土联盟的联络点之一。  

在秦国大军越来越盛的兵锋面前,剑祖所庇护的燕国已经岌岌可危。  

这日。  

一众本土玄尊分身到来,商量着对策。  

其实也没有什么对策,打肯定是打不过的,左右不过是拖延罢了。  

毕竟多拖一日,他们就多一日的好处。  

眼见众人为了谁该多出一点力争得面红耳赤,忽的人群中传出一声叹息。  

那是一个天庭饱满,眼睛炯炯有神的青年男子,身着一袭淡紫色儒衫,薄唇微抿,显得有些严肃。  

“见好就收,五十年美好时光,美梦将醒了。”  

“诸位,天水道尊强势无比,未免沦落白鹿玄尊,黑山玄尊等人的下场,我就先退了。”  

“云墨玄尊,你想要飞升?”  

有人目光鄙视。  

被称作云墨玄尊的青年男子,面色不变,坦然道:  

“不错。”  

“该死,大家说好共同进退,按照如今趋势,秦国不过占据玄尊界一半的地盘,我等起码还有三十年时光,你现在就要离去,岂不是弃我等不顾。”  

有人不满。  

云墨玄尊却淡淡道:“当年说好来去自由,这些年我也几次暗中出手,冒着被天水道尊镇压的风险阻拦秦军进攻,算是对得起当年的联盟之情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