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零章 玄尊界(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最新网址:bixiashenghua青凰是余闲生活的小插曲。  

他们在一起温存了大半年时间,感情急剧升温。  

余闲便带着青凰和第一批人族支援的物资和技术人员回归了人间界。  

有着他这个人形偷渡仓库。  

原本离开灵界还得报税,但这会儿他是一个子都不会出,将硕鼠行为进行到底。  

人间界现有三百七十四域,除了新开辟的九域享有优待,剩下的三百六十五域,平均每域十万极品灵石的资源供奉,加起来就有三千多万极品灵石。  

这么多灵石对于人间界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资助。  

吞掉这些灵石资源后,人间界未来又不知多出几座矿脉,几条灵脉。  

世界底蕴就是这么一点点增强的。  

而修行环境变好了,人材产出变多,出现高阶修士的概率就会增加。  

这些资源会为余闲提供一个稳定的大后方和基本盘。  

迟早有一天,人间界不需要依赖外来力量,也能稳定产出自己的洞虚修士,乃至洞天修士。  

再加上人族支援的那些技术人员,人间界的修仙百艺,同样会迎来一次高速发展。  

两个世界,不同思维的碰撞。  

余闲期待着这些家伙给他一点小小的惊喜。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余闲就像一只贮藏过冬粮食的老鼠,不辞辛劳地从灵界将各种资源一点点搬入人间,为即将到来的凛冬做着准备。  

时间一晃而过。  

余闲让虞渊作为他的代言人,接收人族议会对他的援助。  

而他则抽空将这批价值不菲的资源从灵界偷渡进人间。  

对于余闲偷天换日的手段,人族议会虽有查探之心,但意图并不强烈,几次试探无果后,便装作不知,只做收集运输的活。  

余闲则已经从某个高端拍卖会,花了一些灵晶,买下了几个老旧的世界坐标。  

所谓老旧,就是世界坐标泄露多次,已经不具备太多价值。  

这倒不是说小世界的价值不高。  

而是性价比不高。  

因为这种小世界要么是如同绝天界,黄泉灵界一般的绝地,哪怕是玄尊、妖帝进去,也很难安全离开。  

要么就是比绝地危险小上一些,被称为准绝地。  

意思就是随时都可能变成绝地,将所有人坑进去。  

想要攻略这种小世界,就得看自己的运气和实力如何了。  

其实小世界的资源有限,又有灵界虎视眈眈,再怎么成长,培养出本土玄尊就已经是了不得的成就,一般这时候怎么都让灵界发现了踪迹,成为灵界的食物。  

即便是巅峰玄尊想要攻略这种小世界,几率虽小,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但一旦耽误的时间太久,灵界天道就会将世界坐标重新泄露出去,去往小世界的灵界大能多了,反而互相制衡,将小世界当成了棋盘战场。  

然后又因为这些大能的存在,导致小世界的天道力量增强。  

毕竟天道的力量来自与世间万物。  

这些灵界大能以身入局,同样也为天道提供了一部分力量。  

就像当年的人间界。  

余闲虚心向天道老师学习的时候,就提前掌握了一部分关于洞虚境界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来自于虞渊和东皇妖帝。  

他们停留在人间,就一直被动地被人间天道搜集信息。  

最后这些大能纠缠不休,直到本世界的天道力量镇压一切,准绝地便成了绝地,连道尊都不敢小觑。  

此刻,余闲找到的小世界便是这样一个准绝地。  

百家争鸣,玄尊显化。  

玄尊界。  

一道流光破开苍穹。  

惊雷阵阵,紫色的弧光掠过,有苍茫气息弥漫而来,一只淡漠无情的金色竖瞳于雷海中浮现。  

那是天道之眼,此界最强的力量。  

外来者的力量惊动了祂。  

“又有新的竞争者来了吗?如此动静,还真是嚣张啊。”  

“不过新人就是这样,吃吃苦头才会老实。”  

一座高大华美的佛塔上,一个唇红齿白的年轻和尚手捻佛珠,仰望苍穹,嘴角勾勒出神秘的微笑。  

他名无法,来自妖族,为一金蝉所化,转生此界人族,遁入佛门修行人族佛法,至今已有一百零八万年,乃是当世活佛,诸子百家之一,境界修入洞虚玄尊。  

更与自己的妖身合一,哪怕在这等小世界,他的实力也达到了巅峰玄尊。  

可在这个以玄尊命名的世界,他仍不是最强者。  

玄尊界,拥有百家传承,循其祖脉,皆是玄尊所传。  

当世显学就有一掌之数,实力与其相比,不弱多少。  

那剑祖之威,连他都要退避三分。  

很多玄尊选择到玄尊界来,已经不是想要压服此界天意,献祭灵界天道,而是转生修法,以百家传承来刺激自己的血脉和修为。  

就比如他。  

当年他入玄尊界时,还处于中品妖帝,陷入瓶颈,迟迟不得其法。  

最后他置之死地而后生,选择以人身重新修行,这才人妖合一,佛法大成,成就佛家法身,洞虚巅峰。  

原本他可以就此离开玄尊界,回到灵界。  

但不管是人是妖,他们心中的是不会终止的。  

当初无法只是想借玄尊界独特环境磨炼自身,破开关卡。  

但现在他已成了玄尊界最强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