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四章 归来小叙(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所以余闲两次挑衅灵界天道,两次造就出一片天道诅咒之地。  

虞渊每次都跟随在后,趁机收割。  

于是顺理成章地得到天道祝福,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吞噬灵界灵气来供养自身虚界。  

加上之前梦界的积累,虽然突破洞虚境界不过数百年,但再突破一个小境界却也是理所应当。  

理论上来说,余闲如果愿意给灵界上供几十个化神,飞升又破界自己来回折腾个几十次,很有机会将虞渊直接推到洞虚巅峰。  

但理论注定只能是理论。  

虞渊可以在他离开灵界时在背后捡点便宜,但他不可能为了虞渊特意离开灵界。  

“按你现在的进度,看来不用万年时间,你便能重修回巅峰了。”  

余闲笑眯眯地画下一张大饼。  

“待到那时,我为你找一个容易攻略的世界,助你成道,让你天水道尊之名名副其实。”  

虞渊闻言,赶忙起身,朝着余闲单膝跪下表忠心。  

“请主公放心,属下一定为主公守好大后方,为主公传播大同之道。”  

“说起大同之道,这些年你做调研做得如何了,灵界人族是否契合大同之道?”  

余闲其实在某一段时间对于传播大同没啥兴趣了。  

以前那是因为大同会能帮他割天道老师的韭菜,现在天道老师都被他融合了。  

而灵界天道的恢弘伟力又不让他复制人间界的大同模式,让他得好处。  

没有好处的事情,自然就没有那么热衷了。  

所谓大同,完完全全就是他那颗伪善之心在作祟。  

就好像坏人总是喜欢拜佛烧香做善事一样,不过求个心理安慰。  

大同就是他的心理安慰。  

他知道自己做过很多坏事,因为他也死了许多无辜之人。  

这种不安一直萦绕着他。  

直到绝天界中,他为一己之私,亲手掀起世界的战争,却也许下了成道后众生重生的诺言。  

前世最后遗留的一点道德感便彻底约束不了他了。  

不过这不妨碍他继续传播大同。  

虽然他已经是一个彻头彻脑的混蛋,但他仍旧衷心希望这个世界能够变得美好,并且愿意为之付出一些代价。  

因为世界越美好,他这种坏人才能生活得更滋润。  

最好是全世界只有他一个坏人才好。  

老阴比太多,好人都不够用了。  

虞渊不知自家主公的复杂和矛盾的心理,只是单纯认为余闲背地里又搞什么逆天的谋划。  

毕竟他是亲眼见证了余闲从一个下界土著,如何一步步吃下整个世界,甚至和灵界天道对抗的过程。  

所以主公行事背后必有深意。  

他老实回道:“大同理念在灵界人族中并不流行,因为没有武力支撑,这种理念太过虚无缥缈,哪怕属下特意弄出了好几个试验场所,初步让他们习惯了遵循大同法典。  

但只要有一丁点的外来力量的干扰,这种平衡就会很快被打破。  

属下思来想去,发现想要实现大同理念,非得要像主公在人间界一般,以绝世力量镇压一切,才有大同法典实现的理论基础。  

如今的话,属下依主公之眼,着重思想传播,印刷了不少大同书刊,已经随着各种商队行走,传播四方。”  

余闲淡淡笑道:“无妨,今日种下一颗种子,传播一粒火星,焉知来日不会长成参天巨树,燃起燎原大火。  

大同一词,虽是美好的想象,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以此为追求。  

进一步,便有一步的欢喜。”  

虞渊却从中看到了一片尸山血海。  

他仿佛看到了自家主公手持屠刀,把刀架在别人脖子上,劝他做一个好人的画面。  

一面魔鬼,一面佛陀。  

分裂得像个神经病。  

他暗自咽了咽口水。  

希望以后那些家伙不要不识抬举,别拦着他家主公做个好人。  

难道这就是主公打算在未来对抗时间之毒,用以寄托的信念?  

天下大同。  

这可比什么家族,宗门,血脉来得高多了。  

虞渊浮想联翩。  

哪怕他也不例外,喜欢将上层人的心思复杂化。  

一句话总是要推断出十八层意思来。  

但余闲对此,只有一个答案。  

想做,便做了。  

不需要任何理由。  

否则他这么努力修行干什么。  

如果他拥有了对抗世界的伟力,却又不能让世界按照自己的理念运行,那么修行便将毫无意义。  

天心园。  

正是当年虞家用以囚禁家主的地方,也是余闲撩拨虞清的地方。  

这里被虞清视为两人定情之地。  

于是她用权力小小的任性了一下,耗费巨量资源,将这里修成了她和余闲的家。  

不过不管是她还是余闲,在这里待的时间都不多。  

虞清身为一族族长,迸发了事业第二春,忙于工作,并且乐此不彼,时常无法归来。  

而余闲被可恶的虞族老祖经常安排“出差”,同样离多聚少。  

比如这一次余闲出差归来。  

虞清却还在云梦虞家坐镇,据说在那边指导工作毕竟三家归一还只有一百多年,却涉及到三域之地。  

很多事情不在一开始定下规矩,以后就说不清了。  

而老祖宗是不会理会这些杂事的。  

但一旦如果出了问题,那么责任就要当代家主和族长的,想分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