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二章 以力证道(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和灵天道君谈好价钱后,余闲在绝天界的操作就彻底肆无忌惮起来。  

十个月后。  

已经将十个虚界初步消化的余闲终于来接收自己的报酬。  

世界的边缘。  

辽阔的海平面上。  

一方似真似假的世界虚影骤然降临。  

就如当年余闲突破之时吞噬人间界一样,这道虚影渐渐为绝天界的一角染上了阴影。  

阴影迅速扩张。  

十万里,百万里,千万里。  

十分之一个绝天界被阴影覆盖。  

说十分之一就是十分之一。  

余闲表示自己诚信经营,童叟无欺。  

喀嚓喀嚓!  

余闲耳边似乎传来一声清脆的响声。  

绝天界的一角蓦然抹去,就像板擦干净地擦去黑板上的粉笔字,为绝天界撕下一道缺口。  

世界被侵入,被吞噬,终于惹恼了已经虚弱不堪的天道意志。  

海平面掀起巨浪,几百米的浪头似乎要拍击天空。  

海底发出轰鸣,那是爆发的火山。  

天穹降下惊雷,撕裂了空间。  

世界的力量开始集中,要反过来吞掉这敢入侵的世界。  

但面对绝天界的反击,余闲不慌不忙,只是分念一动,处在英灵古堡被灵天道君安排转世,已经被集中起来的古老英灵们就开始低吟,他们身上的力量被不断抽取。  

而这些古老英灵不下万人。  

就像一万根抽血管扎在绝天界这个庞然大物之上,一下子就抽掉了祂大部分的活力。  

这就是内贼的可恶之处。  

已经占据主导地位的灵天道君实在太清楚自身天道的弱点了。  

天道就像一个设定好的程序,死板,不会变通。  

于是那边古老英灵的力量衰减,这边天道反击的力量就不够用了。  

加上灵天道君的压制,原本惊天动地的异象一下子就后继乏力起来,面对人间界的吞噬,只能步步后退。  

人间界则是借助绝天界的底蕴,再度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富裕的力量扩大了人间界的边界,也拔高了人间界的上限,同时缓解了之前人造天命的虚弱。  

原本一千年的虚弱期由于得到绝天界的补充,在快速度过。  

当然,这些都是表现。  

余闲看着眼前面板上的修为如瀑布般划过,数字不断跳跃。  

这才是内在。  

一万个古老英灵平均每一年都能为他提供近万亿的修为点。  

听起来不多。  

毕竟之前几百个古老英灵就能每年为他提供上千亿的修为点。  

但一开始就说过,随着天道力量被消耗,英灵的复苏速度会越来越慢。  

何况这些古老英灵都是被灵天道君从天道里面拉出来的报废品,能够提供这么多修为点,已经是超出意料了。  

而且可以预见的是这些古老英灵后续为他提供的修为点会越来越少。  

毕竟绝天界的力量也不是无穷的。  

当他一边通过古老英灵抽取天道力量,一边在现实中吞噬绝天界的躯体。  

绝天界只会越来越衰弱。  

余闲估计这些古老英灵一共能够为他提供二十万亿到三十万亿的修为点就算是极限了。  

好在他还有十个正在消化的虚界。  

这些虚界全都来自于当年入侵绝天界的外界修士。  

就如当年的虞渊一样。  

当他们选择在绝天界转世重生,他们的虚界就是留给自己最大的底蕴。  

但面对日益膨胀的绝天界来说,他们的转世只是给绝天界做了嫁衣。  

尤其是灵天道君融入天道之后。  

域外修士来一个,送一个。  

哪怕是洞天道尊,以绝对的实力强压而来,也不敌本土优势。  

十个虚界因为之前的主人的修为不同,每一个能为他提供的修为点在数千亿到十数万亿不等。  

这个不难理解。  

当年他突破洞虚之时,洞虚前期只需要三千六百亿修为点就能升级,但是到了洞虚后期,就需要十一万亿的修为点,相差了几十倍。  

而这十个虚界大部分都是洞虚前中期的玄尊留下,洞虚巅峰的只有一位。  

因为实力越高,底牌越多,遇到危险后脱困的能力就越强。  

所以十个虚界最后能够为他提供的修为点估计也就在二十万亿左右。  

离他预想的突破可能还差几万亿修为点的缺口。  

余闲看着被缓缓拖入深渊的绝天界,想着到了最后就只能暴殄天物了。  

吞噬天道意志的力量,能够直接提升修为点。  

而吞噬真实形态的绝天界,则是能够增强人间界的本源和底蕴。  

就和人与人的资质不同一样,世界的资质同样有所差别。  

打个比方,原本人间界的自主成长速度是一,那么吞掉绝天界的本源,就能将自主成长速度提升到一点五。  

人间界的自主成长速度代表着他的修行速度。  

原本每年他老老实实,只能提升三十多亿修为点,但现在就能提升到五十亿,如果去了灵界,加上灵气小偷的十倍加成,就是五百亿。  

这个数字和动辄几万亿,几十万亿相比,有些微不足道。  

但这是稳定入账。  

而小世界却是可遇不可求。  

所以除非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余闲是不愿意浪费这来之不易的世界本源。  

不过到时候万一真差那么一点,他也不会吝啬这点本源。  

毕竟境界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