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五章 天水虞家(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虞族。  

人族十二世家之一,位列上三家,纯血人族,血纯尊贵。  

虞族至今传承已有千万年之久。  

在千万年的发展过程中,虞族人才辈出,谁也不甘居人后。  

于是便逐渐向外开拓,分化为三大分家。  

天水虞家,云梦虞家,青阳虞家。  

三个不同的地名代表了虞家开拓的三大人族疆域,每一家都拥有一位洞虚玄尊坐镇,同时在人族议会中占据一个席位。  

这三大分家虽然分家,但相对于其他势力来说,就十分亲近了。  

所以三家一向同气连枝,甚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整个人族的命运走向,谁也无法忽视虞家对于人族议会的影响力。  

三大分家没有确切的本家之分。  

因为谁强谁就是本家。  

万年之前,虞渊所在的天水虞家便是本家。  

然而自从万年前虞渊倾尽本家之力,祭祀天道,寻得突破契机遁入界外虚空,从此失踪之后。  

天水虞族的实力便日渐衰弱。  

直到现在一落千丈。  

虞渊失踪后的万年时间,天水虞家迟迟未出现能够撑得门面的人物。  

有人说是因为虞渊一人夺尽了本家气运。  

以前的虞渊年纪轻轻,十数万年便已经修至洞虚巅峰,眼瞅着就要成就洞天,成为人族的第九道尊。  

可谓意气风华,乾纲独断,在整个虞族中都占据绝对话语权。  

其余两家哪怕联合在一起,也不是虞渊对手,便只能伏低做小,乖乖听话。  

三家同气连枝的好处很大,但坏处也有。  

那就是自己人欺负自己人的时候,外人便不好插手人家的内部家务事。  

万年前,是天水虞家强势,万宗来朝。  

现在风水轮流转,虞渊失踪万年,并且归期不定,天水虞家的继承人根本支撑不起天水域的场面,只能依赖其余两家的支援,堪堪守住家业。  

但依赖外人的下场,就是失去自主权,内部资源遭到无情掠夺。  

于是天水虞家想要再出一个扛旗人物,突破洞虚境界的梦想就越发走远了。  

洞虚玄尊看似与化神修士只相差一个境界,但两者相差是天地之别,否则也无法引起天地异象,招来天地祝贺。  

即便是衰落后的天水虞家也有数十位化神修士,化神巅峰的存在更超过一掌之数。  

然而有机会突破洞虚境界的人物,一个也无。  

旁的不说,那突破洞虚所必须的世界之种,就不是区区万年时间能够积累而出的。  

世界种子需要化神巅峰修士日复一日,辛苦提炼天地中蕴含的规则之力。  

但是这个时间,不是十年百年。  

而是以万年为单位,一般需要十万年左右。  

时间越长,世界之种的力量越强,对于突破就愈加有帮助。  

但哪怕化神巅峰的修士也不过拥有一万多年的寿元。  

所以想要得到一颗世界之种,要么是数代人的积累,要么是多位化神巅峰牺牲自己的道途,为一人铺路。  

而做到这一切,却也不是说一定能够成功突破。  

只是说具备了突破的条件而已。  

当然,天水虞家当年何等鼎盛,世界之种自然早就预备好了。  

就在虞渊失踪的三千年后,天水虞家局势不稳,治下修士开始出现违逆情况,为一劳永逸,便有后人力排众议,取出宝库中的世界之种,以图突破。  

然后…  

自然是理所应当的失败了。  

又在虞渊失踪的第八个千年,天水虞家决定放手一搏,尽起最后底蕴,从人族最顶级的拍卖行灵宝阁购入一枚世界之种,再次尝试突破。  

当然,他们还是失败了。  

接连两次突破失败,耗尽了天水虞家最后的积累和气运。  

自此之后,天水虞家一蹶不振。  

好在虞渊威名尚在,天水虞家也能勉强维持家业。  

对于洞虚玄尊来说,万年时间虽长,但也只是度一次虚空雷劫而已。  

虞渊如此年轻,实力又强,哪怕暂时迷失在界外虚空,回来的可能性极大。  

谁敢在这时候落井下石,谁就要准备好接下回来后的虞渊的雷霆之怒。  

对于同阶所在,不会有玄尊级别的人物连这点耐心都没有。  

但自家人欺负自家人,情况又有不同。  

毕竟,我是为你好啊!  

天水一词来源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不知道多少年前,天水域还是荒芜一片,荒兽横行,有神人破开虚空,引来天河之水,注入天水域之中。  

于是天水域的中心便有了一片辽阔至极,深不见底的湖泊。  

此湖名为天水湖,乃是天水域的水脉源头,滋润了亿万里之地的天水域,也成就了天水域之中惟一一道六阶上品灵脉。  

天水湖水域辽阔,呈椭圆形,面积足有数百万平方公里。  

湖中有岛屿万余,每一座岛都自成生态。  

天水虞家便是在此扎根。  

湖中央的巨岛,名为天心岛。  

说是岛,其实和一块小型大陆没什么区别,普通人折腾一辈子,也走不出这块大地。  

在岛中央有着连绵建筑群,居住着天水虞家的嫡系血脉,享受着一域的供养。  

这一日。  

原本平静祥和的居住地此刻却是硝烟四起,斗法声不绝于耳。  

道道火球落入建筑群中,就见滚滚浓烟倒卷上空,笔直如柱,仿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