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六章 各方反应(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我给过机会的。为何总有人将我的怜悯当做软弱。”  

他感应着道种的位置,再度走入水镜。  

一直老实不敢乱看的众人忙定睛看向水镜画面。  

就见一个个化神尊者骤然间面临天灾降临。  

他们有的人正在洞府潜修,不知洞房外岁月流逝;有的人正在秘境沉睡,等待时机;有的人残魂不灭,留在传承洞府之中静候有缘人出现;有的人正在游戏红尘,变换一个个身份,体验不同的人生;有的人作为一域之主,接收众生的膜拜…  

一个又一个。  

他们生前最后能见到的场景就是一只从天而降的手掌。  

掌落,尊者陨。  

干净利落,甚至有点赶工的架势。  

在余闲手上,这些嗷啸一界的化神尊者,同蚊子没什么区别。  

至于说什么保命手段。  

在道种的牵连下,他们逃无可逃。  

除非他们能够在陨落的同时,就果断放弃一切力量,那么就有机会逃生。  

但是危机时刻,谁又会放弃自己最为重要的依仗,找到那一线生机。  

“死了,都死了!”  

水镜中的场景快速变化,甚至让人觉得这就是一场幻术。  

但所有尊者也同时清晰感知到人族空出了一个个尊位,原本需要几十人排队等待的人族尊位,这会就像跳楼大甩卖,不断清空库存。  

或许不久之后,人族就将迎来一场修行盛世。  

但当一个个傲视同辈的天才突破成尊,方才能知晓。  

其实盛世早已开始,只是所有荣耀都已经归于一人。  

妖域深处。  

旸谷。  

扶桑神树,本已陷入沉睡,等待时机的妖帝蓦然惊醒,一只小小金乌凝聚而成。  

“父亲。”  

一直守候在此的金乌妖尊忙恭敬行礼。  

妖帝看向天边,喃喃道:  

“我看到了,人族的气运正在急剧下降,人族的化神在一个个陨落,有人在屠杀人族的化神,摧毁人族的气运。”  

金乌妖尊神色一动。  

他并非人族尊者,自然感应不到人族尊位的变化,此刻听得妖帝之言,不由问道。  

“父亲,我们要出手吗?”  

“父亲曾教导过我,天地大运共十斗,人妖两族分九斗,剩余一斗由各大异族分润。”  

“此刻人族虚弱,气运低迷,或许我们可以趁虚而入,占据更多天地大运,也就不必牺牲更多的同族了。”  

妖帝却拒绝道:“不,你们不能出手,现在是最关键的时候,你们必须守护在本帝身边。  

那些妖族都是本帝的祭品,不管死伤再多,都将成为本帝苏醒后的力量。但是我需要你派出力量查探人族最近发生了什么大事。”  

妖帝的语气中忽然多了些不安。  

“人族气运的确在衰落,但那只是暂时的。用不了多久,人族的气运同样会卷土重来,这可是那人赌上全部身家,才立下的人族根基,自然要比本帝占据更多优势。  

但本帝要知道人族发生了什么,到底是什么力量,竟能够如此迅速地收割人族化神的性命。”  

他心中已经多了几个猜测。  

要么就是人族本土的洞虚修士出现了,但他的虚界同样融入人间界,对于天地变化感应极为灵敏,一旦有洞虚修士出现,那是改天换地的大事,他定会有所感应。  

要么就是虞渊已经初步恢复了实力。  

他正在清理人族中不听话的化神,整合整个人族的力量。  

人间界的天道不是吃素的,哪怕是他或者虞渊恢复了全部实力,也不太可能强行将其作为祭品献给灵界天道。  

所以两人的想法几乎是一样的。  

通过帮助人(妖)族成为天地主角,占据一界气运,而后人(妖)定胜天,以人(妖)意裹挟天道意志,强行献祭人间界。  

天道的力量来源于世界,如果这是世界自身的选择,那么天道也无能为力。  

如今虞渊若是比他提前恢复实力,那么人族本就比妖族占据更多优势,他就更加没有还手之力了。  

不过相比于赌上所有的虞渊,他却有着自己的退路。  

他的力量从未离去,只是为了躲避天道意志才自我封印,一旦事不可为,他完全可以带着自己的虚界强行撕开世界的壁垒,回归灵界。  

只不过那样一来,他的虚界根基必定受损,就算以后能够养好伤势,想要再遇到人间界如此合适的世界,就全凭运道了。  

“那虞渊走的是本界土著的转世之法,相当于重新修行,一旦突破洞虚境界,本帝必会有所感应。但现在本帝没有感应到有人突破,说明虞渊最多恢复到化神境界。  

算一算他转生出世的时间,这个突破速度倒是比较快了。  

如今他能够大肆杀戮人族化神,应当是使用了当年炼制控制道种的天道灵宝。”  

“如果本地所料不差,他下一步必然是派遣人族化神前来偷袭本帝,破坏本帝的封印,为自己的修行拖延时间。”  

妖帝脑中念头转动,却又没有太好的办法应付。  

因为这就是阳谋。  

自他决定发动最后的祭天仪式,就一直在等着这天。  

他本以为虞渊会尽快发动,反而没想到虞渊会拖到现在。  

但越拖到现在,就说明虞渊的谋划越深,恐怕有打算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  

如果调集足够多的人族化神,能够再多拖他百年的出世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