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四章 对策,反应(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投降那是打不过之后的事情,现在既然有机会翻盘,那自然就要赌一赌。  

能当大爷,为什么要上赶着去当孙子。  

大同会那奇葩的规矩早已随着宣传,传入他们的耳中,所以先天上就逼退了大部分既得利益者。  

仙宗使者感受着空气中隐隐弥漫的杀机,他不愿去赌这群家伙是来真的,还是吓唬他。  

他只是来督战,顺便混点好处,不是来玩命的。  

“既然你们一定要知道,那老夫便与你们说说老夫的猜测。”  

“首先,关于你们的情况,老夫的确已经如实禀告宗门,并且从相熟友人口中得知,这件事第一时间就被人上禀尊者。只不过尊者最后对此什么都没说,并且即日宣布了闭关。”  

“所以你们懂了吗?”  

仙宗使者起身,扫过在场所有真君,缓缓道:  

“此乃我宗隐秘,关乎尊者名声,若是哪一日老夫在外听到风声…尔等切勿自误。”  

说罢,他转身离开真君大殿,也算解了这场为他准备的鸿门宴。  

这一次,没有人再来阻拦他。  

所有人都脸色灰败,有种梦幻破灭的感觉。  

他们视为希望的九阳尊者,原来早已放弃了他们。  

刚才仙宗使者的话已经足够清楚,九阳尊者不是不想管,而是管不了。  

也就是说,桃花尊者的威势连九阳尊者都要畏惧。  

难怪仙宗使者之前怎么也不肯说,此事一旦宣扬出去,对于九阳尊者,乃至整个九阳仙宗的名声都是一场极大的冲击。  

毕竟自他们踏入修行之日起,就知道御灵宗是御灵境的天。  

而九阳仙宗则是天外天。  

现在,连天都无法庇护他们。  

安静在空气中不断弥漫。  

良久。  

御灵真君才颇为虚弱的开口道:  

“是死战,还是投降,诸位给个章程吧,我虽是宗主,却也不可拖着一宗性命随意处置。”  

众人闻声诧异看去,却见御灵真君脸色惨白,嘴角还有血迹流出。  

显然,他是因情而伤,还伤到了心脉。  

对于一位元婴真君来说,肉身堪比法宝,水火不侵,这种情况简直不可思议。  

但它还是发生了。  

一时间,不管之前对这位宗主有什么意见,但此刻都感到了一丝悲伤。  

宗主大人,终归是心系宗门的。  

就在此时,一个声音弱弱道。  

“难道不能逃吗?”  

“往哪里逃?”  

有人接腔反问道:“刚才仙宗使者的话,诸位难道没有听到,我等先祖早有承诺,我等敢逃,到时候就算大同会不处置我们,九阳仙宗也要杀一儆百。  

我们敌不过大同会,难道就敌得过九阳仙宗?”  

“若是化整为零,携带宗门种子,分散至各境,甚至其他域去,只要还有一脉活着,御灵宗的传承就不算断。哪怕仙宗出手,也不一定能够赶尽杀绝。”  

有人再次提议。  

“可那时的御灵宗还是御灵宗吗?尔等就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好似地沟里的老鼠一样躲躲藏藏吗?”  

一位真君冷笑道:  

“听闻大同会真君战力极少,全靠着道兵军团撑场面,不如我等先杀个痛快,即便叫桃花尊者出手,能够与尊者斗法而死,也算我等荣幸,死得其所。”  

“窦长老此言差矣,我等修行至今,殊为不易,怎可为意气而死。我反倒是听闻大同会向来以礼待人,并不会赶尽杀绝,我等放低姿态,迷惑其心,任由大同会将这御灵境夺了去。  

那么今后抵挡妖族大军的事就是大同会之事了。  

我等看似损失了很多,但没有了妖族的拖累,我们另起炉灶,说不定以后发展得更快,到时候仙宗也没有理由拿着先祖遗训来追杀我等。  

毕竟御灵境都丢了,我们又如何去抵抗妖族大军。”  

此话一出,场中一片赞同之声。  

“此言大善!”  

他们至今没有反对宗主下达的不抵抗之令,便是因为真的打起来,那就是正式开战。  

到时候血仇落下,大同会便是想放过他们,也不好找理由了。  

“不过又如何保证大同会不会对我等赶尽杀绝,”  

有人看向不说话的奎木真君和灵印真君,说道:  

“我记得奎木真君和灵印真君都是自玄阳宗而来,与那大爱真君算是有几分关系,不如作为我宗使者,前去面见大爱真君,得上一个承诺。  

只要大同会能够放我等一条生路,御灵境给了他们又何妨。  

反正都是守不住的东西。”  

“不错,两位真君此去拖住大同会的脚步,就算大爱真君不应,也算是给我等从容撤退的时间。”  

十几位真君你一言我一语,就做下了决定,完全没给奎木真君和灵印真君反对的时间。  

最后,由御灵真君做出总结。  

“既然大家已经决定,此事就麻烦两位真君了。请两位放心,你们此去之后,你等门人亲族,我们定会好生安置,不会亏待他们。  

待到两位真君顺利归来,便是我御灵宗真正的长老,再也不分彼此。”  

“定不会辜负诸位期盼。”  

奎木真君和灵印真君一脸憋屈,却还是点头答应。  

玛德,早知道还不如不跑呢。  

但此刻面对群体的意志,他们实在没有反抗的可能,除非他们愿意当孤家寡人,绝了血脉族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