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三章 化神中期(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攘外必先安内。  

余闲收伏大日真君后,就意味着玄阳宗内最大的反对势力彻底瓦解,让他彻底掌控了这个传承了数千年的庞大组织集团。  

也就是现在时间还短,大同会的统治根基对于整个玄阳境还不够深入,否则他分分钟把玄阳宗变成大同会治下部门。  

不过名义上没有改变,实际上却已经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玄阳宗不再对外招收弟子,所有已招录弟子不再留在玄阳宗山门,而是派遣到各地,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以前的玄阳宗是由全境供养,所以能够大幅度地补贴弟子们的修行。  

很多玄阳宗弟子第一次离开山门都是在筑基境界,在筑基之前完全不用担心资源不够用。  

因为宗门每月发放的弟子月俸,都足够自身修行了。  

而且他们出门多是历练任务,其实和公款吃喝差不多。  

无论走到哪儿,凭借玄阳宗弟子的身份都能得到热情招待,然后追杀几个通缉犯,猎猎妖兽,就算为民除害,侠名远扬了,伤亡率很低。  

但现在,所有弟子一律走了出去,用劳动创造价值。  

不服从者,全部逐出山门,自生自灭。  

哪怕是所谓的天才弟子,也不能躺着不动,任由宗门来供养,那不是花我大爱真君的灵石嘛。  

天才?  

根本不存在!  

再说,谁能比得上大爱真君的天资。  

所以哪怕玄阳宗内怨言四起,但众多元婴真君没有大日真君这样的带头人,只凭个别人的力量,实在难以抵挡化神尊者的威严,只好闭口不言。  

而些许筑基弟子,金丹真人,反对的声音实在太过微弱。  

就此,玄阳境进入大同时期。  

在外界还在为两族战争焦头烂额之时,玄阳境由于桃花尊者的庇护,反而像个世外桃源,任由余闲一步一步将其改造成了一个畸形的存在,也就是大同会内部修士所向往,所追求的大同国度。  

转眼间。  

十三年过去了。  

大同改造如火如荼,整个玄阳境焕然一新。  

在自古相传下,修士努力修行,是为自己,是求长生,是要高高在上,是要众生供奉。  

现在有了更高的实力后,却还要为了几块修行的灵石,还得辛苦。  

以前到了筑基境界,就能占下一块地盘,雇佣一群底层修士当佃农,种药山,开灵矿,自己舒舒服服躺着就能收灵石,哪怕是要给上头交上五成税。  

更别说还有那些不曾记录在册的野生灵田。  

但现在,所有灵田不管是什么时候开垦出来,都是大同会,准确来说都是大爱真君的。  

没人可以越过大爱真君来买卖这些灵田。  

倒不是没有,这种事毕竟是挡不住的。  

但当后果足够严重之时,这种事就绝迹了九成九。  

一旦被发现,那就是侵占大同会的财产,不仅要满门抄家,财产充公,全族都得连累被送去挖矿。  

当然,矿也是大同会的。  

所以在底层修士幸福度日益提高的同时,中上层修士却觉得越来越憋屈。  

哪怕是尊者也不能这么过分啊。  

自己吃肉也就罢了,连口汤都不给他们留。  

有人宁愿不要和平环境,也要逃出玄阳境,这里实在太可怕了,根本就不是人待的地方!  

‘我的修为高,就该欺负修为低的人。否则我不是白修炼了嘛。’  

所以哪怕大同会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仍旧有许多人还是觉得这是疯子的口号。  

对于这些人,余闲根本不在乎,而且也不可能挽留他们。  

因为他们日子过得越憋屈,余大尊者的日子就过得越幸福。  

毕竟底层占用的资源是很少的,相较于整体而言,占据九层九的底层,最多耗费了不到一成的资源。  

以前的那些资源去哪儿了,自然是被真人,真君们分了去。  

而这些人现在创造的价值,相较于他们获得的,根本是微不足道。  

这些家伙走了,底层占用的资源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自然就有人多了。  

没错,这个越来越多的人就是余大尊者。  

他成了这片土地上真正的主宰!  

也有人想过反抗,但偏偏这是个个体力量决定一切的世界,整个玄阳境的真人和真君加起来,也不够余大尊者一个人打的。  

最后玄阳境的修士结构经过十数年的提纯后,就变得极为畸形起来。  

练气修士,筑基修士,假丹修士数量爆炸性增长。  

但金丹修士增长速度近乎停滞,并且数量越来越少,留下的也大多加入了大同会。  

在野金丹修士,少得可怜。  

至于元婴真君的预备役,更是连影子都没看到过。  

要不是有桃花尊者坐镇,玄阳境可能随时被妖族大军淹没,连反抗之力都没有。  

偌大的玄阳宗,短短十数年间,衰落如斯!  

玄阳宗。  

明月峰上。  

身着一袭紫色贵气的掌教袍服的月玖,手指轻轻将鬓角一缕长发拢到耳后,目光看向前方迎风站立的男人,眼神颇为复杂。  

她踱步走至男人的身后,轻声开口道:  

“昨日琉星真君向我辞行,我答应了。”  

自数年前,大同会改革之火烧到了玄阳宗内部,她就在门人的催促下,自前方战场返回。  

不过她并不是来阻止余闲的,而是来为余闲分担压力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