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战争阴云(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时陷入哗然之中,原来战争离他们已经如此之近。  

即便是在王府内的余闲也感觉到了一丝凝重的气氛。  

前堂议事厅。  

“余主管,咱家现在是夜夜睡不着觉啊,你说皇家几百年的天下,怎么败得这么快呢?  

我们这才过上几天安生日子,唉…”  

李公公的头发不知何时已经灰白一片,整个人都散发出一种衰老的气息。  

余闲却知道这战争的走向从不在战争的胜负。  

无论叛军的兵锋看起来多么强大无敌,但只要皇宫内的那位坐镇的老怪物愿意出手,叛军眨眼间就会土崩瓦解。  

不过叛军都起势好几年了,林家修士又在这期间频频出手,为何姜家一点反应都没有,他们到底是被什么耽误了?  

越国的资源对于一个修仙世家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怎么可能会轻易放弃。  

想了想,余闲就将这个问题放下。  

不管两家有什么算计,以他现在的实力,已经勉强有资格当个看客了。  

而且他不相信姜家会一直当缩头乌龟。  

“余主管,主管?”  

李公公叫醒了走神的余闲。  

“哦,怎么了?”余闲看向李公公。  

李公公苦笑道:“如今城中流言四起,咱们王府该如何应对,主管你得拿个章程出来啊。”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如今王府的主心骨就是面前这位外界花边故事中的小白脸。  

这也是他愿意捏着鼻子为王妃和余闲遮掩的原因。  

余闲安慰道:“公公不用担心,越国立朝四百余年,什么风浪没有经历过,叛军兵锋虽利,却是底蕴浅薄,无法长久。  

而且若是连京都都危险了,我们也无处可去。  

所以以前是怎么样,以后还是怎么样。  

不过…”  

余闲摸了摸下巴,补充道:“有些准备还是要的。  

还得麻烦公公你带着人去外面采购食物种子,起码要够全府上下三年所用。  

另外把王府空的地腾出几亩来种菜,到时候就算外面发生了什么风波,也不妨碍我们关起门来自给自足。”  

“好。”  

李公公脸上顿时多了几分光彩。  

“还是余主管考虑周到,不过要不要再召回些护卫,之前咱们遣散了大部分护卫,如今王府守备力量是不是有些不足?”  

余闲摆摆手道:“王府安全,有我一人足矣,人多眼杂,反而不好。”  

京都的福王府到底比不上原本在昌宁郡占地上万亩的福王府,只有几十亩地而已。  

以前养上百护卫,上千仆役,还有一个供奉院都觉得王府宽敞。  

如今的福王府也就十几个洒扫的丫鬟仆人,外加一小队用来充当门面的护卫。  

李公公见余闲如此自信,也就不再多问,下去准备了。  

“大喜,大喜啊!”  

李公公满脸振奋地冲进了院门口,就看到在院中大白天搂搂抱抱的王妃和余闲,声音顿时戛然而止。  

“咳咳,那个公公不要误会,我在教娘娘练功,因此有些亲密动作也是难免的。”  

余闲抽回按在王妃臀部的手,一本正经地解释道。  

“毕竟现在世道险恶,娘娘一个弱女子,学些武艺傍身,才能保护好自己。”  

天地良心,他这次真的是在教王妃练武。  

王妃一点武道基础都没有,他自然要摸摸骨,矫正下王妃的姿势。  

其中动作有些逾越…  

这个他倒是故意的。  

闻言,李公公尴尬地挤了出个笑容。  

“咱家没有误会。”  

“公公没有误会就好,刚才公公说大喜,有何大喜?”  

见李公公如此懂事,余闲欣慰的点点头。  

李公公这才想起正事,说道:  

“大将军燕春秋率三千亲兵千里驰援沧北城,于阵前与叛军斗将,连斩叛军三位大将,迫得叛军退兵五十里。  

我方士气大振,沧北城守住了。  

燕老将军乃是我大越军神,早年间就曾率军平过一次广南大乱,还有苗民叛乱,还打过邻国陈的边军。  

这一次有他出手,叛军绝不可能再嚣张。”  

明明是大喜的消息,李公公这会儿忽的有种意兴阑珊的感觉。  

当初若是有人愿意援救昌宁城,王府上下也不至于背井离乡,需要仰仗一个外人。  

连王妃都…  

李公公暗暗憋屈。  

为了说服自己,他甚至认为王妃是为了王府上下才对余闲委曲求全的。  

“沧北城守住了?”  

余闲心中一动,露出笑容。  

“果然是好消息。”  

“不过叛军未灭,我们不可松懈,府中已经挖好的几个地窖,还是要填满食物。”  

朝廷真想出手的话,绝不会让一个凡俗大将军与叛军斗将,一定会是雷霆万钧之势。  

不过就不打击李公公了。  

一个月后。  

李公公一脸丧气地回了王府,说起他在外听到的消息。  

“燕老将军被刺杀了,叛军中有高人出手,燕老将军与二百近卫都未能挡住叛军的刺杀。  

我们的宗师呢?  

为何没人保护燕老将军!”  

先天武道宗师实力强大,若是身披重甲,率领精锐小队,可在万军从中杀个七进七出。  

李公公并不知道修仙者的存在,只以为是叛军中的武道宗师出手了。  

“燕老将军一倒,我军没了主心骨,又有谁能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