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两百七十五章 法家拂士(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富弼这些老成谋国之臣的意思。”  

官家道:“朕省得。”  

官家离开大殿后,但觉得浑身斗志。  

大权在握,大志可伸,不正是有为明君之所为吗?  

经过熙宁之王安石变法,元丰之章越改制,国库渐渐充盈,朝廷上下已有焕然一新之感。  

他感觉自己已是渐渐接近秦皇汉武的霸业,还有什么事情比事业将成未成之际,更令人亢奋的。  

现在他需要一些调剂。  

他对一旁石得一道:“朕今晚要饮鹿血!”  

石得一听了忙道:“陛下,还请节制!”  

官家道:“朕省得,不过一月服用数次罢了,不要扫了朕的兴致。”  

“是。”  

蔡府中。  

蔡确一面逗弄着绿鹦鹉,一面与邢恕,何正臣等心腹议事。  

“居然将一道德比作焚书坑儒!”  

蔡确将鸟食撒给绿鹦鹉道,“他这是分明要置我蔡确于死地。”  

邢恕道:“右相近来一直释放这些年被左丞定罪之人。我看这般下去,日后左丞坐了右相之位,亦是难安。”  

蔡确道:“章越一味取宽,释放与我蔡确敌对之人,便是日后不让我安其位。”  

“你们说眼下章党中最出风头的人是谁?”  

一旁何正臣道:“回禀左丞,现在章党之中最出风头的莫过于苏子瞻了。”  

蔡确道:“不错,我也想到他了。之前出使高丽回朝,连高丽国主都礼下对方,称赞乃是数千年一出的人物。”  

“而今圣天子在位,苏轼是数千年一出,那么置陛下于何地?”  

邢恕道:“不过上一次乌台诗案之后,苏轼说话谨慎了许多,倒是一时不容易抓住错处。”  

何正臣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苏子瞻只是不到人多地方言语就是。这一次他回朝后,多次主张在密州等处设立市舶司,与高丽贸易往来。同时一再言语高丽与本朝同文,可视为兄弟之邦,作联丽抗辽之用。”  

“很难不怀疑,他出使高丽时,是不是收了高丽国主什么其他的好处?”  

蔡确道:“我听使者说苏轼多次称赞高丽国主贤明宽宏,惜才如命。这是对陛下也不曾有的事。”  

何正臣道:“左丞说得是,我们只要寻苏子瞻几项错处,再告他一个内通高丽之罪名。”  

“就可以让陛下知道,到底谁才是与陛下是真正的同心同德!”  

蔡确将鸟食抛去道:“是啊,若不一道德,又何来同心同德。我们不是要天天将一道德放在口头,但国家要没有我们这些法家拂士,正朝堂纲纪,天下早就动荡不安了。”  

邢恕道:“话虽如此,但苏轼倡导与高丽通商,也是好事。一旦因此苏轼倒台,那么本朝与高丽通商,也不是遥遥无期。”  

“两国通商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以为还是不以此事攻讦苏轼。”  

一旁何正臣道:“都到这个份上,你还考虑什么与高丽通商不通商。未免太妇人之仁了。”  

“你如今当回去鼓捣一些文章,散之小报之中,流传到士大夫中,抨击章公这般和稀泥的执政之风。”  

“只有在朝堂上重新‘一道德’,便可肃清朝堂上的毒瘤,保我大宋江山稳如泰山。”  

邢恕听了有些生气,你拿我邢恕当作什么人,只会舞文弄墨吗?  

我心底可是装着大宋的天下。  

蔡确点点头道:“你们说得对,此事可以紧不可以松。但是也不要作得太过,惹了陛下不快,分寸需把握好。”  

数日之后,有关苏轼的小作文,顿时传得朝堂上下皆知。  

黄颜上疏攻讦苏轼里通外国等十余项罪名。  

官家拿到苏轼的弹疏后很是震惊,对朝臣道:“朕一而再再而三的宽容苏轼,他为何如此不知好歹?”  

“他既如此恭维高丽国主,索性去高丽为臣好了,食其俸禄,又何必在朝侍奉我这个君王呢?”  

蔡确道:“陛下,非臣危言耸听。”  

“确实朝臣之中似苏轼这般包藏祸心的大臣不少,一旦稍有失察,这些人便要起而作乱。”  

“还请陛下以重律正之,以纠天下风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