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两百零四章 秋意(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国公是自己功业立业之地,选此有自伐其功之意。  

所以怎么选都是错的。  

章越最后道:“臣不敢拿主意。”  

官家道:“那便建国公吧!”  

章越心道,是让我三年之后衣锦还乡么?若申国公倒有让自己留京之意。王安石从熙宁二年至熙宁九年,罢相一年,前后七年。而自己执政,但真正宰国从元丰二年始。  

而自己执政七栽,也罢相了一年,当天下两年。  

章越从椅上站起身道:“臣谢过陛下。从古至今君臣际遇从未有臣者。没有陛下的知遇之恩,哪有臣今日之名爵。”  

官家触景生情地道:“你我君臣际遇实属难得。”  

官家搀着章越的臂膀,好一番君臣相得之景。  

辞别官家后,章越回府。  

路上章越忽对彭经义道:“去定力院一趟。”  

彭经义称是,当即马车载着章越至定力院中。  

比起汴京诸多大大小小的寺庙。定力院占地颇小,只有几间房舍这般。但定力院在寺庙中颇为特殊,除了少数几日接受百姓香火外,其余时日并不对百姓开放。  

当得知宰相车驾到时,寺内只有两名僧人。  

他们惊慌半响,然后仓促出迎。  

章越对迎接的僧人道:“本相只是随意看看,你们不必打搅。”  

说完章越将上百随从和僧众都在寺外,自己只身一人推门而入。  

这定力院颇为传奇,当年陈桥兵变时,当时杜太后及其夫人王氏等赵匡的家眷设斋于定力寺。  

事发后官兵四处搜索赵匡的家眷到达定力院时,主僧命赵匡一家藏在院中藏经楼中,而对官兵道,都走了,不知所踪。  

官兵不信入寺搜捕,到了藏经阁时看见上面布满蛛丝尘埃,心觉得这里怎么有人,所以离开了。  

否则赵匡就要步郭威和柴荣的后尘了。  

章越于定力寺后院看到两幅画像一副是太祖赵匡画像,而另一幅则是梁太祖朱温的画像,这两幅画像都是出自画师王霭的手笔。  

章越看了一会两位太祖的御容后,在寺内四处散步,正好在一面白墙上看到了他此行的目的。  

这是两首诗。  

第一首是名为出定力院作。  

江上悠悠不见人,十年尘垢梦中身。  

殷勤为解丁香结,放出枝间自在春。  

第二首是题定力院壁溪北溪南水暗通,隔溪遥见夕阳舂。  

思量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  

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王安石。  

以往王安石每次辞相都住在定力院中,这两首诗都是他困居定力院时所提。  

表面看来第一首诗乃王安石为相时,困而不自由之心情,第二首诗歌似嘲诸葛亮,其实是自嘲。  

章越见此苦笑,这两首诗,初时不解其意,今日时方知各中体会。  

人到了他这个年纪,越来越难被取悦,什么事都不是事,再也没有年轻时患得患失心思,有种恨不得卸下枷锁归隐离去的冲动,但也知道离去后定然后悔又有些舍不得。  

所以好似捆在牢笼之中。  

章越目睹着墙壁自言自语地道:“霜筠雪竹钟山寺,投老归欤寄此生。”  

“荆公啊,荆公,你当初拜参知政事口吟此诗,便如我这般心境吗?”  

章越年轻时最喜王安石的‘白头想见江南’,而今这几句正合自己心境。  

章越漫步寺院间,偶一抬头见汴京已入深秋。  

秋风吹来,大树随之摇晃,落下无数树叶来。  

章越想到这里,想起方才僧房里正好有半干的笔墨。  

于是他取来添水化开后,在墙壁上提诗道。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章越看着这首诗长长一叹,旋即转身离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