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十三章 论孟(2/2)
虚地说自己半部论语治天下。
他只有‘半部论语"的道统,真正的道统还是在天子那,一个是小,一个是大。
而章越搬出孟子七卷,也是退而求其次。
司马光收下孟子义,但章越知道对方是‘疑孟"派的。
这是学术斗争,更重要是意识形态的斗争。
对于这本孟子义,司马光肯定是要回去好好品读挑刺的,但他并没有放过章越道:「孟子所言性善之论,我不能苟同。」
章越所书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第一句其实就是孟子义的阐发。
孔子没说人性善恶,但孟子和荀子都有说。
人性善恶之分,也是学术斗争,引出了法家和儒家之别。
你到底是应该相信人性,还是认为要约束人性呢?
约束人性就应该重管严管,比如法家就主张严律之。
如果人性本善,就应该顺从人性,你就不要搞什么变法,由着他去吧。
章越闻言笑了笑,司马光我可抓住你学术上的漏洞了。
他只有‘半部论语"的道统,真正的道统还是在天子那,一个是小,一个是大。
而章越搬出孟子七卷,也是退而求其次。
司马光收下孟子义,但章越知道对方是‘疑孟"派的。
这是学术斗争,更重要是意识形态的斗争。
对于这本孟子义,司马光肯定是要回去好好品读挑刺的,但他并没有放过章越道:「孟子所言性善之论,我不能苟同。」
章越所书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第一句其实就是孟子义的阐发。
孔子没说人性善恶,但孟子和荀子都有说。
人性善恶之分,也是学术斗争,引出了法家和儒家之别。
你到底是应该相信人性,还是认为要约束人性呢?
约束人性就应该重管严管,比如法家就主张严律之。
如果人性本善,就应该顺从人性,你就不要搞什么变法,由着他去吧。
章越闻言笑了笑,司马光我可抓住你学术上的漏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