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九十章 灭夏之志(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真是如此,贵主又何必改为汉制呢?据我所知夏国先主(李谅祚)便曾改汉制,当初贵国使节正旦时朝见先帝时,我记得其腰间是佩鱼袋的,如今倒是不见了。”  

李谅祚时便进行过汉化改革,当时富弼称其‘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属,行中国之制’。  

李清道:“这后来正是由太后所改,非国主之意,若非敝主心慕汉化,也不用遣我到此了,请大宋天子援手了。”  

“援手?”  

李清点点头道:“正是如此,去岁宋夏交兵,宋朝听了边境的和市,而且敝国去年遭到天灾,不少地方百姓颗粒无收,所以请求宋朝天子能够拨给钱财,稍加救济。”  

“若是如此敝主愿永服汉化,改以汉制,从此两国再无交兵之事。”  

章越心道,好嘛,你干嘛不说是来化缘的。早说嘛,你为什么不早说。  

章越道:“贵主说心慕汉化,但为何国书上自称不用本朝国姓,而前朝赐姓?”  

李清道:“此在先主国书上已是言明,敝主不会再回复。”  

“那我如何见得贵主的诚意?”  

“改为汉制便是敝主的诚意,否则便只好附辽制宋了!”  

面对李清的威胁,章越不由失笑道:“可以,但加上一条西夏必须放弃兰州之地。”  

李清目光一闪道:“此强人所难了。”  

章越见对方拒绝之意不甚坚决,笑道:“贵使不必着急答复,如此良辰美景,咱们不必错过这等上好的歌舞。”  

从这西夏使者的表现,章越心道,这李秉常倒真有议和之心。  

当夜看了一晚歌舞,西夏使者这才在宋朝官兵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地返回都亭西驿的驿馆中。  

为了担心出现意外,这护卫西夏使者的队伍,简直有数百人之多,堪比得上宰相的仪仗了。  

章越在庭院处目睹此景略有所思,这时一人道:“相公,与夏使谈得如何?”  

章越一看说话之人乃是开封府知府孙固。  

“是府尹!方才为何没见得你。”  

孙固道:“官家让我策应西夏使节安全及出入保密之事,我怎敢怠慢。是故这些日子,我一直在安排这些事,但又耻于相陪。”  

章越闻言笑了。  

一名区区西夏使节不仅令一名相公相陪,甚至连开封府知府也被惊动了。  

“这些事吩咐下面的人来办就好了。”  

孙固道:“那日我见官家颇有用挑动西夏内乱之意,利用李秉常来反对梁氏兄妹,此策就算成了,未必能灭夏,不是一劳永逸地解决之道,一旦事情败露,宋夏之间则是不死不休的死仇,从此刀兵连绵,陕西各路再无平静之日。”  

“我心忧至此,故而才等在这里,问一问章相公的意思。”  

章越见孙固之意,如实道:“不瞒孙府尹,西夏国主确实有借用本朝之力,根除梁氏兄妹之心。”  

孙固听了失色道:“如此便是坏了,那日在御前我也听了章相公所言,这李秉常根本毫无胜算,国中的元老重臣不会支持他的。”  

“一旦李秉常事败,梁氏兄妹知道我们支持其国主,还不兴师问罪?”  

章越闻言沉默,孙固道:“章相公,陛下久有灭夏之志,此事万万不可与他实话实说。如此便是为苍生社稷着想了,孙某恳求章相公。”  

章越还未答允,一旁有人道:“孙府尹何出此言?”  

但见一人走出,说话之人却是今日陪同章越接见西夏使者的官员,也曾是章越的曾经幕僚徐禧。  

徐禧经过李宪,童贯的引荐,被官家赏识,提拔入中书为户部学习公事。这一次夏国来使,天子让徐禧全程陪同,窥探夏国虚实。  

章越知道徐禧建功立业之志极大,这些日子想必是就他一直在游说官家,言李秉常真有附宋之心。  

所以劝说官家离间李秉常和梁太后母子的关系,以为日后图谋西夏的大计。  

而今他全程听了章越与西夏使节的谈判后,正要追出来与章越说两句,哪里知道正好看见孙固与章越聊天的一幕。  

徐禧当即出面揭破。  

孙固看了徐禧一眼,哪会与他分辩,当即一顿足便上马离开。  

章越看着横插出来的徐禧,忍不住道:“德占啊,德占!”  

徐禧垂下头道:“章相公对徐某恩重如山,但徐某以为在此时,章相公当如此奏报官家,不当有所隐瞒。”  

章越道:“我有说我要隐瞒吗?”  

徐禧道:“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担心相公不欲陛下成就灭夏此盖世之功!”  

“混账!”  

章越怒斥一声,徐禧神色大变,仓皇跪倒在章越面前!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