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六十章 底气(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渭源堡北上经临州可至兰州,这条路被称为瓜沙路。  

沿着这条路可联通汴京,灵州,一共四千里。自吐蕃攻陷此地后,此路已绝数百年。  

如今章越所在就是临州,临州古称狄道,隋朝时设金城郡,下辖金城县(兰州)与狄道县,后来金城郡校尉薛举起兵反叛,据金城郡,后为李世民平定。  

到了兰州后,渡过黄河,即可至西夏腹地卓啰军监司。  

自知道董毡没有出兵后,章越对进兵心怀忐忑。  

另一个时空历史上,韩绛出兵啰兀城时,董毡确实有出兵策应,还因此被宋朝封赏。  

虽然当时董毡并没有尽全力,但是如今这时空,是否因为董毡顾忌到王韶对渭源经营的扩大,招纳的蕃部增多,因此打消了联宋抗夏的决心,保持中立观望。  

这是不得而知的。  

蕃汉十万大军进发,章越眼见王韶行军途中,不时命人悬挂银于树上为靶,让军中擅射者于五十步外射之。精华\/书阁更新射中银者,得银!  

经此一来,军中士卒无不勤于骑射,即便在行军途径士气也十分旺盛。  

章越看王韶这等激励士兵的办法不由十分佩服。  

王韶澹澹地道:“这有什么,我也只是抄种老太尉(种世衡)的故智,他昔日守清涧城便想出此法激烈士气。种老太尉才是当世名将。”  

但章越看向王韶更是欣赏,古往今来的名将都是善于学习,借鉴别人的智慧。  

当初朝廷给古渭不过十个指挥的编制,差不多两三千人的够了。  

但王韶硬生生招了五千人,即便是四百人的骑兵指挥,也被他扩招到五百人。  

王韶不仅透支军饷,还每日与士卒们同吃同住,真是有名将之资啊!  

可惜…可惜章越还算略懂看人,王韶此人眼大眸小,这般人多是刚愎自用,翻脸无情之辈。  

不过用人之际,还是要唯才是举。  

除了王韶,章越再看看吕广,韩同,刘希奭,高遵裕,这前后左右都是监军啊!  

而此刻在绥德城中,种谔杀牛祭天,然后率两万宋军誓师出征。  

这一路兵马多是蕃军,汉军为辅。因为西军马匹稀缺,韩绛为了补齐这一路军马匹,将沿边汉军的马匹大多征调充用,不少汉军因饲养多年的马匹被强行征走,皆是洒泪而别,同时心底对韩绛充满了怨怼。  

除了随着种谔出征的两万宋军,还有从鄜延路各州征发来的近十万民役。  

他们拖着各种马车骡车跟随在大军之后出发,除了运输辎重,在韩绛的计划中攻下啰兀城后,还要建立六座城寨,用来保障罗兀城粮道。  

这近十万人说是民役,但一多半都是沿边的厢兵乡勇,只有不到一半是真正的百姓。  

同时为了拦截从银州方向来的西夏援军,河东军也已经准备就绪。  

这也是一次精心谋划的战役。  

种谔左右也是名将聚集,如折继世,高永能,燕达,赵璞等等,这些都是西军中赫赫有名的人物。  

韩绛亲自至绥德城与种谔把盏,预贺他得胜归来。  

但见种谔十分谦逊地接过韩绛的酒盏一饮而尽。  

韩绛道:“我已命河东名将张世矩,率军直趋银川,若如期不至,则斩张世矩人头!”  

“多谢宣帅谋划!”  

韩绛笑道:“还有一事老夫还未告之种将军,老夫还令章越,王韶,高遵裕联合董毡从河湟率青唐蕃部侧击西贼…”  

听到这里种谔一改正色,却是哈哈大笑。  

折继世等左右副将也是笑了,轻视之意溢满言表。  

种谔不以为然地道:”青唐西蕃素脆,不足用之,非西贼一合之敌也。何必指望他们呢?”  

韩绛道:“王韶知军事,章越善谋划,高遵裕。(本章未完!)  

六百六十章底气系名将之后,种将军不可轻之啊!”  

种谔道:“不过是三个臭皮匠而已,顶不过诸葛亮,用之恐怕是徒增笑柄尔,还是请宣帅看吾成功!”  

韩绛看了一眼绥德城校场上杀气冲天的两万宋军,此刻不由对种谔充满信心。  

而崇政殿夏中。  

官家匆匆从陛阶走下。  

枢密使文彦博给官家奉上韩绛从西北发来的军情。  

“种谔已是从绥德城出兵了?”  

官家问道。精华\/书阁更新文彦博道:“是,陛下,种谔带着两万正军,以及十余万民役前往啰兀城。”  

“两万正军多是朝廷多年来从横山招揽的蕃部精锐,十分擅战,至于十余万民役多也是该路乡勇,沿边厢兵,所调发的钱粮不计其数,此战之后无论是胜是败,河东陕西数年内不复有对西夏用兵的实力。”  

枢密副使冯京道:“绥德据啰兀城有六十里,但权宣抚判官赵禼在出兵前却上奏道,啰兀城孤绝水草,粮道阻绝,即便打下来又如何办?”  

文彦博,冯京都是坚持反对这一次夺取横山。  

可是官家正是踌躇满志的时候,听不得这样的话。  

官家道:“文卿,冯卿都太保守了,韩绛能出奇兵,用险棋,若攻下啰兀城,横山将为我所有,灭西夏只在反掌之间。”  

“韩卿之勇,朕当嘉之!”  

王安石立即出班道:“陛下,臣请拜韩绛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以辅其成就疆事。”  

文彦博和一旁枢密副使冯京,吴充皆是吃了一惊。  

官家认真地看向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