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七章 外室(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今我为官,就拿出大半俸禄回乡供养兄长父老,至于平日所用足够衣食开支即好,故而倒不是我节俭,只是反哺恩情罢了。”  

章越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又何况于抚育之恩。我实在羡慕先生有如此族亲和兄长。”  

陈襄看了一眼章越则吟道:“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陈襄所言出自诗经,二子乘舟。  

说得是兄弟二人乘舟离去,家人依依惜别之景。  

章越听了陈襄所吟,不由想起当年在仙霞岭,兄长送别自己的一幕。  

“当年我辞别家乡进京赶考,沿闽水溯流而上,当时吾族中父老于江边送别,此时此景我一生一世也是忘不了。”  

陈襄目光有些湿润,似缅怀起了往事。  

章越道:“多谢先生,三郎家中除了哥哥嫂嫂,也别无其它报答之人,听闻先生念此甚是感动。”  

陈襄对章越言道:“也好,又说到诗文,有君子小人之别,小人之诗文雕虫篆刻絺章绘句以求悦人耳目,更有甚者朋奸伪饰中害良善之人,有言者不必有德也,故此世道败坏,人心不古。”  

“然君子之诗文以功业实行光明于时,而其余发为文章,故而古来帝王将相之诗,无意为文却能自工。但若无实行,君子也撰文当以德为首,以文辅之,偶有所感,情至而文至了。”  

章越明白陈襄借着说诗文,何尝不是与自己说些人生的道理。  

他躬身道:“先生句句都是金玉良言,学生记下了。”  

说罢章越告辞离去。  

陈襄的老仆提着灯笼,将章越送至门口,这时候天色已暗,章越回身向堂上再行一礼,然后离开了陈襄家宅。  

章越本以为,今日陈襄会在自己面前提及章惇,但没料到对方却一句话也没有。  

不过想来今日所见的司马十二及陈襄皆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章越回到太学,还未入斋舍即见黄好义在斋舍门前徘徊,对方一见了章越就立即迎上道:“三郎,无论如何,你一定要帮帮我啊。”  

章越皱眉道:“又是何事?”  

平日黄好义在朔望日是绝不留宿太学的,今日怎么会在太学之中?此事必然不小。  

见黄好义眼泪都要流下来的样子,章越道:“你可是又要向我借钱了?”  

黄好义一愕,然后道:“三郎,你已知道了?”  

章越心道,这还用说吗?  

平日黄好义时常向自己借个一贯两贯的,不过虽说借钱,但他有一点很好,有借有还,绝没有赖账的情况。  

但是频繁如此借钱,黄好义也是十分让章越头疼,你怎么就这么缺钱呢?  

章越道:“此番又借多少?”  

章越经过这些日子刻章,以及欧阳修父子的馈赠,身上也有十几贯的身家。  

“三郎,可否先借我二十贯?”  

“二十贯?”章越不由道,“我哪有这些钱?什么事先与我道来?”  

黄好义道:“三郎是这般的,家中给我在京里说了门亲事…”  

章越心道,好啊,这么快亲事就有着落了。  

“是哪里的人家啊?”章越此刻心底还有些许的嫉妒呢。  

黄好义道:“是都水监刘监丞丞的女儿。”  

章越赞道:“好啊,三郎,这亲事着实是不错啊!”  

黄好义不好意思道:“他家是荫官,平日吃俸粮,没有差遣的,也没什么好恭喜的,不算高攀也不算下嫁。”  

章越知道宋朝因冗官严重,一大把官员都没有分派职事的。这些官员也住在京师,平日也去皇城点卯,甚至索性请个长假的,反正朝廷没正式官职给你,也不与你计较。  

不过黄好义身为士子能与官宦人家的女儿结亲,还是相当不错的婚事,在大多读书人眼中至少比与商人家结亲来得强些。  

“你的意思是门当户对么?就你这般已是烧高香了。”  

被章越数落了几句,黄好义也是笑了笑。  

“那为何想要借钱呢?是彩礼不够么?”  

章越心知宋朝婚姻攀比之风极严重,正所谓‘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  

反正天价彩礼到哪里都是害死人啊。若真是彩礼问题,章越看在同乡兼同窗的情分上,少不得多少也要意思些,放在斋里的其他同窗也是一样,只是帮多帮少的问题。  

黄好义一脸沮丧道:“那倒不是,彩礼之钱,兄嫂已是帮我置办妥当,只是…只是我在外面养外室的事,让女方家里知晓了。”  

章越闻言心底真是恨铁不成钢啊,当即破口大骂道:“四郎,我早与你说过了,未娶妻即在外扈养女子,此乃败坏名声之事,你与我一口一个省得,省得,如今东窗事发了?此事你好自为之,恕我无能为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