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神与神:溃诛(6/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蒂还是很努力,且起到他的作用,没让乔丹毫不费力的得分。  

乔丹的个人得分也提升到20分了!  

论得分的稳定性,还真没人能有乔丹这么稳定,总决赛每场都在30分以上,而且多数时候得分很均匀,上半场通常是每节79分,下半场通常是每节911分,这也是公牛队稳定的根本。  

在乔丹投进之后,张昊压力来了,但意外情况也来了…  

“王储(黄金)触发,佩戴球员张昊将更加容易进入手感火热状态,其中一对一单打时必定处于手感火热状态,一对二时50概率处在手感火热状态,一对多时10概率处在手感火热状态…”  

之前,是比分被反超、或者领先优势在5分以内对方追分凶猛的时候,他才会触发,现在还领先着6分就触发了!  

触发勋章,很兴奋,但张昊也明白一件事,这代表着在系统判定下,还领先着6分的他们,在第三节已经进入了危险时刻!  

但越是这样,张昊还真就越来越兴奋。  

虽然只是临时体验现在的实力,但他要好好的享受这一刻,还得赢下比赛!  

湖人队进攻。  

肯尼安德森推进过半场后把球传张昊,张昊示意巴克利出来挡拆,用过一次纳什卡,虽然临时获得的挡拆意识、挡拆时做动作的肌肉记忆等等没了,但也学到了一些东西。  

面对张昊的挡拆,罗德曼压出来的动作很迅速,乔丹也开始往篮下收缩,皮蓬直接后退,防张昊突破。  

虽然罗德曼今年没入选一防,但主要是因为他打的比赛少,才没能入选一防,张昊这防守待遇…三一防等着他!  

就在公牛队换防、收缩、扩张的防守准备已经做好且开始展开的时候,张昊借挡拆绕了一半,突然变向横拉,本来是借巴克利挡住皮蓬,现在变成了借巴克利挡住罗德曼。  

张昊横拉到顶弧左侧,三分出手…  

命中!  

张昊个人得分提升到30分,湖人队也以74比65将领先优势扩大到9分!  

可以选择突破,然后抓住机会分球给边路的肯尼安德森或者道格克里斯蒂,但张昊这时候选择了自己来,触发“王储(黄金)”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乔丹收缩前给足了道格克里斯蒂对抗,既然都是对抗后的三分,张昊选择相信自己。  

而且投进了!  

到了公牛队进攻,库科奇顶弧的三分出手不中。  

这,公牛队不觉得有什么,哪怕他们第三节再猛,经常在第三节打出六成甚至七成八成的命中率,也会有打铁的时候,而且也出现过那种手感很糟糕第三节三四成命中率的时候,今晚起码不会出现最糟糕的情况,他们的进攻状态很不错。  

但是…回过头来,张昊在顶弧继续和巴克利打挡拆、皮蓬没有选择换防或撤步,而是绕上线与罗德曼一起堵张昊的三分,张昊对球的掌控远比皮蓬和罗德曼想的要更好,他们俩是想要夹击尝试制造张昊失误,但张昊第一时间将球传给了敏锐的往内线切的巴克利。  

巴克利中路直突篮下,迎着收缩的乔丹和补防的库科奇,跳步顶开两人,猛地蹿起,放篮命中!  

76比65,湖人队将领先优势拉开到11分!  

就这么两球,公牛队心态真的开始动摇了。  

上半场的几次情绪波动,虽然未能彻底的影响到公牛队的信心和士气,但也让公牛队中场休息时间更多的在做着情绪方面的调整,这导致公牛队没有能像过去6场那样在中场休息期间那样,针对性的去梳理关于上半场的情况、可针对的地方…等等的和他们疯狂第三节有关的事情。  

如果没有上半场的几次情绪波动、没有半场落后8分将那些负面情绪牵引出来,公牛队中场休息期间就可以很好的做出调整,真的有可能能像他们之前打任何对手那样,在第三节把优势打出来、至少是把分差缩小到第四节他们可以游刃有余的地步。  

但这次第三节上来,公牛队球员心里想着的是要在第三节发起冲击,他们对这件事本身很有自信,但做的准备却不够充分!  

这导致他们一上来就被张昊和巴克利的猛攻给打的乱了阵脚!  

哪怕是乔丹,这时候都想着一定要得分稳定局势,而且,这时候,他选择了相信自己!  

仓促的突破,乔丹忘记了张昊对他的“了解”,或者是觉得张昊下半场防守端不会再像上半场爆发得那么凶猛,突破的急停漂移没能避开张昊的追防,在漂移的过程中乔丹临时加了后仰,幅度还很大,没有投进!  

罗德曼冲抢无果,贾森威廉姆斯很好的在这位指导他的老师的身前卡住了位置,抢下防守篮板球!  

公牛队突然急躁起来了,肯尼安德森判断出来了这一点,接到贾森威廉姆斯传球后立马起反击!  

果然,公牛队着急着进攻没打进之后,退防产生了比刚才还要凌乱的情况,肯尼安德森抓住机会分球,张昊被乔丹和罗德曼联手拦住,皮蓬想要拦巴克利,被顶着往后退…接到肯尼安德森分球,巴克利直突篮下的飞身放篮得手。  

13分了!  

哪怕是淡定如禅师,这时候都立马叫了暂停!  

进入暂停后,乔丹回到替补席就懊恼不已,刚才这一个回合太要命了!  

但做出错误选择的不只是他一个,公牛队其他人很多地方也做得不够好,比如之前坚持的一件事,只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