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傻人有傻福吧(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辽东,平壤城,  

历经月余,他们终于再次回来了,  

王宫内,年幼的杨政道不由得看着萧皇后,脸上满是茫然,  

他不明白,为什么他要远离中原,来到这里成为辽东王!  

站在宫殿外,  

陆言看着义成公主道:“裴行俨是忠臣,也是唯一对你们杨家保有希望的人!别辜负他!”  

就在陆言说完这句话,义成公主不由得道:“凭借你的能力,可以助大隋重现,为什么,为什么你要放弃大隋.”  

“是大隋放弃了天下,不是我们放弃了它!”  

望着义成公主,陆言走上前道:“其实很多年前,我本不该参军,但看着杨广胡来,这才替伱们杨家留下最后一块地,也是你义成公主的愚蠢,才让杨家有了栖息之地!”  

说着,陆言转身向着前方走去道:“傻人有傻福,别望向图谋中原了,李家不好惹的!”  

“你口口声声的说我蠢,你呢?打下这么大的疆域,徒手让给我们?值得吗?”  

看着陆言即将离开,义成公主不由得大喊起来,  

“世上哪有值得的事情,只看本心吧!江湖再见!”  

说着,陆言转身露出一抹灿烂的笑容,  

杨广虽然有错,但那是他的问题,自己既然选择作为大隋的将士攻占高句丽,那这块地,也将成为大隋最后的领土!  

做人做事,仅凭本心,善恶对错,他说的算!  

“你到底是谁!”  

就在陆言的背影,即将离开大门的那一刻,  

远方传来义成公主的呼喊,  

“某姓陆,名言,言而无信的言!”  

跨上战马,陆言则是转头看向裴行俨道:“走了,裴行俨!”  

“裴某祝西域王一路顺风!”  

站在原地,裴行俨不由得大声开口,  

作为贯彻忠义的男人,裴行俨选择了留下,因为这是他的信念,  

哪怕将来为了信念而死,裴行俨也绝不后悔,  

“哈哈哈!”  

看着裴行俨,陆言挥手道:“再见!”  

策马狂奔,陆言则是向着中原而去。  

就在陆言离开平壤没多久,一队黑影忍者则是护送着马车抵达了这里,  

当若惜走下马车,看见许久未见的母后,当即哭喊着上前道:“母后!”  

“乖,不哭,不哭!”  

抱着若惜,萧皇后满脸欣慰的道:“一切安好,一切安好!”  

“我错了,娘!”  

想到自己出逃多年,让母后一直担惊受怕,还有大隋亡了之后,母后他们颠沛流离,若惜就不由得哭泣起来,  

许久,当若惜恢复后,则是看着裴行俨道:“裴大哥,你也在这里?”  

“是啊,当年我们参军后,就打下了辽东”  

当裴行俨说完这些话后,若惜则是吃惊道:“那他人呢?”  

“走了,因为在一地久留,似乎不适合他吧!”  

听到若惜的话,裴行俨则是解释了起来。  

望着裴行俨,若惜的眼中则是闪烁着光芒。  

伏俟城,王宫,  

阿育娅正在批奏折,却见到布罗真跑了进来,  

望着布罗真,阿育娅疑惑道:“怎么了,布罗真!”  

“王妃,王上给您添了一个姐妹!”  

尴尬的看着阿育娅,布罗真则是连忙手舞足蹈的解释起来,  

不多时,当阿育娅看见金胜曼后,整个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好家伙,她真是直呼好家伙,  

陆言这家伙,在外面瞎跑,都没忘记增添香火啊!  

“见过妹妹,你舟车劳顿,先下去休息吧!”  

拉着金胜曼,阿育娅则是转头看着布罗真,眼中冒着火焰。  

几天后的王宫内,李秀宁再次出现了,  

她思路再三,如果李氏将来真的面临危机,那作为的她的子嗣,理所应当有继承皇位的资格,  

不过这只是李秀宁想要给自己找的借口罢了,  

她为了帮助李家,不得不答应陆言的条件,  

得到李秀宁的肯定,阿育娅微笑道:“你我本一家,何必说这些话呢?我将会派遣布罗真亲自入中原帮助李家作战!”  

“我能一起去吗?”  

看着阿育娅,李秀宁不由得询问起来,  

“您可是王妃啊,姐姐,你去中原,我如何跟王上交代!”  

望着李秀宁,阿育娅则是不由得严肃起来。  

听到阿育娅的拒绝,李秀宁则是再次开口道:“遣兵多少?”  

“十万昔日镇守东突厥的罗刹军!”  

关陇,李家,  

当李渊起兵后,很快就攻占长安一带,  

但面对四周不断的乱兵,李渊此刻也是心乱如麻,  

因为人手不够啊,粮草不足,这就麻爪了,  

年仅十九岁的李世民为什么那么出彩,那还不是因为老李家从一开始,就仅有那么几名人才,  

特别是李神通,更是充当着救火队员的角色,  

可就在今天,来自西域的回信出现了,  

那是李秀宁传来的,上面并没有她和陆言交易的事情,只是提及援军即将抵达的消息,  

李渊原本以为,作为便宜女婿,陆言做多派遣两三万人马过来,  

但没想到,罗刹军在布罗真的率领下,直接攻克了陕西,然后跑到长安来了,  

望着十万骑兵,李渊此刻的脑门上满是“地铁老人”的问号,  

难道他那女婿,真的这么待见岳父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