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西军归附(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赵宋被拉下来了,  

就在大明的昭告遍布天下,多地悉数上表臣服,  

整个宋朝,完全没有坚持多久,  

哪怕有叛乱,也是在当地厢军的处理下被镇压了,  

派遣军队向外不断蔓延,陆言打算用足够的武力来震慑四方,  

陕西,当西军得知赵宋没了,种师道当即怒吼道:“朝堂忠臣在做什么?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大宋没了吗?”  

“大人,如今不是纠结这个的时候,朝廷派发的金牌已经抵达了,我们是接,还是不接!”  

惆怅的看着种师道,将领们纷纷苦恼起来,  

因为没有朝廷的援助,他们想要对抗西夏和吐蕃,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这一地,可养不起如此多大军啊!  

“接?接谁的金牌?是大宋,还是大明?”  

愤怒的看着将领,种师道则是锤着桌子,  

因为他没想到,除了陕西外,其余多地,居然全部投降了,你们的骨气呢?  

为何会如此?  

那是因为陆言一开始就不是以异族的身份入主中原,  

如果换个身份?别说进中原了,陆言就算打,也是向着外面,  

他可不想活着的时候就被刺杀,死了还要被人挖棺材别小看华夏的记仇,那真是子孙后代,都想着跟你玩命!  

忠于赵宋?可现在,仅凭一地,想要击溃大明,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引西夏和吐蕃入中原,别说种师道不会这么做了,就连西军都不会这么干!  

现在只有一条路了,那就是“投”,  

但种师道却不想这么做,这么多年的忠君思想,牢牢刻在了心中啊!  

凤翔府,大明使者携带着金牌抵达,  

身后则是王寅所率领的十万大军,这次他不仅要收复陕西,还要攻打西夏,  

重造华夏版图,当然是向外不断的进攻!  

南亚黑奴种了那么多粮食,就是为了今天用的,  

率领众将出城,种师道看向王寅道:“你们为何做出逆贼之举?”  

“大明乃顺天而生,因为赵宋早已经腐朽了,只有我们才能终结这被压迫的时代!”  

举起手中的长枪,王寅怒吼道:“告诉他们,我们是为了谁而战!”  

“天下人的大明!”  

异口同声的咆哮,将士们纷纷举起长枪,  

“请,将军接金牌!”  

上前走到种师道面前,使者满脸微笑的开口,  

“你不怕老夫砍了你?”  

望着使者,种师道怒喝起来,  

“大明不缺我一个,但将军背后可是百万人,多思多虑啊!”  

双手捧着金牌,使者眼中含笑,根本无惧种师道的威胁,  

大明雄踞天下前,就早已经渗透了赵宋内部,  

不然大理哪里能找到那么多宋人官员?  

赵宋的三冗两积,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这在大明看来,完全不算什么,  

只要王朝疆域足够大,所诞生的一切都不是问题,  

钱不够就去抢,奴隶不够就去夺,官员多,就往外派沉声吐气,种师道回眸看了眼身后,双手颤抖的接过金牌,  

忠于谁,这是一个伪命题,  

有人会说皇帝,有人会说社稷,也有人说民.  

但无论如何,种师道却不会让自己所深爱的土地陷入战火中!  

“老臣请愿回到汴梁,照顾赵氏.”  

看着使者,种师道仿佛苍老了十多岁,  

而听完他的话,使者点着头道:“陛下会允许的!”  

西军归附后,王寅二话没说,直接整顿全军,然后向着西夏进发,  

原本看着赵宋变成大明,西夏正等着对方内部打起来呢?  

可没想到,大明一来,西军就投了!  

西夏:我们特么对峙这么多年,打我的时候,你可不是这样的!  

然而没等西夏反应过来,大明则是拉着西军进攻了,  

面对这一幕,西夏也是满脸茫然,不是,你们就这么着急吗?  

站端一开,杜壆也领着郭药师从旁边直接莽了过来,稍微慢点,功劳可就没了啊。  

毕竟当年西夏就是靠着辽国才活下来,但现在,辽人没了,旁边还是宋朝的疆域,  

这属于被围了啊!  

西夏:我感觉要遭了!  

汴梁,开封府,  

皇宫内,  

柳月娥正一脸幽怨的看着陆言,造反这么大的事情,这男人居然一句话都没说,  

简直是气死人了!  

望着柳月娥,陆言则是上前道:“别生气嘛,夫人!这不是担心你们害怕吗?”  

“等被人砍头的时候就不怕吗?”  

盯着陆言,柳月娥则是幽怨的开口,  

“哈哈哈,那怎么可能?夫君可是做好了万全准备!”  

安慰着柳月娥,陆言则是连忙让胡三娘,李师师等人上前帮忙,  

“是啊,姐姐,你如今可是皇后了呢!”  

不愧是李师师,一开口就直戳核心,  

而听完这句话,柳月娥震惊的道:“我真能成为皇后?”  

“那当然,你一定是皇后!”  

拉着柳月娥,陆言则是不由得大笑起来,  

“皇后!”  

想到自己身穿凤袍的模样,柳月娥则是傻傻的露出笑容。  

赵氏被陆言安置在了太岁山,  

也就是赵佶这么多年来一直花费大代价所修建的地方,  

陆言不仅没有抢走赵佶的妃子,反而还让愿意跟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