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千娇 第460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那些人作甚?去抓羊!”

众人遂拿起兵器对着俘虏挥砍,回过神来的俘虏撒腿就跑,其中一人踉跄扑倒在地,急忙转过身来,便见一个许军士卒拉开弓正抵着他的脑门,“砰”地一声弦声,箭矢铁簇抵着他的脑门,猛地刺进了额头,那人的瞳孔顿时发散。

冯继业又转头地亲兵道:“叫他们别烧了,咱们可就地驻扎。把党项人从帐篷里捉出来杀掉!”

近处混乱不堪,前面的树林里也时不时传来了惨叫声。冯继业跳下马,见旁边有个受伤的人正在呻吟,便走上前一刀刺进那人的脖子,见那人双手捂住脖子大张着嘴正在吐血,双腿在地上不断地抽搐,冯继业却十分淡然地抓起那人身上的毛皮擦拭马刀刀锋。

旁边的文官站在那里看着冯继业,已经呆了。

冯继业把刀放回刀鞘,转头看了一眼监军文官:“你看一天时间就得到这么多肥美的羊,比放羊八九个月快多了。”

文官:“……”

陆续有浑身血污的部将回来禀报,冯继业却站在营地里左顾右盼。许久后他说道:“这片地方靠黄河,有绿洲水草,肯定不止一处部落。中军驻扎在此地,诸部散出去,把方圆数十里内羊都牵走。”

“将军英明!”部将们纷纷抱拳道。

监军上前,沉声道:“冯将军干这等事,谨防秋后算账。”

不料冯继业冷笑道:“本将十余岁便从军,从来不觉得被算账是因为杀人太多。几年前一帮党项人要皇帝杀我,我死了吗?正好回乡放羊修身养性几年,嘿嘿!”

“将军修养得好身性!”监军瞪圆双眼,看着周围各种惨状的死尸和呻吟挣扎的伤者。

……没多久,在灵州行辕内,党项驿馆的使者便找折德扆哭诉起来了。“兵器甲胄一应俱全的许军骑兵,冲进牧场,不管男女老幼,将手无寸铁的牧民屠戮殆尽,抢走所有的东西……”“他们连一个人都不放过,焚毁的营地里到处都是烧焦尸身。”“树林里到处都是吊着的尸首,有水草的地方如同地府……”

折德扆一脸无奈道:“冯继业的人马,本公管不了。”

他如果一定要管、当然管得了冯继业,不过现在不能承认、只得张口说胡话。折德扆刚被任命差遣,西面都部署、平夏军统帅,冯继业的骑兵就是平夏军团的一部分。

使者哭丧着脸道:“折公定要管管,那厮像疯狗一样到处劫掠滥杀无辜!冤有头债有主,野辞氏劫掠了朝廷军马,大许军不是应该找野辞氏问罪么,关咱们什么事呀!”

折德扆道:“贵使可写一道奏章,本公派人送东京去。”

使者愕然道:“有啥用?冯继业不是皇帝派来的?”

折德扆留心一想,不能把盆子往官家头上扣,冯继业干的事就该他来背,这点规矩自己还是明白的。当下便好言道:“大许朝廷衙门众多,官家管不了那么多事。冯继业是自己找的关系回来的。”

这时侍卫禀报野辞氏在灵州驿馆的人求见。折德扆叫人带进来说话。

进来了好几个戴圆顶帽的党项人,野辞氏以手按胸鞠躬道:“我部首领请求折公休兵,首领答应将战马和罪犯送到灵州,以后不再劫掠商路。”

折德扆心道:李处耘的几万大军已经在路上了,现在哪能说和便和、说抢便抢?

他皱眉想了一会儿,先把责任推掉再说,便说道:“而今灵州许军不是在惩治罪犯,而是冯继业在灵州的缘故。只要冯继业离任,什么事大伙儿还能坐下来商议。”

一个党项人问道:“敢情大许皇帝也制不住冯继业?”

折德扆瞪了他一眼:“天子远在两千里之外,怎能事事都知晓?”

下面的人用党项话议论纷纷,折德扆听得懂党项话,听见他们有人说,中原皇帝修建了方圆几百里的宫殿,和几万个妻妾美人在一起,大臣们都不容易见到,言路不通……

折德扆佯作没有听见,沉吟片刻又道,“若是诸部把李彝殷交出来,或许还有办法化解干戈。”

大堂上的诸部使者异口同声否认接待过李彝殷。

折德扆听罢脸色一变,十分不高兴道:“那便没什么好谈了。送客!”

一群党项人面面相觑,只好鞠躬从大堂门口出去。他们还在议论,有人建议道:“月姬郡主是大许皇妃,听说很得中原皇帝宠爱。可以遣使去东京,设法见月姬郡主一面,让她劝说中原皇帝。”

不少人赞成这个主意,只有被劫掠的部落使者急不可耐,认为去两千里外的东京之后,他们的人都快被杀光了。

这些使者只是想缓和局面,但党项部落的人恐怕并不是这等态度,诸部首领此时应该已经暴跳如雷。

第八百三十五章通路

李处耘的大军已通过关中地区,正在北上泾州。道路两边山形沟壑起伏,不过和秦岭、祁连山之类的名山不同,这边没有难以翻越的大山,大军行军很顺利。

前营军府的官员将一个信筒递进了马车里,李处耘从里面抽出纸卷时,发现残留了漆印,但是漆封已经开了……定是魏仁浦先看了书信。

李处耘一目十行地先看了一遍内容,递给同车的幕僚仲离。

这老头年龄有点大了,李处耘怕他经不起路途劳顿,劝过他,不过仲离执意要随行。仲离看了一会儿道:“冯继业在西北胡作非为……这是要逼党项人交出李彝殷?”

李处耘不动声色道:“官家要的不是李彝殷,是整个河西走廊。”

仲离所有所思地点点头。

李处耘沉声道:“先拿李彝殷为借口也好,我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