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千娇 第290节(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董遵诲的身体在马上十分端正,开弓的动作充满了力量的优美感,拉满弓坐在马上的姿势微微停顿,他的身影好像一尊雕像!“啪!”很清楚地看到他的目标应声落马,十分准确。出身武将世家从小就受良好训练的年轻武将,每一个动作都有章法,十分有效。

骑射轻骑和冲阵的马军不同,他们不止需要不畏死的勇气,作为远程还要沉得住气、保持体力的续航。董遵诲的亲兵的动作虽然前后不同,但动作过程几乎都是一样的,为了节省体力优秀的骑射手没有一丁点多余的花俏动作。

人群里双方都不断有大量的骑士落马,骑兵队伍增添了许多跟着军队奔跑的空马。这种较量,近距离骑射,双方都有高速的马匹速度,弓箭穿甲能力极强!北汉军骑兵损失非常惨重,周军骑兵虽然也是轻骑,但人是装备了板甲的、连马的重要部位也有皮甲防护,周军的板甲一般穿不了,但此时中了强弓照样会被射穿。

“叮”地一声金属撞击声,董遵诲明显地感觉到肩头一重,但他连看也没看一眼,沉住气将取出来的箭矢张弓搭弦,抓紧此刻的交锋连续骑射。

左翼已经战成一团,北汉军本来意图以优势的展开包抄周军侧翼。但周军反而发动反冲,骑兵战术机动很强,作战时一直在运动,不是那么容易被包抄的。此刻,整片旷野上仿佛一个大漩涡一般,双方的马兵都在来回冲杀,不是大混战,却已是犬牙交错。

……正面,史彦超也不哆嗦,甚至完全不管战术。他已经率军从正面直接进攻北汉军的中央步兵方阵!

轰轰轰……北汉军士卒的正前方,一群重甲骑兵滚滚而来,连马都有铁甲!那种铁蹄践踏在地上的轰鸣,那种恐怖的气势,拿着长枪的北汉军步卒心里的感觉难以言表,这种时候,人们会本能地质疑血肉之躯是不是能稳在这里挡得住铁骑洪流?!

但部署在前面的通常都是重甲精兵,北汉军步兵方阵仍旧稳在那里准备迎敌。第一排是拿着方盾和长矛的士卒,方盾放在地上,长矛架在盾牌上方;第二排从行列中间的空隙把长枪伸出来,长枪尾部靠地面,用脚顶着,众军跨马步稳住长枪;第三排也伸出长枪,不过伸出的部位就近一些。三排错落排列,让方阵前方好像长满了铁刺的巨大机器一样。

北方地区,铁骑纵横,骑兵作为最强兵种,从来都是最被重视和防范的对象;各国也有不少步兵,但步兵防范骑兵比南方要注重多了!

方阵已经做好准备,前面的洪流由远及近,由慢及快,野蛮地涌了过来。“呀……啊……”周军马兵还没冲到,北汉军中已经发出撕声的喊叫。人在极度紧张的极端心理压力下,会忍不住吼出声来。

“后退半步者斩!”武将举起刀,沙哑着嗓子指着前方马上就要冲来的铁骑,大声喊叫,“斩获重骑者,重赏!”

第五百五十一章伏击(三)

此刻的人们已经失去正常的表现,各种走音的怪异喊叫在人群里响起,好像是疯了一样。恐怕仍谁站在正在奔腾的武装到牙齿的铁骑面前,都没法保持风度!

空中忽然飞来了黑影!是伴着战马的冲锋,猛力投掷之下的铁枪!

“砰砰哐当……”铁枪纷纷穿进了阵营!站在后面的一个北汉军士卒,也亲眼看到了一铁枪飞来,一声巨响,那铁枪竟然撞穿了方盾!然后还破了第一排士卒身上的盔甲和身体,血淋淋的枪头从背后冒出来。目视这场面的人的心口才发颤,铁枪把盾牌和人的躯干都穿在了一起。

“杀!杀杀!”暴戾的吼叫震耳欲聋,仿佛就在耳边响起。

电光火石之间,忽然听到“砰”地一声巨响。后面那士卒还没反应过来,就见黑重重的一骑巨大的人马就近撞了上来!密集的步兵队列,虽然铁枪投掷对阵列造成了一些破坏,但北汉军阵型没有被气势动摇,枪阵依旧保持着防御队形。

“厮!”战马的嘶鸣,厚重的撞击声,金属的摩擦声,在尘土中甚至看到了火花!那个北汉士卒瞪圆了眼睛,他没有看错,周军铁骑是直接撞上来的!最后时刻被驱驰冲锋的战马止不住马蹄!一仗长的长枪刺穿了马身上的马具,战马像是被几支长枪串起来了一样,空中腾起的黄土都仿佛被血雾染红了。

但是,长枪依旧没有挡住人马,鲜血飞溅的重骑超过一千斤,最后还顶着长枪阵撞进来一段距离,然后摔在地上向前一拖!马背上的骑兵则哐当摔在地上,滚了老远。惨叫声四下响起,不是冲进来的骑兵在叫!那人恐怕死得不能再死了,是被披甲的马匹撞上碾压的步兵。

北汉军这种长枪方阵很难被骑兵击破,但是他们很少见识重骑直接冲方阵。

刹那之间,还是武将反应最快,有人大喊道:“后面的补上!快把长枪扶起来,不然都得死!”

这里的北汉军士卒都是经历过战阵有经验的精兵,当然明白步兵被重骑冲散阵营是什么下场,但是……后方侧后那个士卒就眼睁睁看着不远处的超长长枪,他瞪圆了双目,愣是走不动路,怎么也没法上前两步,仅仅两步!谁不怕?那士卒感觉很窒息,不能呼吸!他的胸口在擂鼓,手真实地在抖,手里的枪像筛糠一样颤动,竟连牙关也“咯咯”直响。他不想这样的,但身体真是不受控制!

“吾皇万岁!”忽然一声喊,前侧又一重骑像一座小山一样扑来!周军前锋整体都没减速,那骑士冲到阵前,要么冲长枪阵线,要么被后面来不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