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千娇 第149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坚定地认为自己是重情重义的女子,马上回忆了一遍与李煜的情意和誓言。

就在这时,李煜忽然走进来了,看到周宪坐在椅子上发呆,便道:“娥皇你在作甚,快点罢。现在是我们有求于人,不能迟到。”

周宪走上去,使劲搂住李煜的腰,哽咽道:“夫君,要不不去了?”

“女人变脸比天还快,不是说好了,你怎么了?”李煜忙问。

周宪颤声道:“我刚刚回想我们说过的海誓山盟……现在,只有夫君的真心,才能叫我熬下去了。你说过的话,生同衾死同穴,都是发自肺腑的罢?”

李煜道:“当然,我对娥皇的情意,你根本不用怀疑。我都现在这样了,连人伦都不能……难道还会变心?”

周宪道:“没关系的,我又不是淫贱的妇人,我只在乎夫君对我的情义。”

“那别胡思乱想了,过了这道难关,我也许能做南唐国主,将来一定加倍宠爱你,让你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李煜温柔地拍着她的后背。

周宪长吁一口气,破涕为笑:“能有夫君全心疼爱我真好……我会帮你,不会得罪太后。”

二人收拾了一通等着,然后就听到禀报,周廷接待的官员到了。李煜端正了一下帽子携妻子上马车,出得礼馆。

他从马车上下来欲与接待的官员见面,顿时只见一列列铁甲马步军列阵在外,李煜心下一怔。一匹高头大马上一个五官端正的年轻武将弯腰抱拳道:“末将内殿直都指挥使杜成贵,奉旨护送南唐国贵客入宫觐见。”

李煜忙儒雅地拱手回礼:“谢太后圣恩。”

“为南唐国六公子开道!”杜成贵喝了一声,“请!”

靠近门口的一个高猛大汉“唰”地拔出剑来,两列整齐的铁甲大汉随之转过身来,“喀!”地一声,举起樱枪面对道路,一动也不动。

李煜猛地被吓了一跳,听到充满力量的脚步声肩膀微微一颤。

气氛顿时变得充满了威胁和暴力,周宪轻轻挑开车帘,窥视外面的场面,只见一个个军汉如铁驻立,全是精兵猛汉。这等阵仗好像在炫耀武力一般,她也意识到南唐国不能轻易与大周为敌。

待李煜上车来,一行人前后被精兵护卫,安全地进了皇城大门。内外禁兵肃穆庄重,完全不像是刚发生了动乱的样子。检查印信军令的武将十分规矩,两边分腿挺立的将士昂首挺胸,队伍整齐严密。

“宣,南唐国使臣李煜等觐见!”一个声音长声喊道。

周宪带着帷帽,由李煜扶着下了马车。她抬头一看,宽阔而霸气的大殿耸立在云端,单调、霸气的建筑,比南唐国的宫城宏大得多,但显得有些呆板枯燥。周围连花花草草都没有,唯一有几棵树也是光秃秃的。

果然是个暴力的国家,根本不讲究文化,只崇尚武力和宏大。

二人在宦官的带引下,没有进正殿,却从甬道直接进了金祥殿后殿。终于进了一间宽敞的宫殿,周宪把帷帽取下来,跟在李煜的身后走了进去。

只见上位垂着一道帘子,一个人隐隐坐在里面;帘子后面是一面巨大的屏风,前面有个木台子。两边的宫人毕恭毕敬。

李煜先跪伏在地上,周宪跟着跪拜。没法子,南唐国称臣,大周是宗主国,太后现在就相当于天下人之共主。

“臣李煜叩见太后,太后圣寿无疆。”周宪跟着李煜一起拜见。

帘子的人道:“平身,赐坐。”

周宪听到了一个十分婉转清幽的声音,只觉得周朝太后年纪不大,而且极可能是个美人。据周宪的经验,声音好听的女人不一定长得美貌,但口气和气度能表现出其自我认可度。太后肯定很美,才会如此自信,霸气的口吻中带着一股说不出的风情。

周宪心道:就算你权势大又美貌又如何,还不是年纪轻轻就守寡了,我至少还有人疼爱。

这么一想,她心里稍稍平衡了一点,没觉得自己比不上周朝太后。

第二百八十章声色

虽然隔着帘子,距离也有点远,但单看身段和走路的气质就可窥一斑。她早就听说过周宪的艳名,但亲眼见到还是很惊叹她的姿色。

宫中佳丽三千,符金盏仅在皇宫就见过很多长得不错的女子,一眼就看得出来一个女人大概是什么样子的。她第一眼看见周宪,立刻就判断此女“外端内媚”。

周宪举止言行间十分端庄得体,带着世家贵族的气质,应该是个知书达理秀外慧中的人,偶尔深受家教礼仪熏染;但那腰身不得了,走路扭动轻摇风情万种,虽然幅度刻意地很小,但明眼人还是隐隐感觉得出来那种妩媚婀娜。

符金盏一时间产生了很大兴趣,当下便道:“周娥皇,你上前来,叫哀家看看。”

“遵旨。”周宪顺从地应答,款款向木台子上走来,那李煜只是十分恭顺地小心坐在那里不敢多说一句话。

符金盏面带微笑地欣赏着周宪走路的动作,就好像舞步一般优美。稍微近了,符金盏又留意那礼服下裳,她的双腿在莲步轻移时偶尔会撑起下裳,叫人猜测那是一双结实又修长的美腿。

周宪走到帘子前,宦官杨士良轻轻掀开帘子,伸手弯腰一请。周宪抿了一下嘴,小心走了进来。

这下完全看清楚了,符金盏的目光便没法从周宪身上移开,上下打量。只见周宪虽然低眉顺眼垂着头,却也面有惊讶地悄悄打量自己。

真美。符金盏心里由衷赞叹……却不知周宪和自己比美貌,谁更胜一筹。

或许各有所长,周宪身上有些东西是符金盏不具有的,就像那有力而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