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千娇 第110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长枪在前面,纵深几列堵在街中间逐次推进;弓箭手反而在后面,向空中抛射。步军队进攻得很慢,但就像一堵钢墙一般十分稳当。

骑兵正面打这种方阵本来就非常吃亏,或者根本不太可能打赢;而且辽骑又在街道上,十分密集拥挤,跑都跑不起来,更拿周军步营毫无办法。辽骑唯有一边骑射一边后退……但显然他们没什么地方可退了,不然人马不会挤得那么密。

两军密集地打了许久。忽然辽军里一个人用汉语喊道:“投降!投降了,大周的壮士饶命!”

然后一阵阵吆喝声传来,辽军骑兵的箭矢陆续消停了,但他们仍旧在观望。周军这边便传来了杨彪的声音道:“停。”

不多时,一员满嘴胡须的契丹大汉和一个戴幞头的汉人骑马走上前来。那汉人下马跪伏于地,大声喊道:“尊贵的大周军大帅,辽国骑兵将领萧喜哥承认战败。只要周军答应不杀辽军将士性命,他便愿意率军向涿州周军主将投降。”

郭绍在后面很远,但他视力极好,大概看清楚了那汉人旁边骑马的辽国武将,那契丹人双手交叉在胸前向这边鞠躬,应该是在致礼。但见那契丹人一嘴胡须很硬,营得立着好像刺猬一般难看。

这时杨彪二话不说,直接就接受了辽军的投降,要求他们缴械。

折腾了很久,众辽军骑兵纷纷把兵器丢在街中间,马驱赶出来、人则靠在两旁,留出中间的空隙。此地辽军的主帅称“萧喜哥”者率将领数十人被带了过来。

杨彪控制了局面,然后才策马来到郭绍面前:“大哥,怎么处置他们?”

郭绍猛地想起了在东京陈夫人家亲眼见到的幸存者、以及她们的悲惨遭遇。当下怒火攻心,说道:“武将绑了,余者全部杀,省得看管俘虏麻烦!告诉兄弟们,割首级回去,找官家要赏。”

众将听罢,一声令下:“杀!”

两边的人都还没反应过来,就听得啪啪啪一阵密集的弦响,空中先飞了许多箭矢过去。杨彪大喊道:“契丹兵首级,拿回去是十匹绢一枚!”顿时周军阵营中大叫起来,众军争先恐后蜂拥而上。

街巷间立刻便变成了人间地狱。

那些辽军骑兵没了战马,武器还在街中间拿不到,人群乱作一团,只有极少数人重新捡到了兵器。郭绍抬头看去,只见一个周军士卒正按着一个契丹人,旁边另一个帮手拿着腰刀在那契丹人的脖子上拼命锯。惨叫声十分响,那契丹人没死,惊惧地挣扎,血折腾得到处都是。

更多的周军士卒是先捅死再割脑袋,疯狂的人群拿着长矛往人身上乱戳,空中血雾弥漫,地上鲜血横流。

真是太疯狂太荒诞了,许多人腰带上挂着血淋淋的人头!一些周军士卒甚至把长兵器都扔了,以便拿麻袋扛更多的人头。

那硬胡须萧喜哥愣愣地看着前面的场面,大怒嚷嚷着扑腾,但被绑着又有人看管毫无办法。

郭绍问道:“那辽将在说什么?”

杨彪一脸无辜道:“好像在说人脑子浇上滚油很好吃,干嘛要割下来哩!”

周围的周军武将听罢一阵哄笑,另一个武将起哄道:“俺觉得他是在说,献了那么多首级、能不能分红啊?”

郭绍却没有笑,脸色倒有点苍白。刚才一怒之下下令挺爽快,但很快眼前的血腥让他意识到:这场屠杀是他一句话造成的……无论对还是错、该还是不该,郭绍从来没屠杀过这么多人。就算是和蜀国大战偶尔有上万的规模,但真正打死的并不是很多。

血腥的场面还在继续,郭绍感到头脑昏昏沉沉说不出是什么感受。

常言道“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一天时间在涿州城内恐怕就造成了一万具尸体!

这时他忽然想起,刚才跟着投降的那个汉人“翻译”听得懂汉话,便用目光在人群里寻到那汉人,说道:“大伙儿的话,你就不用向契丹人翻译了。”

那汉人见周军大将看自己,惨白着一张脸立刻跪伏于地,说道:“大帅饶命!我是被逼的。”

郭绍道:“放心,不杀你,你的人头不值钱。”

“谢大帅不杀之恩。”那人急忙不断磕头,“草民乃幽州人,幽州沦陷二十载,大伙儿也得委曲过活,实在是没有办法才为辽人效命啊。”

郭绍想起那萧思温,却没人认识……和契丹人也难以交流。当下便好言道:“起来吧,你不过是个翻译……对了,契丹南院大王萧思温在何处?”

那人忙爬了起来,上前哈腰道:“南院大王没进城,刚才投降萧喜哥却是萧思温麾下的大将!”

汉人见郭绍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急忙说道:“那喜哥杀了不知多少汉儿,今天早上还屠了涿州城外的一个村庄。将军抓住了他,比抓住萧思温还好。喜哥很残暴,听说过他的一些事,此前抓过一队南方商贾,把人家的小妾折磨得半死不活,又送回去勒索钱财……”

郭绍一听顿时对那喜哥产生了兴趣,指着那硬胡须的人道:“就是他?”

汉人“翻译”鸡啄米似的点头,于是郭绍叫人把那喜哥拽出来。他又看了一眼前面血流成河的街道,心想:成千上万的人都杀了,也不再多几十个。

当下便下令把辽人的几十个投降的武将也一并砍了,只活捉了喜哥一个人。

众军一路杀过去,郭绍跟在后面,到了水渠边,往下面一看,只见无数的契丹人已经跳进了水渠里。但那水渠很窄,两岸的周军拿着丈长的长枪便戳得到,两边全是人,拿着长枪对下面乱捅。那些契丹人一身污秽惨叫怪叫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