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奥卡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谢尔盖·帕夫洛维奇·涅波别季梅曾经是前俄联体机械设计局(KBM)的总设计师,不过现在他已经逃离了前俄联体,来到了相隔万里的华夏大地,准备开始一场他称之为浴火重生之旅。  

1979年3月,58岁的涅波别季梅来到了卡普斯京娅尔靶场,他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带着一大帮子人和一个巨大的绿皮箱子。当晚涅波别季梅就在业务主管的科瓦洛夫的陪同下,开始了一项伟大的试验。  

当操作兵按下液压开关后,这些绿皮箱子如同施了魔法一般,瞬间打开顶盖,暴露出一枚枚像大蜡烛的导弹。涅波别季梅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那就开始吧”,10秒倒计时后,6枚导弹集中升空,烟雾弥漫整个靶场,声音传得很远,即便是坐在地下指挥所的科瓦洛夫也感受到巨大的冲击波。试验取得国满成功,所有导弹都击中了400多公里外的一个方圆仅50米的模拟兵站,摆在那里的塑胶假人和牛羊都被炸成碎片。  

这就是涅波别季梅专为前俄联体陆军远程炮兵和战略火箭军研制的9K714“奥卡”(oka)短程战术导弹,项目代号为“P400”!“奥卡”是伏尔加河一条支流的名字,涅波别季梅用这个名字亲自给自己研制的新型导弹命名。“奥卡”的研制动因就是为了对付米国新一代防空系统,这种导弹拥有三种模块化弹头,在阵地上更换弹头只需15分钟。该导弹的射程因安装不同重量的弹头存在差异,有效射程为400公里,但理论上可以延伸到500公里以上。  

奥卡导弹携带有电子对抗系统,再加上采用复合制导方式制导,导弹攻击不受天气的影响,即便是米国当时在研的爱国者PACl防空导弹也难以招架。实际上,一旦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华约军队就能用奥卡导弹覆盖米军部署在西欧的绝大多数重要目标。1981年米国从意外的渠道了解到奥卡导弹时,一时间,米国和北约盟友谈奥卡色变,并给它起了更恐怖的名字“毒蜘蛛”。  

米国人用技术无法克制奥卡导弹,便开始琢磨用别的方法来暗算。从1981年10月开始,米国和前俄联体展开削减中短程进攻性武器的谈判,在长达六年的谈判中,米国方面的代表坚持前俄联体必须把部署和未部署的射程在5005500公里的中程和中短程导弹全部销毁,而且以后也不得试验、生产和拥有这些武器,奥卡导弹也不能例外。米国这一无礼要求自然是得不到前俄联体的同意,所以这项议案六年来毫无进展。1985年5月,割二巴乔夫当选为前俄联体和国防会议主席,成为前俄联体的最高领导人。他的上台让一直不能取得进展的谈判,开始松动。1987年,在与米国总统里根进行热线电话交谈时,割二巴乔夫变相默认了销毁导弹的条件,以换取米国取消对前俄联体的粮食出口禁令。  

1987年12月8日,米国和前俄联体首脑在华盛顿签署了历史上第一个销毁核武器的国际条约——《前俄联体米国两国消除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简称中导条约(INF)。在条约中,前俄联体满足了米国方面的要求,销毁奥卡导弹及其配套设施,并允许米国专家进行现场核查。  

“我说过!”涅波别季梅对着国防部长德季亚佐夫吼道:“奥卡导弹飞不了500公里那么远!为什么还要销毁它?”他的满头白发散乱着,仿佛因为气愤而站立起来,他上前一步紧紧抓住德季亚佐夫的肩膀,晃着他吼着:“你们这是在谋杀!谋杀前俄联体!米国在北约部署的潘兴II型和战斧导弹都可以直接打到莫斯科!你们拿什么防守?拿什么还击?”  

这个一辈子献身前俄联体国防事业的老党员,因愤怒而颤抖着,哪怕因常年坐姿导致的驼背也不能阻止他挺直腰杆子,和那些他认为是敌人的人对视!  

“涅波别季梅同志,我很理解您的心情!”国防部长德季亚佐夫低沉的声音说道,其实他内心对涅波别季梅说的那些信息,没有人会比他更清楚了,他从内心是抗拒割二巴乔夫的命令的,但军人就是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一点他没办法反抗。现在他能做的只能是劝解自己的老朋友涅波别季梅了。  

“可是中央已经发布了命令,你和我都是军人,你应该明白军人的涵义吧!”国防部长德季亚佐夫安抚着涅波别季梅:“我答应你,销毁现场不会要您参加,您只需要签一个字就行!”  

涅波别季梅看着桌上的鉴定文书,上面写了奥卡导弹的最大射程在500公里。实际上他很清楚,只有奥卡II型才具备这样的能力,可是奥卡II型还在设计图上,这几年困于财力和国际形势,新型装备的研发基本出于停滞状态,生产更是早在5年前就已经基本停止了。让他签署这个文书,根本就是强行以射程为借口销毁奥卡导弹。他怎么可能认可这种莫须有的罪名?怎么可能签这个字?  

“不!”涅波别季梅叫道:“要我的命可以,签字就别想了!”说完他转身出了国防部,国防部长德季亚佐夫看着“砰”的一声关上的房门,不由苦笑连连,喃喃自语道:“这头倔牛,让我怎么和上门解释啦?”叹了一口气,他点了一只雪茄,默默的抽了一口,脸上却露出了笑容。  

涅波别季梅说奥卡导弹飞不了500公里那么远,并说弹道学定律不允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