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7人从哪儿来的?(2/3)
这样做能大大减少木耳泡发时长。
打鸡蛋之前,唐植桐先用水冲了一下蛋壳,将上面零星的干瘪鸡屎冲掉。
“嘿,瞧,双黄蛋!”唐植桐拿起两个个头最大的,一手一个,往中间一凑,必然有一个先破,另一个则完好如初,母鸡很神奇的设计。
哪怕是自己养鸡,双黄蛋也不常见,因此被很多人视为祥瑞和好运的象征,寓意“好事成双”。
这一点跟某个奖项区别还是蛮大的。
凤芝看着稀奇,突发奇想的问道:“哥,双黄蛋能孵出两只小鸡吗?”
“压根就孵不出来。”唐植桐摇摇头,用手指将两瓣蛋壳里残留的蛋清刮到碗里,然后再倒进点水,涮干净倒进一旁的面盆里,留着和面用。
“为什么会孵不出来呢?”凤芝犹如好奇宝宝般追问道。
“我听别人说双黄蛋孵出来的小鸡是一个身子两个脑袋,还不等破壳就死里面了,根本出不来。”唐植桐没有给凤芝讲什么空间不足、营养不够的道理,因为他见过别人试过,成功收获双头“毛蛋”一枚。
“那为什么会有双胞胎呢?我们学校就有。”凤芝具有怀疑精神,不太相信哥哥说的,甚至搬出了人作为例子。
“人跟鸡能一样吗?鸡蛋才多大?人的肚子是有弹性的。”唐植桐一边打鸡蛋一边给妹妹做浅显的科普。
“咳咳…虾皮在桌子上,好好做你的馅子。”张桂芳打断了兄妹俩聊天,瞪了儿子一眼,好好的跟妹妹说这个干什么?
唐植桐感受到母亲眼里的不满,嘿嘿一笑,接过虾皮,不再言语了。
在风气开放以前,民风还是很保守的。
很多孩子小时候往往都会有一个疑问:我是从哪来的?
父亲不屑于回答,往往手一甩:去问你妈!
母亲也不好回答,只能糊弄,答案千奇百怪,有的说孩子是从自己咯吱窝下面长出来的,有的说孩子是自己从大门口捡的,还有的说是发大水冲过来的…
鸡蛋打匀,倒进热锅,做成鸡蛋饼。
这个过程讲究一个眼疾手快、手眼配合。
做得好的,鸡蛋饼又大又薄,做得不好的,就成了炒鸡蛋。
唐植桐技术还可以,四个鸡蛋做出了六个鸡蛋饼。
鸡蛋饼先切丝,再切成块状。
木耳也差不多,切成米粒大小的碎丁备用。
荠菜的做法跟凉拌差不多,得焯水、攥干,先切后剁。
最后全放入盆中,加虾皮。
虾皮不多,只有一包,价值一毛钱。
眼下虾皮六毛四分钱一斤,这一包重一两半,价值九分六厘,剩下的四厘可能是包装纸钱。
唐植桐放了一半进去。
有了这些虾皮,饺子馅里能吃出鲜味就很好解释了,正好遮住自己偷偷往里面加“料”带来的鲜味。
除了家里有的盐、酱油、花生油,唐植桐又偷偷往里面放了五香面、蚝油,搅拌均匀。
唐植桐尝了一口,咸淡合适,味道也不错,满意的点点头:“妈,你们先包着,单位今天有点事,我得过去看看。”
“那你还回来吃吗?”儿子工作上的事情,张桂芳不掺和,相比起来,更关心儿子的肚子问题。
“嗯,回来吃。”唐植桐洗把手,也没带包,空着手直接出了门。
虽然唐植桐不喜欢包水饺,但去这一趟并不是为了逃避劳动,而是为了将许诺方圆的草木灰送过去。
唐植桐不知道陈大姐什么时候能把土豆种搞到手,为了不耽误押运处催芽,这事还是早办早放心。
骑车空着去,临到单位的时候,唐植桐才找个犄角旮旯装了大半麻袋草木灰。
草木灰比较蓬松,大半麻袋也就三十多斤的样子,催芽应该差不多够了。
唐植桐发现自打春节后,单位里主动要求星期天值班的职工就少了,肚子都填不饱,哪有什么积极性干活?
就连方圆今儿也没来。
唐植桐没有将草木灰交给其他部门的值班同事,而是拎着进了财务科的门。
财务科现在已经有两个人了,马薇是常驻代表,这种能由自己人办的事情,没有必要交给其他部门的同事,否则人家还指不定怎么想财务科呢。
唐植桐将草木灰放在财务科的炉子旁边,给马薇留了个纸条,说明麻袋里是草木灰,留着土豆催芽用,让她明天交给方圆安排。
锁上门,唐植桐出了押运处的大门,不过没着急回家,而是往南骑了一段距离,停在了田间地头。
眼下天气转暖,但远远谈不上热,所以哪怕日头正晒,也有社员在地里劳作。
孩子们则相对轻松一点,哥哥或姐姐领着弟弟或妹妹,有的在大人后面捡刨出来的野菜,有的则跑到未翻地的田里抢个先机,挑着鲜嫩的下手。
田里野菜不少,孩子们都在拼手速,家里中午、晚上能不能吃的饱全看哪自己能挖多少野菜。
也有一块田里有好几个小孩子扎堆的情况,为了争夺野菜,他们最多骂两句脏话。
没有孩子去打架,因为费力气,有劲还不如多挖点野菜。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出来这一天,就为了能把竹筐里装满野菜…
唐植桐看着眼前的情形,摇摇头,叹口气。
这一趟出来,唐植桐本来是想过来薅一把野菜,因为他还记着之前跟马薇说的话,等野菜出来,拌一些给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