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截船(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边继续数钱。  

“我是黄瑞丰。”对面自报了家门,顿了一下补充道:“郝厅的秘书。”  

“哦,黄秘书好,您有啥指示?”唐植桐刚听到黄瑞丰的时候的确愣了一下,因为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人。  

“车票出来了,明天我一块给你带过去?”黄瑞丰也有些无奈,这位神经太大条了,没车票去个嘚,但作为郝仁的秘书,他知道不少其他人不知道的信息,心里纵然有腹诽,也不会表现出来。  

“哎吆这事闹的,我还以为车票是调查组统一保管呢。谢谢黄秘书,我下午过去找您取。”唐植桐一听黄瑞丰后面这句是疑问句,就知道他的真实想法了。人家疑问,肯定是不想保管,俩人都没见过面,到时候怎么相认?大冷天的总得有一个人在车站外面等着,万一有点误会误了车呢?  

“好,那我在办公室等你。”黄瑞丰在唐植桐答应后,挂了电话。  

听着对面传来的嘟嘟声,唐植桐腾出手来,把电话从肩膀上拿下来扣上,继续数钱。  

“唐科长,这是要出远门?”旁边等着领工资的职工中有喜欢凑热闹的打听道。  

“对,出去一趟。”唐植桐笑笑,看着门外的队伍,并未减缓数钱的节奏。  

“这是要去哪?”  

“武汉。”唐植桐有一搭无一搭的说道,没注意到马薇看了自己一眼。  

“吆那地界厉害,听说前阵子截船来着,船上全是粮食,您过去可得留神。”  

“好嘞,谢谢关照,您点点工资。”这位不光嘴皮子碎,嘴巴也松,唐植桐赶紧点钱打发他走人。  

这位的工作是在站台卸货,干抗邮包的活,凭力气吃饭,不仅身体结实,而且一瞅就是京爷的做派,啥信息都知道,但有些话不能在大庭广众下说啊!  

把这位京爷打发走,唐植桐接着数钱,旁边其他职工虽然没有朝唐植桐嘴碎,但也有三三两两交流着自己过年的见闻。  

谁家因为一个馒头打起来了,谁家孩子偷了谁家水饺,谁家从农村集市买的鸡丢了等等。  

由于职工对这次发工资特别积极,还没到中午饭点,工资就发完了。  

等最后一位职工出门,唐植桐站起来伸了个懒腰,走到门口将门关上,开了一上午了,屋里有点冷。  

有人说钱是世界上最脏的,因为过手的人多,而且从来不消杀,钱上面的细菌非常全面。  

唐植桐往脸盆里倒了些水,打算洗洗手。  

“科长,对不住,让你跑这么远。”马薇收拾一下桌面,满怀歉意的说道。  

“嗐,这事不是过去了嘛?我得谢谢你呢,去武汉是我自己选的,长这么大,还没看过长江呢。”唐植桐笑笑,不以为意道。  

“刚才那位说的是真的,科长一定要带好全国粮票。你那不宽裕的话,我现在回家拿一点。”马薇实干派,说干就干,说完就要起身拿围巾。  

“别,我前阵子就准备好了。谢谢谢谢。”唐植桐赶忙甩甩手拦住,这要是放她回去,还指不定再闹出什么风波呢。  

在唐植桐一再确认已经准备好全国粮票后,马薇心里才好受了点。  

截船是怎么一回事呢,唐植桐听说过,曾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嚷嚷着要撤职查办当事人。  

但唐植桐对内情不了解,不过马薇知道的多一些,就给唐植桐讲了讲。  

总而言之就俩字:缺粮。  

去年春节的时候,武汉的粮食库存还够10天的供应;到了3月底,粮食库存已不足全市供给的3天;4月2日的时候,人均粮食库存只有一斤!  

尽管在此之前已经采取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降低居民定量;居民购粮限次限量,三天买一次;全市300多家粮店轮流挂牌“盘存”、“休息”,轮换开门供应,蔽人眼目;运粮的汽车,满载着装满稻壳的麻袋招摇过市,安稳民心;居民米饭双蒸,糊弄自己的胃…  

但效果不理想,一个是因为流言传的快,第二个是居民也不傻,既然这么多粮,你让我吃双蒸饭?  

最后一个是周边很多灾民流入了市区,有钱的排队抢购主食、副食品,没钱的就去抢,往窝头、米饭上吐口水是家常便饭…  

(图为59年1月汉口市民排队购粮)  

虽然各种措施都上了,但粮食属于消耗品,又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粮食根本征购不上来。  

眼见着粮食就要断顿了,这时候长江上游下来一艘由渝州开往沪县的大船,船上是500万公斤大米,供出口的那种。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经省市两级同意,武汉就把这艘船给扣下了。  

这么做是迫不得已,出主意的甚至做好了坐牢的准备…  

正是由于这次截船,武汉所在的省份在接下来执行《农业生产5条紧急指示的通知》就有力度了。  

这五条大概是:允许社员私人喂养家禽家畜,谁养的归谁;恢复自留地,自留地的产品全部归社员私人所有,自由支配;房前屋后的零星闲地谁种谁收、不征公粮、不抵口粮、自由处置;允许社员个人经营家庭副业,收益归社员;参加食堂一定要自愿,去留自己选择,不能强迫;等等。  

唐植桐除了叹气,也不好发表什么意见。  

虽然来这边快两年了,但获取消息的渠道有限,而且即便获取到也真假难辨。  

到底是谁的责任,唐植桐都快分不清了,不过这跟他关系也不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