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芥末墩(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两样在唐植桐小时候市面上是有罐头售卖的。  

隔着玻璃瓶看着里面的带鱼段,仿佛能闻到香味,口水都能流出来。  

鲜香中有一股非常明显的甜头,那滋味,啧啧,吃一口能记一辈子,因为这种罐头哪怕是过年,都不一定能尝一回。  

“别的?有煎的鱼好吃吗?”敬民有些游移,他想吃酥酥的鱼头,但也相信姐夫的手艺,对姐夫口中的“别的”同样期待。  

“把那个‘吗’去掉,姐夫在吃的上面什么时候糊弄过你?”唐植桐揉揉小舅子的脑袋,端上盆,直接去洗澡间取鱼。  

鲅鱼个头太大,做五香鲅鱼有些不合适,所以唐植桐取了六条带鱼。  

带鱼没有鱼鳞,去了内脏,洗干净切段,直接摆进高压锅中,放入葱段、姜片、大料、椒、白、盐,辣椒也要少放一点,能有效去除腥味。水跟做小酥鱼一样,得漫过来,先蹲在炉子上焖半个小时。  

趁焖鱼的空档,唐植桐洗把手准备下地窖去取白菜。  

“姐夫,我想下去看看,行吗?”敬民做了一次唐植桐的跟屁虫,守在地窖口,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他听凤芝说了好几次这个地窖,一直没逮到机会下去。  

“下面没啥好玩的,爬高上梯的,小心你姐抽你。”唐植桐一边将筐子续下去,把绳子拴在地窖口,是不怎么乐意让小舅子下去。  

“我姐这不是没出来嘛,我瞅着这有梯子,我小心点不就成了?”敬民不死心,也不怕唐植桐凶他。  

“我先下去,在下面接着你。咱可说好了,就这一回,以后可不能自己偷偷下来。”唐植桐捉摸了一下,孩子的好奇心重,适当满足一下,也省的后面趁大人不备而作妖。  

“好嘞!我保证!”敬民大喜,伸手握拳保证道。  

地窖对于一个孩子挺深的,但对唐植桐这个身高来说并不算啥。  

唐植桐踩着梯子倒数第二蹬上,招呼敬民转过身往下来。  

敬民一边往下来,唐植桐一边在旁护着。  

敬民第一次进地窖,对啥都好奇。  

唐植桐则找出来六棵大白菜放进筐子里,既然做,就多做一点,给家里添个菜。  

敬民东看看西瞅瞅,甚至抠了抠墙缝,墨迹了好大一会才在唐植桐的催促下往上爬。  

唐植桐跟在后面,左手抓着梯子,右手张开护着敬民,生怕他踩空。  

上去后,敬民兴致依旧很高,跑进屋跟凤芝交流下地窖的心得,张桂芳在一旁听了直皱眉。  

唐植桐爬上去,又把筐拽上来,盖好盖子才进了屋,迎接他的是张桂芳的埋怨:“你这孩子,敬民这么小,你怎么能让他下地窖,万一有个磕碰可怎么向亲家交代?”  

任由张桂芳说啥,唐植桐都不气,嬉皮笑脸的听着:“好嘞,妈,我记住了,绝对没有下一回。我给您做个芥末墩赔不是。”  

“说的跟我那么馋似的。”张桂芳听后,气笑了,捶了儿子两拳。  

唐植桐嘿嘿一乐,让张桂芳撒了气,开始准备做芥末墩。  

芥末墩准确来说是用白菜帮做的。  

唐植桐将白菜最外面的一层剥掉,然后拿起刀,手起刀落,将白菜先一分为二。  

白菜上面的叶子留着做菜,下面的白菜帮切成五厘米长短备用。  

最好吃的芥末墩是用白菜芯做的,吃起来很嫩。  

满清的时候,那帮皇帝老子的奴才被汉化,吃的也愈发精细,府里的厨子在做这道菜的时候,全用白菜芯不说,还得用牙签将白菜芯扎起来维持造型,生怕散喽。  

小老百姓做这道菜就豪放了很多,不讲究造型,也不追求菜芯,老帮子照样得用,不能浪费。  

更扎心的是,与民同乐只是表象,人家之所以吃芥末墩这道菜,是在大鱼大肉后清口用的,而小老百姓则作为主菜食用。  

唐植桐估摸着时间,差不多半小时的样子,先把高压锅端下来,也不开盖,就这么放在一旁慢慢泄气。  

然后找来炒菜的铁锅,往锅里倒进两暖瓶开水,等水煮沸后,将切好的白菜帮分批次放里面烫煮。  

一直煮到白菜变软,就可以用笊篱捞出来控水备用了。  

芥末墩不难做,控好水的白菜帮一层层的码到准备好的盆中,码一层抹一层薄薄的芥末,再撒上点盐、、白醋,最后盖好捂严实即可。  

这种做法虽然不是即食的,但胜在能放的住,腌制个五六天后就可以随吃随取了,吃不了也没关系,还能再放个五六天。  

这时候高压锅的压力也泄了个八九不离十,拿走锅盖继续蹲炉子上收汁。  

取下锅盖后,里面的香气随之四泄而来,引得几个小馋虫不住的抽鼻子。  

“姐夫,这叫什么菜?”敬民在一旁再也没了质疑,就这小香味,闻着就好吃!  

“五香带鱼,怎么样?闻着香吧?”唐植桐闻着也香,跟自己儿时的味道非常像,一边把正屋外的香味往空间里薅,一边跟小舅子贫嘴。  

这道菜其实一直在变化,眼下只是简易版,真正勾人魂的版本是先炸后焖,但眼下没有那么多油,只能先凑合着解解馋。  

“香!肯定好吃!”敬民在一旁捧着唐植桐的臭脚,一副狗腿子的模样。  

凤芝则表现出一副没眼看的神情,似乎完全忘记了自己也曾守着炉子流口水的事情。  

“好吃一会就多一点,待会吃的时候小心鱼刺。”由于都是板儿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