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6手册审核(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但一目十行大概浏览了一遍,就发现了几个问题。  

内容写的很详实,分类也很明确,语言也很浅显,可能是习以为常,编者对于消毒的必要性没有充分的体现出来。  

对于消毒,唐植桐可是太熟悉了,小的时候去村卫生室打针,明明没几个病人,却还要等,等注射器及针头消毒完成。  

消毒设备是一口蒸锅,将泛黄的玻璃注射剂和诸多针头放在铝制快餐盒里,快餐盒开口放在蒸锅中,大火猛蒸半小时,消毒就完成了。  

注射器只有一个,针头却有好多个,每给一个病人打完,大夫会换一个针头。  

这样做肯定不符合规定,但这已经是村卫生室能尽的最大努力。  

不着重强调注射器消毒的情况下,唐植桐不敢想象啥都不懂的赤脚医生会做出什么事,毕竟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血液传播,比如乙肝。  

搞手册、培训赤脚医生本来是个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若是因为不重视消毒而造成诸多疾病传染开来,那就不是功臣,还是民族的罪人了。  

除此之外,唐植桐还发现这版文稿里面没有草药的插图,拿到书的人,即便是认识字,也不一定能准确辨别出草药。  

插图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要放,还要写明各种草药的生长环境、大概采摘时间、如何炮制加工等内容,做到拿到这本书就能依葫芦画瓢,不用了解任何医学原理就能治病才行。  

唐植桐认为还有第三个不足的地方,此版书稿中没有提及各种药物的冲突、克制关系,若是仅仅按图索骥,可能会出现药物相克导致的意外,这是唐植桐不愿看到的。  

整理了下思路,唐植桐拧开钢笔,在信纸上奋笔疾书。  

将这三点写完,唐植桐没有立马贴上去,而是夹在书稿中,打算明天再过一遍。  

在合上书稿之前,唐植桐犹豫了一下,又撕下一张信纸,写下了几个字:鸡血疗法,慎用,不推荐。  

做完这些,唐植桐看了一眼手表,已经十一点多,轻轻推了一下旁边支着胳膊犯迷糊的小王同学:“不早了,睡吧?”  

“写完了?不知道你的名字会不会出现在编者名单里,回头等印刷了,我高低得买几本收藏。”小王同学睡眼惺忪,揉揉眼,打个哈欠。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