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直刀与霰弹枪(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多次成长后的可可,个头已经接近一只巨狼,但是塔妮娅揉着它的脑袋,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恐惧。  

而可可眯着眼睛,也表现出非常受用的样子。  

而看着她们的样子,林怀恩一时有些语塞,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幸好,塔妮娅挠了挠可可的脑袋,就站了起来,说道:“我们继续前进吧。”  

“好。”  

林怀恩与原夕暮对视了一眼,推门走了进去。  

修道院的大门非常高大,因为年代久远,也生了锈。  

但原夕暮之前的曜阳射线,在修道院大门上切开一道窟窿,林怀恩想了些办法,还是把大门给拆开了。  

而与林怀恩想的不一样,修道院内并没有充满孢子与蘑菇,反而洁净得就像是刚刚下过雨的森林。  

“修道院内有结界,外面的真菌好像没有入侵过来。”  

林怀恩在穿透修道院大门时,明显感觉到有种魔力在他身上扫过,而紧随其后的原夕暮也点了点头:“看来修道院的整个系统还在正常运转。”  

“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林怀恩点了点头:“好事是,我们不用对付那么麻烦的真菌生物了;坏事是,修道院里很可能也存在和安鲁森一样的智慧亡灵。”  

“但至少他们数量不会很多——”  

原夕暮看向远处就像是得到警报一样,向林怀恩他们冲来的黑色僧兵,后退了一步。  

这队僧兵大约有12人,明显都是已经干枯了的盐化亡灵,但幽蓝色的眼瞳里闪烁着的莫名火焰,却说明他们还有一定的生前习惯——  

比如攻击入侵者,以及施展生前的战斗技术。  

他们所有人身上都穿着布衣与锁子甲,手中拿着长剑与枪棍,比起两脚兽而言,要强了很多,但是仍旧不如饶火者。  

更别说不羡尸与黑鸦魔女了。  

“砰!”塔妮娅的枪响了,掀开了战斗的序章。  

林怀恩开启幽影潜行,出现在僧兵队的后方,他这么做的原因,是要避开僧兵们的长枪。  

塔妮娅她们面前有咒骸顶着,而他的任务,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杀光它们!  

想到这里,林怀恩深吸了一口气。  

不知不觉间,他手中的灰青之怒,已经从双手长剑,变成了双手直刀。  

也就是《风逝》故事中,忍团首领八幡部用的那一把!  

比武士刀更长的长直刀,接近于传统武术中戚继光所用的苗刀,只不过弧度更小,也有更强的突刺能力!  

林怀恩踏出一步,以双手剑中的“怒斩”技术,一刀切开面前的两只僧兵。  

相比双手长剑,直刀有着更强的攻击态势,以及远超武士刀的突刺与攻击距离,至于双手长剑赖以为生的十字剑格,只有面对和自己技术相近的剑士时,才会有发挥空间。  

而林怀恩除了和木乃伊剑士的战斗,大部分时候,都只需要用武士刀就能解决对手。  

而八幡部的直刀,为他提供了一种思路——  

那就是,他完全可以将自己最擅长的两种剑术技术,糅合进直刀一种武器中!  

用“半节奏”切中面前僧兵的单手剑,林怀恩一压剑身,用脚步的力量,将直刀的刀尖推入僧兵的身体中,然后翻动手腕,绞碎它的咽喉与脊椎骨。  

失去了支撑的盐化亡灵仰着脑袋倒在地上,而林怀恩毫不犹豫地抽剑,绕身一圈,挡开劈向自己身体的其他武器,用切落的技术,再将一只僧兵的右臂斩了下来!  

林怀恩觉得自己已经越来越明白,木乃伊剑士所说的,所有剑士最终的归宿都是“我流”是什么意思了。  

“说白了,无论多么复杂的剑术,最后精简到极致的结果,就只是距离、脚步以及线路。”  

“北辰一刀流的奥义只有‘切落’。”  

“所有‘大师之击’的本质,不过是‘节奏’。”  

“换句话说,就是‘占线’与‘半节奏’,再加上正确的‘脚步’与‘发力姿态’。”  

“这就是剑术的全部!”  

林怀恩毫不犹豫地一刀切下去,面前的僧兵连人带棍都变成两截,但他并没有感到太多的乏力。  

他想将长剑收起来,却卡在了剑鞘里。  

他这才意识到,他已经将自己的剑术技术,融入到了直刀一种武器中。  

“算了。”他摇了摇头,提着武器,开始清扫下一波敌人。  

整个洁净修道院大致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位于中线上的回廊区域与后部的耳廊区域。  

其中回廊区域可以分为前回廊、中回廊以及后回廊;耳廊则分为左回廊与右回廊。  

每个区域的怪物情况都差不多。  

除了数量庞大的僧兵守卫之外,回廊区域还出现了修女与教士,修女可以使用类似于两脚兽的狂热祝福,释放僧兵的残暴性,让它们像是狂战士一样不顾一切地扑过来。  

而教士则可以使用一种远程的攻击法术,有点像是黑暗版的火球术,不会燃烧,但有很强的破坏力与冲击力。  

但在塔妮娅面前,这两种法术怪,都没有什么好提的。  

用博物学得到修女与教士的情报之后,林怀恩他们一路前进,只有在清理完前回廊区域之后,才休息了一下。  

凡是遇到混有教士与修女的僧兵队伍,就由塔妮娅先行狙杀,然后林怀恩再用幽影潜行打乱僧兵的队伍,只有遇到“教会骑士”的时候,被稍稍卡了一下。  

“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