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罪己诏(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得高兴的好事儿。  

我知道现代人,尤其年轻男生,大家对谈恋爱很向往。  

抖音那些“头上长着摄像头”系列的短视频热度,以及起点屡屡出爆款的都市恋爱狗粮文,无不证明市场之庞大。  

但很诚实的说,我比较抗拒进入亲密关系。  

我认为一个人生活就很好,能够充足且充分安排自己的时间,周末去电竞酒店打游戏,凌晨失眠呼叫伙伴吃海底捞,随心所欲且自由…  

但这些跟伴侣做就不一样了。  

首先,原本都是男性死党的场合出现异性,大家都会变得很局促,影响气氛。  

其次想让女生不带妆出门的难度,大概相当于让我不带手机逛街,因此无论是吃饭亦或者出行,都要经历耐心等待。  

最后作为一个极度不喜欢排队的人,实在很难理解女性对于打卡的痴迷。  

所以我理所当然的保持单身,而且不觉得有啥问题。  

以至于现在,我都不太懂为什么互联网冲浪,相当一部分男性同胞很喜欢把自己有女朋友作为炫耀,把你是单身狗作为攻击,究竟是什么心理。  

以及社交生活里,经常遇到“你怎么还单着,怎么还不找女朋友”这种提问,我也很无语。  

大家都恼怒过年被催婚,结果自己倒是乐此不疲扮演“长辈”角色。  

以上这些吐槽,是想说明一件事,我没有谈恋爱的准备,也不是很期待这回事儿。  

但它的确找上我了。  

正式开始之前,我对女朋友做了免责声明,我这人不太适合谈恋爱,你跟我做朋友和做女朋友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但她很显然没当真。  

后面一个月内,我提了两次分手,她提了一次。  

都是小情绪积累引发的争吵,不涉及原则性。  

我深知自己有性格缺陷,对于亲密值在五十分左右的“有交集的同事/吃过饭的朋友/聊得多的网友/”,相当宽容且富有耐心。  

因此我人缘尚可。  

但接近七十分的“认识多年的伙伴/死党”,我会定一些标准,比如他不会毫无边界感的攻击你、冒犯你,彼此相处都很舒服之类。  

如果是八十分以上的“女朋友/恋人/伴侣”,磨合过程往往艰难,让我屡生放弃之心。  

后来我才知道,这种极度没有安全感,给自己建立极强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原来叫“回避型人格”。  

总而言之,分了好几次但都没分掉,双方你来我往,对线细节拉满,换血博弈激烈。  

我自身的感悟就是,爱情是世界最大的消费欺诈,它把自己装潢成糖果店,让一批批人站在门口排队,广告牌上的宣传语告诉你,这玩意儿贼甜,贼润,贼美好。  

然后你等啊等啊,终于轮到自己了,迫不及待撕开包装品尝,舔第一口,哇,真的好甜!  

于是你吸溜吸溜,一顿狂啃,结果很快就发觉,原来吃完糖衣,里面是酸的,涩的。  

你不甘心,这可是你排了好久的队才拿到的好东西,这么多人都想吃,怎么能是酸的,涩的呢?  

你不信邪继续吃,然后满嘴苦味。  

而且随着你越回味糖衣的那丝丝甜,嘴里的苦涩就会越重。  

我目前对自己的感情线,仍然持悲观态度。  

但由于找到比较稳定的相处模式,心理上已经逐渐从“这把包输的游戏没必要开”,转换成了“我倒要看看开局领先一把无尽,到底能咋输”。  

哪怕经过这两个阶段,我也没有真正狠下心彻底停更,我从成都回来,又飞了一次长春。  

期间做过偷偷存稿几万字,一次性在国庆节甩出来,再默不作声保持更新,以表现我坚忍毅力的美梦。  

也产生过做时间管理大师,双开一边搞新书,一边努力攒人品的不切实际念头。  

但结果就是我在凌晨五点坐电脑面前写罪己诏。  

至于原因嘛,很简单。  

我那不靠谱的爸,突发脑梗住进ICU了。  

他上半年就中风过一次,但很快就出院了。我在九月底晚上十点接到的电话,脑梗引发癫痫,直接送急诊再到ICU。  

过去探视的场景很古怪,因为父母在我高中就离异了,我爸重组家庭。所以我见到从未见过面的阿姨,以及才上初中的女儿。  

我爸躺在病床上,鼻子嘴巴都有插管,双手绑着带子。  

医生说他发作的时候咬断牙齿,没清醒就会间歇性躁动,病情如何得等到不用推镇静剂才能下判断。  

期间要做一次ct,我和护工把意识并不清醒的他抬到另一张可以移动的病床。  

他手脚不停地动,像睡觉不安分的顽童,期间很努力地想睁开眼,有一霎那也许认出我了,呜呜呜喊着什么。  

做完检查,探视结束,我去缴费。以前只在视频里粗略了解ICU的昂贵,这会儿真切体会到了。  

交完钱,我跟阿姨礼貌生疏的聊了几句,下电梯走出外科大楼。  

东门有个不算宽的下坡路,两边是几层高的居民楼,抬头可以看到被割裂成一线的天空。  

我当时觉得特别贴合心境,顺手拍了照,看能不能发出来。  

我记得前面请假,有读者姥爷在那问,大意都是码字的作者,怎么就你事儿特别多。  

其实我看到蛮破防的,晚上跟国庆放假回来的朋友聊天,我愤愤不平,说自己平日谈不上行善积德,也算懂礼貌有素质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