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师爷,三请(2/3)
叫卖的各色吃食,只听到的那些,便有“蒸饼”、“醪糟”、“烧麦”、“汤饭”…
“这就是郡城啊。”
白明脚步轻盈,跟在阿兄的后头,看啥都觉得新奇,好像小时候被爹娘带着,第一次逛黑河县的庙会。
“的确繁华。”
白启侧耳聆听争相涌来的纷杂声音,脑海内勾勒出摊贩、车马、伙计、力工的模糊形象,好似铺开一幅长卷。
“寻个落脚住宿的地儿,填饱肚子,晚些时候再登门何家。
我这个宁海禅的徒弟,吃十三行的流水席,怎么想都有些古怪。”
他略微转过身,敲了敲阿弟的脑袋:
“早知道你晕船这么厉害,就不带你了,差点把胆汁都吐出来,何必受这个苦…”
白明瘪着嘴巴,脸色有些泛白,却不觉得后悔。
他也没想到,自个儿作为黑河县第一打渔好手白七郎的弟弟,居然会晕船。
传出去忒丢人!
“罢了,大不了以后坐马车。万一…你以后要是当上道官老爷,兴许还能御剑!
晕船算什么,只要不恐高就成!”
白启转而安慰阿弟,码头这种地方,就近必然有牙行,负责租赁马车、骡车,或者提供打尖住宿等业务。
他正准备搜寻,就看到手脚伶俐的小六子凑过来:
“两位小爷,头回来吧?”
白启眯起眼睛,心意把的眼识、耳识打开,略微有些意外。
一个码头讨生活的小厮,居然都练过几招把式?
已是拿捏气血,淬炼劲力的层次。
回想当初,黑河县东市的渔霸杨泉,也就刚跨过这一步。
“外乡人,访友的。”
白启并未感受强烈的恶意,也就顺着话茬往下接。
“两位小爷,你们叫我小六子就成,咱在排帮混饭吃,你们可晓得排帮?
义海郡的洪大龙头,乃鼎鼎有名的顶尖人物,放眼天水府,都是首屈一指!”
小六子竖起大拇指,语气亲近又熨帖。
“排帮大龙头的名头,谁不知道。
小兄弟,你有什么指教吗?”
白启淡淡问道。
凭借上辈子养成的敏锐直觉,他从这小厮身上嗅到熟悉的味道。
拿威风八面的大人物,不动声色地抬举自己。
此乃捞偏门行当常用的招数。
“一下船就被当成肥羊盯住了,义海郡可真是民风淳朴。”
白启顿觉有趣,低头瞧了一眼自己,再看看阿弟白明。
还真别说,这年头穿着不俗,又不带随从、仆役,下船也没见着车马迎接。
确实挺符合“肥羊”标准。
“指教不敢,咱也没别的事儿,就瞧着两位小爷气度不凡,又不像本地的,过来打个招呼。
我在码头说话还算好使,对义海郡也挺熟悉,两位小爷若有什么用得着的地方,大可以知会一声。”
小六子果然是机灵人,这种自吹自擂的说辞,从他嘴里讲出来,偏生有种亲近。
“哦,小兄弟门路这么广?”
白启笑了一下,轻轻抬起下巴,望向百步外的老道士和小道童:
“瞧见那口剑没有?我挺喜欢的,你能不能弄来?”
小六子愣住,旋即讪讪道:
“小爷您可真会说笑,我做的都是正经勾当,小偷小摸哪能干。”
白启神色一敛,正色道:
“我本以为踩得住码头这种风云地,小兄弟应该有些本事,有些胆魄。
闯荡江湖,出门在外,身份是自己给的,但名头也要自己挣。
我有个师弟,当年在…嗯,京城做买卖,便是如此。
逮着人就问,要不要好马,然后引到马市,问他喜欢哪一匹。
相中了,直接动手,不隔夜就送上门。”
小六子听得发愣,竟敢打贩马客商的主意?
而且,这只肥羊的江湖气,怎么比大哥还足?
发怔之际,有个略微驼背的老者走到面前。
对方只是冷冷斜睨一眼,他浑身就像过电一样,荡起酥酥麻麻的细微刺痛,瞬间失去力气。
“义海郡城的码头上鱼龙混杂,什么阿猫阿狗都有,少爷他怕有些人不长眼,触白爷您的霉头,专程让我在这里候着。”
羊伯毕恭毕敬,对着白启说道。
他抬眼甫一打量,心下惊讶,才多久不见,这位黑河县的白七爷那股精气神的劲儿,似乎更深了。
俨然武功又有突破。
尤其是双目,好像蕴着莹润神华,有种水晶般的透亮,让人一见就感觉非同凡俗。
“何兄有心了。他送的丧贴,我都还没来得及回信儿,让你整日守在码头,委实麻烦了。”
白启逗完小六子,收起轻佻笑意,跟何敬丰身边的老奴道:
“我这一趟除了吊唁,可能还有其他的事儿。
何兄家中遭逢大难,他必然也忙得焦头烂额,脱不开身。
所以我想着不过多打扰,只带着阿弟一人,避免招惹太多注意。”
“老奴听少爷说过,通文馆虽在黑河县,师门的香火却在义海郡。
白爷你大老远赶过来,认一认路,上一上香,也是应该。”
羊伯回到郡城之后,从大夫人那里得知不少关于通文馆的相关事迹。
一座十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小门小户,堪堪传了三代人而已,竟然藏着两尊四练宗师。
简直难以置信!
“至于
“这就是郡城啊。”
白明脚步轻盈,跟在阿兄的后头,看啥都觉得新奇,好像小时候被爹娘带着,第一次逛黑河县的庙会。
“的确繁华。”
白启侧耳聆听争相涌来的纷杂声音,脑海内勾勒出摊贩、车马、伙计、力工的模糊形象,好似铺开一幅长卷。
“寻个落脚住宿的地儿,填饱肚子,晚些时候再登门何家。
我这个宁海禅的徒弟,吃十三行的流水席,怎么想都有些古怪。”
他略微转过身,敲了敲阿弟的脑袋:
“早知道你晕船这么厉害,就不带你了,差点把胆汁都吐出来,何必受这个苦…”
白明瘪着嘴巴,脸色有些泛白,却不觉得后悔。
他也没想到,自个儿作为黑河县第一打渔好手白七郎的弟弟,居然会晕船。
传出去忒丢人!
“罢了,大不了以后坐马车。万一…你以后要是当上道官老爷,兴许还能御剑!
晕船算什么,只要不恐高就成!”
白启转而安慰阿弟,码头这种地方,就近必然有牙行,负责租赁马车、骡车,或者提供打尖住宿等业务。
他正准备搜寻,就看到手脚伶俐的小六子凑过来:
“两位小爷,头回来吧?”
白启眯起眼睛,心意把的眼识、耳识打开,略微有些意外。
一个码头讨生活的小厮,居然都练过几招把式?
已是拿捏气血,淬炼劲力的层次。
回想当初,黑河县东市的渔霸杨泉,也就刚跨过这一步。
“外乡人,访友的。”
白启并未感受强烈的恶意,也就顺着话茬往下接。
“两位小爷,你们叫我小六子就成,咱在排帮混饭吃,你们可晓得排帮?
义海郡的洪大龙头,乃鼎鼎有名的顶尖人物,放眼天水府,都是首屈一指!”
小六子竖起大拇指,语气亲近又熨帖。
“排帮大龙头的名头,谁不知道。
小兄弟,你有什么指教吗?”
白启淡淡问道。
凭借上辈子养成的敏锐直觉,他从这小厮身上嗅到熟悉的味道。
拿威风八面的大人物,不动声色地抬举自己。
此乃捞偏门行当常用的招数。
“一下船就被当成肥羊盯住了,义海郡可真是民风淳朴。”
白启顿觉有趣,低头瞧了一眼自己,再看看阿弟白明。
还真别说,这年头穿着不俗,又不带随从、仆役,下船也没见着车马迎接。
确实挺符合“肥羊”标准。
“指教不敢,咱也没别的事儿,就瞧着两位小爷气度不凡,又不像本地的,过来打个招呼。
我在码头说话还算好使,对义海郡也挺熟悉,两位小爷若有什么用得着的地方,大可以知会一声。”
小六子果然是机灵人,这种自吹自擂的说辞,从他嘴里讲出来,偏生有种亲近。
“哦,小兄弟门路这么广?”
白启笑了一下,轻轻抬起下巴,望向百步外的老道士和小道童:
“瞧见那口剑没有?我挺喜欢的,你能不能弄来?”
小六子愣住,旋即讪讪道:
“小爷您可真会说笑,我做的都是正经勾当,小偷小摸哪能干。”
白启神色一敛,正色道:
“我本以为踩得住码头这种风云地,小兄弟应该有些本事,有些胆魄。
闯荡江湖,出门在外,身份是自己给的,但名头也要自己挣。
我有个师弟,当年在…嗯,京城做买卖,便是如此。
逮着人就问,要不要好马,然后引到马市,问他喜欢哪一匹。
相中了,直接动手,不隔夜就送上门。”
小六子听得发愣,竟敢打贩马客商的主意?
而且,这只肥羊的江湖气,怎么比大哥还足?
发怔之际,有个略微驼背的老者走到面前。
对方只是冷冷斜睨一眼,他浑身就像过电一样,荡起酥酥麻麻的细微刺痛,瞬间失去力气。
“义海郡城的码头上鱼龙混杂,什么阿猫阿狗都有,少爷他怕有些人不长眼,触白爷您的霉头,专程让我在这里候着。”
羊伯毕恭毕敬,对着白启说道。
他抬眼甫一打量,心下惊讶,才多久不见,这位黑河县的白七爷那股精气神的劲儿,似乎更深了。
俨然武功又有突破。
尤其是双目,好像蕴着莹润神华,有种水晶般的透亮,让人一见就感觉非同凡俗。
“何兄有心了。他送的丧贴,我都还没来得及回信儿,让你整日守在码头,委实麻烦了。”
白启逗完小六子,收起轻佻笑意,跟何敬丰身边的老奴道:
“我这一趟除了吊唁,可能还有其他的事儿。
何兄家中遭逢大难,他必然也忙得焦头烂额,脱不开身。
所以我想着不过多打扰,只带着阿弟一人,避免招惹太多注意。”
“老奴听少爷说过,通文馆虽在黑河县,师门的香火却在义海郡。
白爷你大老远赶过来,认一认路,上一上香,也是应该。”
羊伯回到郡城之后,从大夫人那里得知不少关于通文馆的相关事迹。
一座十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小门小户,堪堪传了三代人而已,竟然藏着两尊四练宗师。
简直难以置信!
“至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