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入郡城,赴丧事(2/3)
几天四行失序,天显异象,只要敢冒风险,打到宝鱼,或者捞到其他灵物的可能不小。
你记得吩咐下去,让长顺叔多盯着手底下的伙计,尽量公道些,别坏了咱们的名声,另外也要防止有人中饱私囊,暗中捞油水。
抓住一個,杀鸡儆猴,别讲情面。”
白明嗯了一声,知道这是定规矩,随后他喜滋滋与阿兄分享,鱼档收来的好物:
“我特地请梁伯、还有齐大哥、吕大哥鉴定了。
一株百年份的金刚竹,约莫七八尺长;
一块巴掌大的晴雨石;一朵品相略微损坏的入岁花…”
接过阿弟白明特意记录的名单,白启逐字逐句扫过,越看越满意。
金刚竹是一种宝植,坚硬程度堪比精铁,寄托人心念头,乃制法器的好材料;
晴雨石则是奇物,天晴呈现透亮靛青,下雨能够凝聚露珠,散发清灵之气。
虽然听上去用处不大,但价值不逊于金刚竹,豪族门阀的勋贵喜欢风雅,常以此石雕琢砚台;
入岁花最为特殊,它乃珍稀无比的延寿宝药主材,每过一年,便会结出米粒大小的紫实,却得养到一甲子,才算成熟,倘若提前摘下,顷刻枯萎再无效用。
又因着生长条件苛刻,想存活过六十年,很是不易,根本难以用世俗金银衡量价值。
“几样意外收获当中,唯一能换到修道人所需灵砂的好东西,大抵就是这朵入岁花了。”
白启自动忽略“品相损坏”四个字。
反正他有太岁辰土,正好派得上用场。
到时候开辟一方灵田,便把入岁花栽种进去。
至于养到一甲子才成熟,发挥用处?
太岁辰土似乎就有催熟之能!
“好鞍配好马,这不巧了么!”
白启收起名单,夸奖阿弟:
“干得好!晚上我亲自下厨,给你做一桌好菜,好好犒劳!”
白明嘿嘿一笑,小脸露出满足之色。
阿兄这阵子忙得很,他们已经许久未曾坐在一起吃过饭了。
“对了,何家送帖子,所为何事?是不是何敬丰他两个哥哥的丧事?”
白启忽地眉头一皱,好像记起来,何家莫名其妙折了两株道院生员的上等苗子。
掐指计算时间,也该摆起灵堂,治丧出殡了。
“嗯,何敬丰特地派人,递的丧贴。”
白明眼巴巴望着阿兄,满是期待表情。
如果要进义海郡吃何家的流水席,他希冀阿兄能够带上自个儿,
那可是郡城,比黑河县大好多倍的繁华之地。
即便像柴市少东家宋其英,这种从小衣食无忧的大户,都想进城见世面。
更何况打渔人出身的白明。
他以前蹲在私塾墙根偷偷听课,教习每次提及义海郡,皆是极尽溢美之词。
“你晕不晕船?”
白启略作沉吟,倏然问道。
“啊?”
白明愣了一下,旋即才理解白启的意思,雀跃道:
“肯定不晕!阿兄你水性这么好,我咋会不能坐船!”
白启当即拍板:
“那就同去!明天出发!”
义海郡,衙门前院已经筑起五层高的木制法坛,周遭洒着祭天所用的五色土,摆成山丘似的形状。
又按照各自方位,放下几十口装满寒潭水的大缸,前后相连,宛若长龙。
此乃依照郡城方圆的山水景象,所做的布置。
等到当天,璇玑子登坛作法,引动大醮,瞬间就能调动山根水脉的沛然之力,其神魂合乎这方天地,宛若得到加持,轻易做到呼风唤雨,掀云弄浪!
这是受箓于龙庭的道官,所操持的最大权柄,与之相比,什么征丁、收税、铸钱、练兵,都显得无足轻重。
“璇玑子当真铁了心!这一场搜山检海,不知要耗费他所领的多少灵机…”
冲虚老道远眺而去,看到衙门忙得热火朝天,许多兵丁打着赤膊担土挑水。
他们于几个道童的监督下,完善大醮科仪,免得出现错漏,坏了大事。
“请这么多四练宗师坐镇,排帮的大龙头洪桀,还有宁海禅的师父,稳坐武行头把交椅的陈行…如此架势,真是只为搜寻余孽,追索加害道院生员的凶手?”
想起前几天,秋长天那个晦气瘟神上门,提到白阳教主可能藏在郡城,冲虚老道背后蓦地一寒。
他于原地踱步,像是犹豫不定,猛然握拳锤在掌心:
“不能跟着璇玑子瞎胡闹,他满心想钓大鱼,搞不好引出一条毒龙!
清风,清风!”
冲虚老道唤了两声,将随侍左右的道童喊来:
“你速速跑一趟止心观,就说老爷我心有所感,游方去了。金印留在观中,任由璇玑子自行取用。”
清风小道童怔住:
“观主要出门么?”
冲虚老道捋了捋颌下胡须,俨然鹤骨松姿的世外高人:
“参悟经典,似有领悟,一场大机缘等着伱家老爷,耽搁不得。
观这搜山检海的大醮科仪井然有条,脉络分明,可见璇玑道友功行精深,纵然没有我从旁相助,亦能成之。”
清风小道童哦了一声,虽然说坐镇一城的道官老爷,素来不会轻易动弹,但修道人讲究机缘天降,三年五载枯守在一处,哪有际遇可言?
因此各大府城、郡城,多由两位道官共同驻世,应对闭关、突破、游方等诸事。
你记得吩咐下去,让长顺叔多盯着手底下的伙计,尽量公道些,别坏了咱们的名声,另外也要防止有人中饱私囊,暗中捞油水。
抓住一個,杀鸡儆猴,别讲情面。”
白明嗯了一声,知道这是定规矩,随后他喜滋滋与阿兄分享,鱼档收来的好物:
“我特地请梁伯、还有齐大哥、吕大哥鉴定了。
一株百年份的金刚竹,约莫七八尺长;
一块巴掌大的晴雨石;一朵品相略微损坏的入岁花…”
接过阿弟白明特意记录的名单,白启逐字逐句扫过,越看越满意。
金刚竹是一种宝植,坚硬程度堪比精铁,寄托人心念头,乃制法器的好材料;
晴雨石则是奇物,天晴呈现透亮靛青,下雨能够凝聚露珠,散发清灵之气。
虽然听上去用处不大,但价值不逊于金刚竹,豪族门阀的勋贵喜欢风雅,常以此石雕琢砚台;
入岁花最为特殊,它乃珍稀无比的延寿宝药主材,每过一年,便会结出米粒大小的紫实,却得养到一甲子,才算成熟,倘若提前摘下,顷刻枯萎再无效用。
又因着生长条件苛刻,想存活过六十年,很是不易,根本难以用世俗金银衡量价值。
“几样意外收获当中,唯一能换到修道人所需灵砂的好东西,大抵就是这朵入岁花了。”
白启自动忽略“品相损坏”四个字。
反正他有太岁辰土,正好派得上用场。
到时候开辟一方灵田,便把入岁花栽种进去。
至于养到一甲子才成熟,发挥用处?
太岁辰土似乎就有催熟之能!
“好鞍配好马,这不巧了么!”
白启收起名单,夸奖阿弟:
“干得好!晚上我亲自下厨,给你做一桌好菜,好好犒劳!”
白明嘿嘿一笑,小脸露出满足之色。
阿兄这阵子忙得很,他们已经许久未曾坐在一起吃过饭了。
“对了,何家送帖子,所为何事?是不是何敬丰他两个哥哥的丧事?”
白启忽地眉头一皱,好像记起来,何家莫名其妙折了两株道院生员的上等苗子。
掐指计算时间,也该摆起灵堂,治丧出殡了。
“嗯,何敬丰特地派人,递的丧贴。”
白明眼巴巴望着阿兄,满是期待表情。
如果要进义海郡吃何家的流水席,他希冀阿兄能够带上自个儿,
那可是郡城,比黑河县大好多倍的繁华之地。
即便像柴市少东家宋其英,这种从小衣食无忧的大户,都想进城见世面。
更何况打渔人出身的白明。
他以前蹲在私塾墙根偷偷听课,教习每次提及义海郡,皆是极尽溢美之词。
“你晕不晕船?”
白启略作沉吟,倏然问道。
“啊?”
白明愣了一下,旋即才理解白启的意思,雀跃道:
“肯定不晕!阿兄你水性这么好,我咋会不能坐船!”
白启当即拍板:
“那就同去!明天出发!”
义海郡,衙门前院已经筑起五层高的木制法坛,周遭洒着祭天所用的五色土,摆成山丘似的形状。
又按照各自方位,放下几十口装满寒潭水的大缸,前后相连,宛若长龙。
此乃依照郡城方圆的山水景象,所做的布置。
等到当天,璇玑子登坛作法,引动大醮,瞬间就能调动山根水脉的沛然之力,其神魂合乎这方天地,宛若得到加持,轻易做到呼风唤雨,掀云弄浪!
这是受箓于龙庭的道官,所操持的最大权柄,与之相比,什么征丁、收税、铸钱、练兵,都显得无足轻重。
“璇玑子当真铁了心!这一场搜山检海,不知要耗费他所领的多少灵机…”
冲虚老道远眺而去,看到衙门忙得热火朝天,许多兵丁打着赤膊担土挑水。
他们于几个道童的监督下,完善大醮科仪,免得出现错漏,坏了大事。
“请这么多四练宗师坐镇,排帮的大龙头洪桀,还有宁海禅的师父,稳坐武行头把交椅的陈行…如此架势,真是只为搜寻余孽,追索加害道院生员的凶手?”
想起前几天,秋长天那个晦气瘟神上门,提到白阳教主可能藏在郡城,冲虚老道背后蓦地一寒。
他于原地踱步,像是犹豫不定,猛然握拳锤在掌心:
“不能跟着璇玑子瞎胡闹,他满心想钓大鱼,搞不好引出一条毒龙!
清风,清风!”
冲虚老道唤了两声,将随侍左右的道童喊来:
“你速速跑一趟止心观,就说老爷我心有所感,游方去了。金印留在观中,任由璇玑子自行取用。”
清风小道童怔住:
“观主要出门么?”
冲虚老道捋了捋颌下胡须,俨然鹤骨松姿的世外高人:
“参悟经典,似有领悟,一场大机缘等着伱家老爷,耽搁不得。
观这搜山检海的大醮科仪井然有条,脉络分明,可见璇玑道友功行精深,纵然没有我从旁相助,亦能成之。”
清风小道童哦了一声,虽然说坐镇一城的道官老爷,素来不会轻易动弹,但修道人讲究机缘天降,三年五载枯守在一处,哪有际遇可言?
因此各大府城、郡城,多由两位道官共同驻世,应对闭关、突破、游方等诸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