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吾日三省吾身(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直至天亮。”  

白启颔首:  

“我等下寻摸刀伯,或者师傅,问问他。应当无碍,搁在道丧之前,山灵乃一方地祇,与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结个善缘,也很常见。”  

他想了想,又嘱咐道:  

“你把何敬丰送的碧粳米熬上两锅,既然开始修道了,就得好好养身子,这叫服饵。  

另外送一锅给齐琰、吕南,他们是茅山传人,虽然没龙庭授予正箓名分,但瞧着不似旁门左道之流,与他们交好,也可以得些指点。”  

白明牢记于心,阿兄总能妥善处理诸多杂事,令人有种踏实之感。  

“师傅是力压十七行的狠人,阿弟搞不好能当道官,我再把生意做大,黑白两道通吃…”  

白启换身干净行头,跟安置于邻近大宅的齐琰、吕南打声招呼,寒暄两句,再前往通文馆。  

今个儿难得晴朗,积雪消融成水,滴滴答答敲打屋檐。  

白启走在不算宽阔的青石街道,两边商贩,往来行人见着他,任谁都唤声“白爷”。  

这便算是本地有头有脸了。  

所带来的好处,不仅仅在于满足虚荣心,而是实打实的名气积累。  

但凡需要有人主持大局,周遭邻里乡亲便求到门口,主动把话语权交予出去,久而久之,伱的分量便重了,轻而易举就可以驱使大帮人给自己办事。  

黑河县的鱼栏、柴市、火窑三家,就是这样做大,把持诸般营生,成为一手遮天的地头蛇。  

“赚到银子,还得会花。阿弟修道所需的外物,得搜集一番,开春之后,除了鱼档外,再开了铁匠铺子,增进下打铁技艺,把黎师傅的手艺学会…”  

白启反思,打从他发迹之后,生活过得确实朴素,仍旧住在外城二仙桥老宅不说,也没几个美貌婢女、贴身丫鬟服侍衣食起居,更别提像何敬丰那样,每天嗑丹药当饭吃,压根不用辛苦练功。  

“穷惯了,不会过日子。骄奢淫逸,从今日起!”  

年纪轻轻的白七爷打定主意,必须狠狠撒银子,养养富贵气。  

他十分豪横,手里拎着足足三大包炒货两坛子陈酿,大步踏进通文馆的大门。  

“小七爷走得是龙骧虎步,又有啥子好事?”  

老刀正在洒扫庭前积雪,瞅见白启身影,露出几分和蔼笑意。  

“我听老梁头讲,大榆乡闹了妖患,小七爷连夜斩了几头,还当地百姓一个安宁。这事儿传得很快,大伙儿都称赞你行侠好义!”  

白启心想:  

“怎么听上去好像水军造势…不过做好事确实要留名。”  

他按下杂念,对着刀伯笑道:  

“碰巧撞上了。据说是浊潮上升,引发天煞日异象,弄得黑河县周遭的乡寨,颇不安宁。  

我正打算跟内城几家武行坐馆的师傅商量,将操练数日的团练组织起来,保境安民。  

大榆乡那边的妖患,已经上报郡城了,对了,这一趟,我还认得两个茅山道士,与他们联手灭了一个捉刀人魔榜的凶獠。”  

老刀挑眉:  

“有那头大蛟护着,小七爷在黑河县倒不怕出事。人魔榜上许多凶徒,都是道术高手,小七爷与之交锋,也可以增添些经验。  

咱们练武中人,最后所要钻研的,无非便是如何杀那些…修道人。”  

老刀本想说“道官”,但念及自个儿已经不再是伏龙山的赤眉大当家了,应当尽量表现得像良民,收敛些匪气。  

“刀伯,师傅可在通文馆?”  

白启开口问道。  

“大清早回来的,嘴里念叨着什么‘吾日三省吾身’,跟和尚诵经一样。”  

老刀撇撇嘴,不晓得少爷又受啥刺激了。  

吾日三省吾身?  

师傅无缘无故读论语作甚?  

白启有些疑惑。  

他别过老刀,径直朝后院的得真楼行去,果不其然听到嘀嘀咕咕的碎碎念:  

“吾是不是太客气了…吾是不是给他脸了…吾是不是该动手了!”  

这就是所谓的,吾日三省吾身?  

哪个倒霉催的不长眼,又招惹到宁海禅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