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劝说(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我们做好我们的就行了,老八,让你联系大师兄,你联系的怎么样了?如今魏国已经投降了,他没必要继续留在这边了,倒不如和我们一起走,咱们重建披甲门!”  

“说的不错,我看着农家也不是什么好地方,还是咱们自己的地方好。”  

“我也赞成。”  

“你们是不是忽略了一个问题,咱们这么多人需要吃饭的。”  

一个头脑清醒的披甲门弟子提醒道,顿时所有人沉默了下来。  

人是铁饭是钢,再猛的人也是需要吃饭的,尤其是他们这些修炼外功的壮汉,他们可没办法吸收天地灵气,只能靠吃来维持气血的旺盛,这是外功与内功的本质区别。  

梅三娘也是沉默了。  

毕竟饿肚子的感觉当真不好受。  

另一边,魏王宫内,洛言见到了典庆。  

整个魏国,能让洛言看得上的人没几个,典庆算是其中之一,一方面是因为对方的武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方的性格,自从当年误杀了黑白玄翦的媳妇,他便自戳了双目,从此性格大变,从原本的火爆脾气变得温和了起来。  

“魏国降将典庆见过栎阳侯。”  

典庆虽然双目失明,可自身对气机的感应却是更加厉害,实力不降反升,瓮声的对着洛言拱手行礼。  

洛言此刻站在典庆的身前,身高对比之下,他就像一个小朋友,典庆那拳头就有他脑袋大,身材当真魁梧的有点不可思议,那宛如精铁的肌肉,单单看着就极具视觉冲击力。  

那种感觉就像看到NBA明星奥尼尔喝矿泉水一样。  

你需要一只手拿的矿泉水瓶,人家喝起来就和小瓶口服液一样,嘴巴一吸就没了半瓶。  

“不用多礼。”  

洛言笑了笑,态度颇为友善的说道,对于典庆,他还是颇为欣赏的。  

原著里典庆给他的感觉也很不错。  

这也是洛言接见对方的原因,但凡典庆换个脾气,都不会有今日的这个见面,甚至洛言会考虑送对方上路,他没兴趣留个定时炸弹,至于答应魏灵枢的承诺,那终究只是承诺。  

“想必你也好奇我找你来的原因。”  

洛言不急不缓的说道。  

典庆一脸默然的看着洛言,显然他也不知道洛言找他的原因。  

“有没有兴趣为秦国效力。”  

洛言没有卖关子,直接说道。  

典庆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声音沉闷的说道:“我不会为秦国效力。”  

“那换个说法,有没有兴趣为我效力,我身边缺乏像你这样的高手,我的理想是创建一个没有战争,人人都吃得饱且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我需要帮手,你愿意帮我实现这个梦想吗?”  

洛言目光平静的看着典庆,语气极为真诚的说道。  

“…我只是一介武夫,帮不了栎阳侯什么。”  

典庆沉默了片刻,缓缓的说道。  

“伱觉得战争结束了吗?我实话和你讲,我最讨厌的便是战争,尤其是自己人打自己人,七国民众本是一家人,奈何因为上位者的野心和欲望,彼此征战不止,乱战了数百年,期间死伤人数何止千万。  

如今好不容易有了眼前的局面,我希望天下能尽快一统,然后大治,天下百姓太需要一段修生养息的时间。”  

洛言轻叹了一声,缓缓的说道。  

典庆抿了抿嘴唇,他知道洛言说的很对。  

洛言话锋一转,继续卖弄嘴皮子,义正言辞的说道:  

“可战争不会就此结束,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战争,六国就算都灭亡了,可余孽尚存,其中自会有野心家闹事,不愿眼睁睁的看着秦国一统天下,未来各国的叛乱不会就此停止。  

这是内部的矛盾,而外部,还有胡人与百越人。  

他们这些异族都是未来的敌人,也是秦国一统天下的下一个目标。  

不要觉得秦国好战。  

我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不要将我们这一代人的事情留给下一代人去做,我们这一代人多打一些战役,后人就能少打一点,这才是战争的意义。  

我们这代人苦一点没问题,只要后世子孙可以安居乐业,这一切便是值得的。”  

洛言看着典庆继续说道:“典庆,不要觉得秦国是魏国的敌人,你不妨抛弃国家的观念,将七国当成一个整体,而它们本来就是一个整体,都是一家人,只是分家了太长的时间,而秦国所做的便是统一,让天下重新回归一体,如此天下人才能享受太平,而不是一直处于战火之中。”  

“可秦国终究灭了魏国,杀了无数魏国将卒和魏人。”  

典庆声音沉闷的说道。  

家仇国恨,终究是绕不过去的四个字,魏国终究是生他养他的国家,他可以投降秦国,但为秦国效力,他有点过不去心中那一道坎,哪怕如今的他已经看破了很多东西。  

“魏国百年前也残杀了无数秦人,为了灭亡秦国,更是发动了多次战役,想必那一段历史你也清楚,我说这些只是想告诉你,战争没有对错,秦国要做的是结束这没有意义的战争,而不是让战争永远持续下去。  

战争最终受苦的是底层的民众,秦国要做的便是改变他们的命运,让战争在我们这一代人结束。  

典庆,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洛言缓缓的说道。  

至于话语之中的可信度,那就看个人的领悟了,反正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