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赵子龙单刀赴虎穴(4K二合一)(2/3)
,寿春那边的情况比合肥这边还惨呢,百姓已经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为了民屯的事儿听说严象现在老的比他爹都快了,他实在是没脸去管严象要粮。
怪就怪这刘勋太贪了,袁术走的时候只带走了寿春的府库,而其余的地方其实都没动,而那些袁术手下的官吏,因为害怕朝廷秋后算账,大多都卷了财务粮草去投奔了刘勋。
所以事实上刘勋是非常有钱的。
反正他也打不过孙策了,与其让这些钱粮、部曲什么的便宜了孙策,莫不如干脆便宜了他,这也确实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好歹,手中的钱粮应该可以再撑两个月了。
为此,赵云甚至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连后事都交代好了,在他想来,这事儿弄不好掉脑袋都说不定。
结果,没等来天子斥责,却是先等来了天子加他进都乡侯的诏书。
眼窝子一浅,赵云哗的就哭了出来。
“云,何德何能,竟让天子如此厚待啊!”说着,赵云朝着郯城的方向大礼叩拜。
拜完了,起了身,一点不墨迹直接骑马去巡视铸城工作去了。
“城中粮秣还够吃多少时日?”
“单是粮秣的话,恐怕维持不了两个月,还有一些财货,如果能卖得掉的话,倒是还能维持到三个月。”
“三个月啊……这地里的种子刚种下不到半个月,三个月,能长熟么。”
下属闻言,默不作声。
这不是废话么,合肥一带确实是种了不少南瓜等早熟作物,但三个月终究还是太勉强了,况且靠瓜来果腹,终究还是有点不切实际。
淮北地区虽然冬天很短,因此耕种的晚了也是无妨,但三个月的时间想丰收那也是纯属想屁吃。
“境内还有不愿意接受屯田的大户了么?”
下属苦笑道:“这是真没有了,您都动刀子杀了三户豪强,二百多人了,谁还敢负隅顽抗呢?能屯的都屯了,这九江原本就被祸害得差不多,大户也没剩下多少了。”
“郡内可还有豪强行不法之事?”
“唉,将军啊,为了筹措粮草,严太守在寿春已经行那王匡旧事了,就差直接绑人要赎金了,咱们合肥这边总共也没多少豪强,我劝您还是另想他图吧,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赵云叹息一声,又问:“陈登怎么说,要他筹措的二十万斛粮秣运来了多少?”
“陈登说广陵现在同样也是处处残破,实在是无力支援了,目前只为我们筹措了两万斛粮,正在运来。”
“两万斛,哈,我管他要二十万斛,他只给我两万斛?”
“这个……将军,陈太守也有难处啊,今年打仗打的,广陵也耽误春耕了啊,要说硬挤,广陵确实不是挤不出来除非是让吕布进广陵大肆杀戮一番,可陈登他怎么可能同意?他毕竟是大司马亲自招降的天下名士,陈球之孙,将军您可千万要对他稍微客气一点啊!”
赵云闻言深深地吸了口气,道:“你放心,我还没疯呢,两万……就两万吧。”
说罢,赵云纵马扬鞭,继续巡视这座正在建设中的合肥新城。(原本历史合肥新城是建安五年时刘馥所建)
此地扼守南军北上的水陆要道,周围又是沃野千里,正好可以大量屯田养兵,现如今,他赵云手里有数不尽的人力甚至是物力,为造这座新城,赵云征调了无数的能工巧匠,除了壕沟城防之外又在城外建设有一座专门用以屯驻骑兵的小型卫城,以及三个高约足足四丈的阅兵台。
他有信心,在半年之内将合肥造成一座不输襄阳的军事重镇!
多好的城啊!
只要这座城能建得成,则大汉必能牢牢的守住淮河的水路,自己,想必也一定能名垂青史吧?
“传我节令,让严象过来替我几天,让本部的禁军人马准备行军,随我去一趟皖城。”
手下一愣:“您莫不是要打孙策?”
“我又没疯,只是军中太缺粮了,找他想想办法而已。”
“您缺粮去找孙策想办法?”
赵云却是没有理他,自顾自的回营整军去了。
手下则一脸懵逼的瞅着眼前这座拔地而起,已经建了一半的合肥新城。
这城,不就是为了防范孙策而建的么?
………………
另一边,打下庐江的孙策旧地重游,一时间心情大好,正在大宴群臣。
要知道他这已经是第二次打下庐江了,以前他在袁术手下的时候,说好了他打下庐江就让他当庐江太守,结果打完之后袁术却又反悔,将庐江太守之位给了刘勋。
此时这庐江重归他手,将失去的东西一个个全都拿回,实在是感觉好不舒爽。
正吃着喝着,谋主陈瑞突然禀报道:“主公,赵云来了。”
“嗯?”
孙策此时已经喝的有点高了,一听这话眼神却突然亮了一下,问道:“赵云?就是那个突然假节都督淮南军事的武状元?他来干什么?带兵来的?”
“是,带了本部的八百天子禁军。”
“八百禁军?”说着嘴角露出一丝微笑道:“他不会是来打我的吧。”
此话一出,与宴众人纷纷哄堂大笑。
自打孙策起兵以来,短短三年多一点的时间,以不过一千兵卒,就发展到了现在这样的规模,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方诸侯,势力之大更远在袁术最强盛的时期之上,大小百余战,几乎从来就没有败过,自然在所有人的脑中都灌进了一股子傲气。
什么武状元,淮南节帅,还真没人放在眼里。
“赵云命麾下兵马在城外等候,自己入城来了,听说咱们在开宴会,孤身一人前来,说要来蹭咱一顿饭来吃
怪就怪这刘勋太贪了,袁术走的时候只带走了寿春的府库,而其余的地方其实都没动,而那些袁术手下的官吏,因为害怕朝廷秋后算账,大多都卷了财务粮草去投奔了刘勋。
所以事实上刘勋是非常有钱的。
反正他也打不过孙策了,与其让这些钱粮、部曲什么的便宜了孙策,莫不如干脆便宜了他,这也确实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好歹,手中的钱粮应该可以再撑两个月了。
为此,赵云甚至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连后事都交代好了,在他想来,这事儿弄不好掉脑袋都说不定。
结果,没等来天子斥责,却是先等来了天子加他进都乡侯的诏书。
眼窝子一浅,赵云哗的就哭了出来。
“云,何德何能,竟让天子如此厚待啊!”说着,赵云朝着郯城的方向大礼叩拜。
拜完了,起了身,一点不墨迹直接骑马去巡视铸城工作去了。
“城中粮秣还够吃多少时日?”
“单是粮秣的话,恐怕维持不了两个月,还有一些财货,如果能卖得掉的话,倒是还能维持到三个月。”
“三个月啊……这地里的种子刚种下不到半个月,三个月,能长熟么。”
下属闻言,默不作声。
这不是废话么,合肥一带确实是种了不少南瓜等早熟作物,但三个月终究还是太勉强了,况且靠瓜来果腹,终究还是有点不切实际。
淮北地区虽然冬天很短,因此耕种的晚了也是无妨,但三个月的时间想丰收那也是纯属想屁吃。
“境内还有不愿意接受屯田的大户了么?”
下属苦笑道:“这是真没有了,您都动刀子杀了三户豪强,二百多人了,谁还敢负隅顽抗呢?能屯的都屯了,这九江原本就被祸害得差不多,大户也没剩下多少了。”
“郡内可还有豪强行不法之事?”
“唉,将军啊,为了筹措粮草,严太守在寿春已经行那王匡旧事了,就差直接绑人要赎金了,咱们合肥这边总共也没多少豪强,我劝您还是另想他图吧,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赵云叹息一声,又问:“陈登怎么说,要他筹措的二十万斛粮秣运来了多少?”
“陈登说广陵现在同样也是处处残破,实在是无力支援了,目前只为我们筹措了两万斛粮,正在运来。”
“两万斛,哈,我管他要二十万斛,他只给我两万斛?”
“这个……将军,陈太守也有难处啊,今年打仗打的,广陵也耽误春耕了啊,要说硬挤,广陵确实不是挤不出来除非是让吕布进广陵大肆杀戮一番,可陈登他怎么可能同意?他毕竟是大司马亲自招降的天下名士,陈球之孙,将军您可千万要对他稍微客气一点啊!”
赵云闻言深深地吸了口气,道:“你放心,我还没疯呢,两万……就两万吧。”
说罢,赵云纵马扬鞭,继续巡视这座正在建设中的合肥新城。(原本历史合肥新城是建安五年时刘馥所建)
此地扼守南军北上的水陆要道,周围又是沃野千里,正好可以大量屯田养兵,现如今,他赵云手里有数不尽的人力甚至是物力,为造这座新城,赵云征调了无数的能工巧匠,除了壕沟城防之外又在城外建设有一座专门用以屯驻骑兵的小型卫城,以及三个高约足足四丈的阅兵台。
他有信心,在半年之内将合肥造成一座不输襄阳的军事重镇!
多好的城啊!
只要这座城能建得成,则大汉必能牢牢的守住淮河的水路,自己,想必也一定能名垂青史吧?
“传我节令,让严象过来替我几天,让本部的禁军人马准备行军,随我去一趟皖城。”
手下一愣:“您莫不是要打孙策?”
“我又没疯,只是军中太缺粮了,找他想想办法而已。”
“您缺粮去找孙策想办法?”
赵云却是没有理他,自顾自的回营整军去了。
手下则一脸懵逼的瞅着眼前这座拔地而起,已经建了一半的合肥新城。
这城,不就是为了防范孙策而建的么?
………………
另一边,打下庐江的孙策旧地重游,一时间心情大好,正在大宴群臣。
要知道他这已经是第二次打下庐江了,以前他在袁术手下的时候,说好了他打下庐江就让他当庐江太守,结果打完之后袁术却又反悔,将庐江太守之位给了刘勋。
此时这庐江重归他手,将失去的东西一个个全都拿回,实在是感觉好不舒爽。
正吃着喝着,谋主陈瑞突然禀报道:“主公,赵云来了。”
“嗯?”
孙策此时已经喝的有点高了,一听这话眼神却突然亮了一下,问道:“赵云?就是那个突然假节都督淮南军事的武状元?他来干什么?带兵来的?”
“是,带了本部的八百天子禁军。”
“八百禁军?”说着嘴角露出一丝微笑道:“他不会是来打我的吧。”
此话一出,与宴众人纷纷哄堂大笑。
自打孙策起兵以来,短短三年多一点的时间,以不过一千兵卒,就发展到了现在这样的规模,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方诸侯,势力之大更远在袁术最强盛的时期之上,大小百余战,几乎从来就没有败过,自然在所有人的脑中都灌进了一股子傲气。
什么武状元,淮南节帅,还真没人放在眼里。
“赵云命麾下兵马在城外等候,自己入城来了,听说咱们在开宴会,孤身一人前来,说要来蹭咱一顿饭来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