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 莫衷一是(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赵愭则在一旁坐下来,自己斟了杯茶,捧杯在手。  

看着已经画到一半的图画,赵愭微笑道:“老师过的倒是神仙般清闲的日子。”  

赵谌笔尖一停,瞟了赵愭一眼,依旧提笔作画,道:“官家这是有什么为难之事么?”  

赵愭挑眉道:“老师看的出来?”  

赵谌微微一笑,搁下笔,道:“官家心性纯良,清澈如水,有什么喜怒哀乐,就如泉下之石,一目了然了。”  

赵愭叹息一声,微微蹙起了眉头:“老师,这官家不好当啊。”  

赵谌只是优雅地斟了杯茶,耐心地看向他。  

赵愭见状,便把现在朝廷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对赵谌说了一遍。  

赵愭坦率承认道:“朕还年轻,军国大事,阅历不足,更遑论兵法了。  

因此,晋王叔、魏相公等,都是朕的股肱,只是他们意见也如此相左,朕实在是不知该相信哪一方了。”  

赵谌沉思片刻,缓缓道:“无论偏听哪一方,都不是为君之道。”  

“哦?”  

“官家少年天子,锐气正盛,眼看着也要临朝亲政了,官家该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味被人牵着鼻子走。”  

“老师的意思是?”赵愭的神色凝重了些。  

赵谌叹息一声,道:“先帝所定战略,推行至今,并无错误,岂能轻易更改?”  

赵愭两眼一亮:“所以,朕该接受魏相公的进言?”  

赵谌摇头:“是,也不是。”  

赵谌耐心地道:“为君者,当有为君者的威严,岂能由着臣子决断?”  

“官家难道忘了,当初先帝派杨沅前往潼川的目的了吗?”  

“朕没忘啊,整顿川蜀,节制西军三帅臣,继而…”  

赵谌叹息一声,幽幽地道:“可现在的杨沅,比当初的吴璘锋芒更盛,已经直追吴玠当年了。  

官家想想,如果杨沅打下哪怕半个陕西,和当年的川峡四路宣抚使吴玠,又有何区别?  

杨沅子嗣众多,不怕后继无人,只需假以时日,就是一支比吴家军更叫人忌惮的力量。”  

赵愭微微色变,捧着茶杯怔忡不语。  

赵谌瞄了他一眼,道:“老师我是个闲散人,承蒙官家恩典,才有今日逍遥自在,老师这个年纪、这样的际遇,已经知足了。  

其实以老师的特殊身份,就不该向官家进言。只是官家对老师不只有亲情,还有恩情,老师一番肺腑之言,不吐不快啊。”  

赵谌的眼睛湿润了,柔声道:“官家,这天下是你的天下,旁人想的是功业,可官家你首先要想的,是咱们赵家的江山。”  

赵愭看到赵谌真情流露,眼睛微微泛红的模样,不由轻轻放下茶杯,郑重地道:“此地,只是你我师徒,老师还请直言。”  

赵谌道:“先帝所定策略,不可轻易更改。杨沅应当止步于宝鸡,不可再进一步,与金军相互形成牵制即可。”  

赵愭轻轻点头。  

赵谌又道:“刘锜,虎将也。西夏人尤其畏惧之,今形势大好,已无需他作为定海神针驻扎汉中,可移师入西夏,与吴璘并进。”  

赵愭微微点头,只是心中暗暗奇怪,这和魏相公的举措,似乎并没什么不同啊。  

赵谌道:“刘锜入西夏,便可与吴璘争风,不让吴家军专美于前。  

此外,监军还是应该派驻的,汉中是一处关键所在,也当派遣一位文臣坐镇。  

这监军和军师,就是官家亲政之后的得力臂助了。”  

赵愭两眼一亮,点了点头。  

赵谌直视着赵愭道:“武将独立于外,后患无穷。”  

赵愭若有所思,老师说的对啊。  

那杨沅虽是文臣出身,可他兵权太重了。  

朕是不是也该在合适的机会,给他施加一些节制呢?  

此时,宝鸡城里的杨沅,可全然不知临安城里的风风雨雨。  

他在这边刚一稳定下来,“小褒姒”尔咩伊萨就迫不及待地从天水赶来陪伴他了。  

这一次,杨沅没有再冷暴力她。  

杨沅揉了揉那两团丰腴肥白结实光滑的臀瓣,赞叹道:“真是好手感!就象这关中的发面大馒头似的,宣腾又筋道啊。”  

尔咩伊萨还没听过这种话,顿时羞的把发烫的脸颊藏进他怀里,不敢言语了。  

一生不弱于人的小青棠,马上爬了过来,撅在杨沅身前,回眸如丝,娇声问道:“达达,那人家呢?筋不筋道,宣不宣腾?”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