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秦州劫(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就可以由此杀入陇右,呼应吴璘大军。  

秦州失守的消息一旦传到西夏,西夏必然会分重兵于防范杨沅由此入西夏,那样的话,哪怕他不打西夏,也能替吴家军分担压力。  

因为西夏王都的设置太靠前了,不管是吴璘从临洮入西夏,还是杨沅从秦州入西夏,西夏王城兴庆府都近在眼前。  

这种感觉,就像是印度新德里之于西藏高原。  

首都靠的这么近,一旦发生战争,几乎就没有什么战略纵深,位置确实尴尬。  

但西夏富饶的地方不多,从政治、经济各个方面考虑,兴庆府已经是最佳选择,军事战略上的缺陷也就只能忍了。  

杨沅当然也可以武力强横镇压秦州诸族。  

可是不能收服的话,需要很长的时间来一步步加强控制。  

杨沅根本没有这个时间。  

他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解决秦州,然后马上挥军东去,杀宝鸡金军一个措手不及。  

所以,他需要收服这个秦州防御使为己所用。  

像收服叙州、乌蒙、凉山州的方式不适用于这里。  

叙州和乌蒙本来就臣服于宋,自认为宋人,只是自治程度非常高罢了。  

凉山州是大兴国皇帝亲自割让给宋国的,又有一座共同开发的金山拉拢着凉山十二县。  

所以,无法以利交结于夏荷葵木,那就只能施之以威了。  

没时间镇压整个秦州,先镇压这位秦州防御使一家也成。  

因此,夏荷葵木走进他曾经的公堂时,杨沅肃立于上,披明光鱼鳞大铠,金光灿烂,跟个金甲光明神似的。  

两旁战将林立,疯魔军统领杨寿、火器军统领甘泉、马军统领高敢,周无翼、刘入溪、韩金勋,慕容千羽…  

刀斧手杀气腾腾,金国秦州防御使夏荷葵木就是从两排刀斧手中间被五花大绑押进来的。  

“本帅大宋潼川路经略安抚使、利州中路御前诸军都统制,杨沅!”  

杨沅一见夏荷葵木,便威风凛凛,开门见山。  

“秦州,本帅拿下了。这里本就是我大宋故土,从此也将复归于我大宋!”  

“啪!”  

杨沅抓起“惊虎胆”,在帅案上重重地一拍。  

“本帅现在给你两个选择。  

第一,臣服于大宋,效忠于大宋,立即张榜,号令秦州五城四十八寨,立即易帜换旗,从此归顺大宋。  

第二…”  

杨沅一按腰间银光灿烂的大理宝刀:“本帅杀你满门,送你归西,全了你对金国贼亮的忠义之名。你如何选择?”  

杨寿身子一侧,两只甜瓜大小的铁锤已经擎在手中。  

夏荷葵木“卟嗵”一声就跪下了,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家父原就是大宋秦州防御使,罪臣夏荷葵木终于盼得天兵归来,喜极而泣,情愿重归大宋,为大宋效命。”  

“若是你…嗯…什么?”  

杨沅按下宝刀卡簧,正要“呛啷啷”拔刀出鞘再恫吓一番,结果被夏荷葵木如此干净俐落的“反水”弄得一个愣怔,没反应过来。  

夏荷葵木是真没有心理负担,作为本地最大的头人,他们家族一直就是这样的。  

这也是无法与强大政权对抗的西北地区豪门一贯的作法。  

打不过就归附,生存之道罢了,不丢人。  

“夏荷葵木愿号令秦州五城四十八寨归降大将军,但…大将军也需答应罪臣两个条件。”  

“呃…你讲!”  

杨沅的手把宝刀卡簧松开了。  

“第一,罪臣愿号令秦州五城四十八寨军民从此效忠大宋,还请大将军保我一家平安富贵。”  

杨沅展颜道:“那是自然,本帅可以命你暂时继续担任大宋秦州防御使之职。  

同时,本帅会上书朝廷,替你保举,由朝廷任命,由你继续执掌秦州权柄。”  

夏荷葵木面露喜色,道:“罪臣愿将小女尔咩伊萨献与大将军,与大将军缔结姻缘,以示彼此诚意。”  

杨沅看着高大魁梧,脸膛黑红的夏荷葵木,久久不发一语。  

我真的…要牺牲色相吗?  

我为大宋付出的也太多了吧?  

夏荷葵木脸上的喜色消失了,变成了狐疑警惕的表情。  

“大将军不会是诳骗于我,诱降秦州吧?”  

“好…,本帅…答应你。”  

看看夏荷葵木这长相,杨沅大概也就猜到他家姑娘长什么样了。  

看她爹这身材模样,女儿那模样,自己大概也是无感的。  

吃惯了海味山珍,实在是嚼不了粗糠。  

只是,这的确是迅速缔结联盟,彼此取得信任的最有效手段,相比起多死几千上万人,倒也不是不可接受。  

杨沅想了想,真就是个五大三粗的女汉子,那大不了养在家里头就是了,也不差那一碗饭。  

于是,当夜秦州防御使府披红挂彩,杨沅便被送进了洞房。  

秦州作为陇右要塞,丝路明珠,在西北地区还是十分富饶的。  

从城中一座大酒楼,就能把秦州防御使府的灯火通明尽收眼底。  

大酒楼二楼临窗,洛承安居中,颜青羽和岳佩莹分坐左右。  

面前开着的那扇窗外,便是秦州防御使府的点点灯火。  

洛承安擎杯在手,轻叹道:“想不到杨沅竟有胆量逆古道袭秦州,而且这么容易就占领了甘谷城。”  

曾经在临安城仁美坊,扮成药师和男女两药童的三人,一时俱都感慨不已。  

颜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