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春天来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任夔州路经略安抚使司,协同潼川路经略安抚使司杨沅,迅速解决利州东路温、郭两家内耗争端,对利州中路驻军进行全面整顿…刘锜把密诏的重点提炼了出来,思量了许久。  

最后,他的思维忽然转到了另一个问题上。  

我是太尉,但,官家要我协同杨沅做事。  

不出所料的话,这杨沅就是官家心中的储相了。  

以他现在这般年纪,只要不栽跟头,他就是大宋政坛上,未来那颗最耀眼也最长久的星。  

想到这里,刘锜不禁微微一笑。  

他和杨沅虽然没有什么接触,但是对杨沅的丰功伟绩却并非没有耳闻。  

对这个年轻人,他是很欣赏的。  

川中建设如火如荼。  

哪怕正旦期间也没有停歇几天。  

当初秦国修秦直道,历时两年余。  

但杨沅是在现有道路上进行平整、加固和拓宽。  

而且他采用了统一标准,分段招商。  

各地官府督建负责、吴渊任总监验收的办法。  

同时他并不要求按照严苛的秦直道的标准去修建这条路。  

因为他很急。  

如此算来,一年的功夫,这条驰道工程,就能基本完工。  

顶多到时候有部分路段,会因为特殊的山川地理情况再延后一段时间。  

那就基本上不会影响他调动大军了。  

剑州那边,也在为经略安抚使府建造新府衙。  

王长生兼了“总工”,他跑去剑州府治所在考察了一圈儿,直接把原府衙加上周边三位豪强家的府邸圈并在了一起,采用了小调小修的方式。  

如此一来,落成之期便快了许多倍。  

至于那三位豪强,不但非常痛快地迁走了,而且只是象征性地收了官府一点拆迁费用。  

杨抚帅一个人情,可比一笔丰厚的拆迁费用值钱。  

你看现在的蓬州吴家就知道了。  

这种情况下,谁会选择要钱?  

他们只想要一样更值钱的东西:杨沅的面子。  

杨沅建学宫、书院、博院的计划也获得了各界一致的拥戴和支持。  

其实要做这件事很容易,只要把大家的利益绑定,满足各方需求就行了。  

可是一直没有人去做这件事,说到底,还是执政者的眼光见识或是思维方向问题。  

能够抓住问题关键的人,他只要划个圈儿,圈里的一切就能被点化成金子。  

四大学宫的计划现在已经超额了,变成了五大学宫。  

这还是杨沅考虑到师资和生员的问题,禁止各地豪强踊跃报名,要扩大学宫建设的缘故。  

其中,最先建成的就是“蓬州学宫”。  

蜀学大家“木易先生”将在新年三月三于蓬州学宫讲学的消息,已向天下传扬开去。  

官家本来就是蜀学信徒,闻言大喜,亲自题了一块匾,命人送往蓬州学宫。  

也因此,蓬州学宫所需的匾额和楹联,都有各地儒家名士题写。  

唯有蓬州学宫正堂的匾额位置现在还空着,那是给官家所题匾额留的位置。  

至于官家写的是什么,目前还无人知晓。  

和蓬州学宫匾额前后脚离开临安的,是杨沅的家眷。  

在这春暖开的季节,鹿溪终于带着一家老小,赶赴川中,与郎君相会去了。  

蓬州火器厂目前在建,做为吴家列为绝密的这处所在,用尽了各种保密措施。  

核心制造部门的工人,用的全是可以暴力约束他们自由的囚犯,刑期至少在十年以上的。  

哪怕只是在外围流水线上作业,每天接触的就是规格统一的一个部件,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普通工人,也是知根知底、相互承责引荐而来的。  

而且每个部门的监工,全部都是吴家子弟。  

当然,潼川府三台山这边,也没有干等着蓬州火器厂的建成。  

在此期间,这边也在不断制造火铳、火箭、手雷、地雷等武器。  

杨沅让甘泉接手了潼川府本地团练的指挥权。  

而新式火器,就通过他们来学习使用、保养、装配、修理和以火器对西夏军队的操练演习。  

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就不断做出修正,尤其是战术战法的修正和改进。  

杨沅这些日子,真的是忙的不可开交,心浮气燥。  

偏偏,在他辛勤灌溉之下,嫣然和多子都有了身孕。  

可大理的刀妃、蓬州的眉真,还都没有送亲过来。  

也是幸亏杨沅事务太多太忙,有这些事情劳神费力,心火儿才压得住。  

不然,以他所习功法造成的阳气太盛问题,没有这么多大耗精力的事情牵扯的话,怕不是要憋出病来。  

吴幼瑶依然每隔几天就给自己剃一次发。  

许是下山之后接触到了越来越多世俗间的东西,小师父开始懂得害羞了。  

她觉得,如果在杨沅两位如夫人都有了身孕的当口儿,她突然开始蓄发,会被人笑话她不要脸。  

不过,她每次照镜子的时候,已经开始不由自主地幻想她长出一头秀发的模样儿来了。  

她甚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用眉真侄女留下的妆粉,悄悄地打扮过。  

她描了眉,点了唇,敷了粉,对着镜子,好奇地顾盼。  

如果只是远远看她午夜对镜的动作,颇有一点“画皮”的惊悚味道。  

这还真是一个躁动的春天。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