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以魔为砺(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宋游击他们,该死。  

于你个人而言,想给他们一些补偿,想把他们厚葬,这都是人之常情。所以,你不必忌惮隐蔽,去做吧。”  

时寒听了,又是激动,又是羞愧。  

我们好糊涂啊,糊里糊涂搞这一出,枉死了几条人命,反要对人家更加恭驯,这是何苦来哉。  

其实他此时的反悔,全是从结果倒推出来的悔悟。  

这种事哪有什么对错,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性格。  

如果初来乍到、毫无根基的杨沅,又刚刚经历了潘泓岳的兵变,想着隐忍为上。  

那么,时寒等人,这番举动就是能够达到目的。  

此时听杨沅如此善解人意,时寒激动不已。  

他放下茶壶,又向杨沅一抱拳,感动地道:“末将多谢抚帅。”  

请...您....收藏6...9...书....吧....!  

时寒倒退三步,又向杨沅一礼,这才转身离去。  

杨沅看着他的背影一直穿过堂屋,忽然一扬眸,好笑地看向楼上。  

梵清忽地心生感应,在杨沅扬眸的同时,抢先一步,向后退开,及时避开了杨沅的目光。  

只是一颗心,卟嗵嗵地跳个不停。  

他那一扬眉,如清水白石,真好…真…吓人。  

“大排衙”那一天,利州中路六州的所有军政要员,全部赶到了南郑城,拜见他们的新任都统制。  

很显然,发生在马军大营校场上的那一幕,他们都已经知道了。  

杨沅在校场上说的那番话,恐怕他们都不知道反复咀嚼了多少遍。  

所以,这场盛大的“排衙”,举行的非常庄严而且顺利。  

“杨抚帅不可欺”,这已成了利中军政大员们心中的共识。  

今后利州中路六州,全都要受杨沅的节制。  

各路大员既然来了,当然不可能就只参加一个排衙就了事。  

他们留在了南郑,一一单独拜见杨沅,向他汇报自己负责地区的军民各种情况。  

其实对于利中情况,杨沅也有自己的消息搜集渠道。  

但是,听他们汇报,有些机要,还真不是从其他渠道能够打听到的。  

而且,这也是接受他们向自己效忠的一个机会,杨沅还是很上心的。  

如是者又忙了七八天,刚把各州军政大员打发回去,陆游和杨万里便双双赶到了。  

这次,不只他们来了,樊江和王烨然也跟着他们一起赶了来。  

看到这四个人,杨沅也很高兴。  

于是,杨沅又了几天功夫,陪陆游、杨万里两位好友,以及杨连高、刀妃妃等人一起游览了南郑风光。  

因为陆游和杨万里一旦正式入职,那就是他的下属了。  

杨沅倒是不太在意上下之别,就怕陆游和杨万里心中感觉不自在。  

所以先以友人关系伴他们同游最妥当。  

几天后,杨沅以利中御前诸军都统制的身份,做了一点“小小的”人事调动。  

陈涿光晋升利中御前诸军都统制府参谋军事一职;  

参谋军事,这就相当于利中方面军的总参谋长了。  

陈涿光也算是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  

南郑知府孔纪涛心中懊恼,当初抢了这荐举书写的机会多好。  

陈涿光都独臂大侠了,还能做参谋军事!  

陆游则担任利中御前诸军都统制府掌书记一职。  

这是陈涿光原来的职务,职低而权重。  

杨万里则担任御前诸军都统制府行营护军提举一职。  

这是都统制的直属卫戍部队的统帅。  

杨沅把中军卫戍部队交给自己人去管,这一点倒是无人质疑。  

换做谁来,他的直系卫戍部队,肯定都要换自己人去掌握的。  

然后,杨沅还公开向朝廷上了一封荐书,荐举时寒为利州中路御前诸军副都统制。  

其他人的任命,杨沅此前已经上书朝廷并获得了任命。  

时寒则是在他主动请罪之后,杨沅刚刚做出的决定。  

虽说是保举,其实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结果了。  

时寒对杨沅自然是更加羞愧而感激。  

将此间一切安排妥当,杨沅便决定回潼川府去了。  

樊江和王烨然是他为潼川经略安抚使衙门留用的心腹,当然要一同启程。  

杨连高闻听消息,也主动提出,他在南郑事了,要随杨沅一起去往潼川。  

这些时日相处下来,他和杨沅就今后的合作又谈了很多细节。  

哪怕他无心于大理皇位,只是想要扩大家族影响,与杨沅的这些合作,也能大大提升杨氏家族在大理的实力。  

只是让杨连高苦恼的是,如何把刀妃妃与杨沅送作堆儿。  

这其中最难处就在于,要让刀妃妃心甘情愿地放弃他这个白月光,从了杨沅。  

但是,同时还得让刀妃妃对他旧情难忘,会一直惦记他,想着他。  

若不然,如何能让表妹尽心竭力为他打算?  

可表妹对他痴心一片,他要怎么做才能把表妹推到杨沅身边,还不让她对自己因爱生恨呢?  

为此,一向自诩智高的杨连高颇费了一番心思,每日里思量办法,推敲之后又一一推翻。  

直到如今,他还没有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来。  

因此,听说杨沅要返回潼川时,他心中颇感焦急。  

这一路上要是再不想出个好办法来,等杨沅到了潼川,他就该返回大理,为双方谋划的一系列合作而奔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