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定军山定(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徐夫人知道自己“谋害”钦差,无论如何,死罪难逃。  

哪怕她解释清楚了,她真正要杀的只是韩金勋、何锦云、何郓生三人,结局也是一样。  

现在又查出“衣黑子”,哦,实际上是西夏皇族拓跋黑衣,所领“宋军”也都是西夏奸细。  

那她就更是在劫难逃。  

所以,她别无选择。  

“夫人,你也不想两位少将军和您的女儿因谋反被杀吧?”  

于是,她招了。  

徐夫人久旷,而拓跋黑衣英俊强壮,尤其精于取悦女人的诸般手段。  

所以,徐夫人的长子裘定军把这个所谓心腹带回师府后,妾有情,郎有“意”,在拓跋黑衣的勇敢进攻之下,徐夫人很快就从对他默默的欣赏,到陶醉于他对自己火辣辣的目光,再到痴迷于和他之间的小暧昧,直到…你侬我侬。  

只不过,陷入热恋中的她疏于戒备了。  

她和拓跋黑衣在厅里时,趁着四下无人,这小男人就上来纠缠。  

她虽明知地方不妥,却架不住小情郎的痴缠。  

本想只是给他一个小甜头,这种一触即分的小偷欢,也耽误不了多长时间,倒也确实刺激。  

不料,一个吻下去,便被他紧紧拥着,陷入意乱情迷当中。  

而裘皮儿恰在此时出现了…  

杨沅听到这里时,心中便马上有了答案:这是寇黑衣故意营造的场面,就是为了让裘皮儿看到。  

杨沅看了徐夫人一眼,目中有些怜悯之色。  

不过,他没有把这个残忍的真相告诉徐夫人,只是继续记录着她说的话。  

裘皮儿跨进厅时,拓跋黑衣就闪到了一边。  

但徐夫人衣衫凌乱,俏脸绯红、星眸迷离的一幕,却来不及遮掩了。  

但凡不是个傻子,谁都能看出她有问题。  

裘皮儿勃然大怒,冲到面前喝问奸夫是谁的当口儿,拓跋黑衣自后面突然偷袭。  

他以一记“鹤喙”,狠狠叨在了裘皮儿的后脑上。  

这个部位遭到重击,瞬间破坏了他的大脑组织,当即暴毙。  

事已至此,徐夫人别无选择,惊慌之下,只能乖乖遵照“衣黑子”的办法从事。  

徐夫人托故支开丫鬟婆子、奴仆下人,由“衣黑子”迅速把裘皮儿的尸体转移到书房去。  

至于杨政给裘皮儿的那封信,只是剖析利害,封官许愿,意图说服裘皮儿支持他决定的一封信。  

因为这封信并没有什么出奇,为了故布疑阵,将杀人嫌疑引向杨政,所以拓跋黑衣建议她取走密信,并且烧掉了。  

此后,因为裘皮儿之死,定军山诸将和太尉杨政互相猜忌,朝廷只好另遣大员处理此案。  

于是,杨沅来了。  

此时,徐夫人既有杀夫的愧疚与惊恐,又有了与“衣黑子”更多的接触机会,她不仅在感情上,在理智上也是越来越依赖她的小情郎。  

“衣黑子”告诉她,杨沅此人很厉害,三元及第的状元郎,大宋名探,什么“马皇弩案”、“枢密院夹墙藏尸案”…  

听“衣黑子”一说,徐夫人顿觉惊恐。  

因为担心真相被杨沅看破,于是,她又接受了“衣黑子”的献计:  

假冒韩金勋等人之名,围攻钦差。  

然后帅府亲兵赶来,将韩金勋等人杀死,在大火刚刚燃起之际,救下钦差。  

大火可以毁掉很多可疑的痕迹,驻军将领的叛乱,将使钦差不敢在此地久留。  

一切黑锅,推到已经死去的韩金勋、何郓生他们头上,她的儿子因功上位,成为该军统制。  

而她,自然也可以和她的小情郎长相厮守了。  

到时在青山上另辟一处别院,就说她要为亡夫守节诵经,让衣黑子担任别院侍卫长。  

未亡人和侍卫长的故事,听的徐夫人面红耳赤,也…跃跃欲试。  

徐夫人娓娓道来,把事情源源本本都说了。  

其实,这里边还有裘定军在拓跋黑衣的怂恿下滋生野心,并介入这个计划的事。  

但,裘定军并不知道他所倚重的“衣黑子”和自己的亲娘之间发生的事情。  

所以,徐夫人想把儿子“摘出来”,只要隐去他那一方本来也没起什么作用的“作用”,很容易。  

等徐夫人一一说完,杨沅叹息了一声:“徐夫人,你怎么敢的。你在军中,令公子在军中,简直可以说是毫无根基,这也就罢了。  

有时候,有些事,有一队甘为你效死的亲兵,其实也不是办不成。可你们母子…,就连一队可以信赖的亲兵都没有啊。  

你们所有的地位、权力,都来自于你的丈夫,他的父亲。而这个人,已经死了,你们居然敢诱杀军中大将,围攻当朝钦差…”  

杨沅不敢相信地看着徐夫人:“你知不知道,就算你们成功杀了韩金勋他们,其结果也只能是定军山其余诸统领后退无路,于是一起杀入帅府,把你们屠个干干净净?”  

徐夫人脸上青一阵、红一阵的,一言不发。  

我蠢么?  

我只是…太相信那个男人。  

他说他的计划天衣无缝,我信了。他说他在军中已有一批死忠,我信了。  

他说韩金勋等人一死,其余将领一定会对我们母子俯首听命,我…信了…  

“夫人,请画押吧。”  

杨沅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叹息一声,把记录下的供词转了过去。  

徐夫人无言上前,签字画押。  

然后,她满怀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