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大孙子(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杨政听了,霜白的浓眉便是一扬:“寿儿回来了?”  

一条昂藏大汉从门外大步进来,肩上搭着一只老虎。  

这人长相与杨政颇为相似,一看就是他的骨血后人。  

同样的眉眼五官,同样高大的骨架,只是比起老迈的杨政,这人正当壮年,一副龙精虎猛的模样。  

“爷爷,这是我打回来的猛虎!”  

那大汉身量奇高,孔武有力,身着一身葛布的武服。  

他把死老虎往地上一摞,咧着大嘴便向杨沅看去。  

“爷爷,他就是我小叔爷么?”  

杨政露出宠溺之色,招手把那看起来已有二十五六岁年纪,却仍稚气未脱,有少年感的年轻人唤到身边。  

杨政对杨沅道:“这是为兄的二孙,杨寿。”  

他又对杨寿道:“寿儿,这位就是你的小叔爷了,还不拜见。”  

“哎!”  

杨寿推金山、倒玉柱,卟嗵一声就跪了个结实。  

他双手扶地,“砰”地磕了个响头:“侄孙杨寿,拜见小叔爷。”  

“快快起来。”  

杨沅算是见识到了,杨政这儿孙虽然大多不争气,但是对杨政都特别的听话。  

杨政让他们认自己做长辈,哪怕是五十多岁的杨福都没有半点纠结和难为情。  

但跪的如此实诚的,却还是眼前这个杨寿。  

杨沅已经看出,这个未必比自己岁数小的年轻人,智商上怕是有些问题。  

这也是他仍然一脸稚气的原因。  

杨寿被杨沅扶起来,瞪着大眼看看杨沅,咧嘴笑道:“我听人说,小叔爷是状元公呢。”  

杨政笑道:“何止,还是三元及第的状元公。”  

杨寿把大拇哥一挑:“那小叔爷厉害。我还听说,小叔爷指挥十万大军,灵璧一战,斩杀金狗八万,俘获金狗四万…”  

嗯?这么夸张的吗?  

消息才传到西川,这战果就扩大了一倍了?  

杨沅微笑道:“仗是打赢了,不过杀的人倒也没有那么多…”  

那就是真的了!  

杨寿大喜:“那小叔爷是真厉害。”  

看他欢喜的模样,有个厉害的小叔爷,好像他也荣耀的很。  

杨沅笑道:“寿…咳咳,寿儿一看就是个了不起的豪杰,还是个打虎英雄,也很了不起。”  

让他把一个同龄人当孩子叫,一时间杨沅还有些不适应,所以小小地尴尬了一下。  

杨政站在一旁,有些漠色的眸子,悄然盯着杨沅的神情变化。  

他见杨沅只是初见杨寿时,露出些诧异神色,但之后谈笑神色就尽皆如常了。  

而且对孙儿杨寿,杨沅是真的喜欢,杨政脸上的线条便柔和了许多。  

这个二孙幼年时发过一场风寒,命是救回来了,脑子却烧坏了,现在的智商,还像个少年人。  

许多人初见杨寿时,都是先惊讶,然后神情便不一而足。  

哪怕刻意掩饰,杨政也能感觉到,他们或怜悯、或鄙夷,或幸灾乐祸,又或就把杨寿当成了小孩儿哄。  

但杨沅没有,他微微一诧之后,再和杨寿说话,便是平等的语气,而且没有什么隐藏起来的情绪。  

他的喜欢,是发自内心的。  

这让儿孙哪怕再不争气,也无底线宠娃的杨太尉老怀大慰。  

杨沅问道:“寿儿,你这猛虎是怎么打死的?”  

杨寿一听,顿时眉飞色舞起来:“我在山上,寻见这头猛虎,它先还想伤人,被我一钢叉刺伤了腹部,逃跑时又中了我一箭,跑不快了,我就追…”  

杨寿手舞足蹈:“等我追上,我就骑在它背上,一拳一拳往它的颈窝里死命地打,活活打死了它。”  

杨沅惊讶道:“当真了得!我有一位挚友,他也杀过老虎,当时他带了一口剑,最后是用剑刺死了猛虎,你比他还要猛。”  

杨寿被夸的不好意思了,黑脸居然有点泛红,摸摸后脑勺,咧开嘴巴不好意思地笑:  

“也没有啦,我这就是匹夫之勇。叔爷你能做大好文章,还能统兵挂帅,那才是大本事。”  

“寿儿,你不要妄自菲薄,匹夫之勇,也能令天下缟素!”  

杨寿听了更加欢喜,对杨沅道:“那小叔爷会武功吗?”  

杨沅笑道:“倒是略懂一些拳脚。”  

杨寿登时两眼放光:“那我跟小叔爷比一比好不好。”  

“啊?”  

杨沅刚一犹豫,杨寿已经兴奋地拉着他向外走去。  

杨政无奈地笑笑,也跟了出去。  

杨沅一瞧杨政并没有阻止的打算,只好答应下来。  

杨家是武将人家,后园里就有校武场,杨寿拉着杨沅就上了校武场。  

因为杨沅来见杨政穿的是官服,自然要宽去衣袍。  

二人都裸了上身,就见杨寿一身块垒的肌肉,看起来却毫不累赘,仿佛精铜铸造的身子似的。杨沅则是完全不同的气质,他也有肌肉,但不是那种块垒的大肌肉,而是流畅自然。  

稍稍发力动作时,肌肉就会呈现出漂亮有力的条状线条。  

杨沅和杨寿站在一起,就仿佛一头熊罴和一只猎豹的对决。  

听丫鬟下人们说,二公子要和小叔爷较量武技,后宅的内眷都赶了过来。  

杨政当年老家所在地被金人占领,只有他一人当兵逃离,待他成家立业,传宗接代,子嗣却也不旺。  

他只有一子、两孙,所以这后宅里的内眷,都是他的妾室。  

莺莺燕燕,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