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底气(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金国监军梁珫梁公公逃过了一劫,凄凄惶惶地跑到了徐州。  

他在徐州城捱了两日,陆续汇合了都总管徒单守素、猛安唐括乌野,大将纳合斡鲁等人。  

这时逃回来的散兵游通汇合起来,又凑了两万多人。  

梁公公也不等了,吩咐徐州守将继续接纳陆续逃回来的散兵,他自带着这些残兵败将便仓惶地逃回中都去报丧。  

一见完颜亮,梁珫便声泪俱下。  

他痛斥耶律元宜好大喜功、不听劝阻,对他的劝谏之言置若罔闻,结果最后中了宋人奸计,害人害己,丧命沙场。  

总之,他把一切责任全都推到了耶律元宜身上,是耶律元宜刚愎自用、独断专行,才导致的大败。  

而他早就发现耶律元宜拟定的战略有问题,是再三劝谏过的。  

徒单守素、唐括乌野、纳合翰鲁等大将们,素知完颜亮喜怒无常,性好杀人。  

这时为了自保,也只好按照梁公公的说法,众口一辞地把锅推到耶律元宜身上。  

完颜亮一听,灵壁一战损失竟如此之大,简直如五雷轰顶。  

金军女真籍精锐,现在可是消耗一点少一点,根本没得补充啊。  

怒不可遏的完颜亮气的浑身发抖。  

此时,耶律元宜之子耶律王祥,就在大金禁军武卫军中任职。  

完颜亮立即命令武卫军都指挥使杨棠,把耶律王祥拿下,就地斩首。  

随后,完颜亮又命人去查抄耶律元宜的府邸,财产一律充入内库,元宜家男子十二岁以上者尽皆斩首,女眷与儿童发卖为奴。  

灭了耶律元宜府,完颜亮怒火稍歇,想想眼下棘手的形势,立即传见枢密使完颜昂、尚书令张浩、太子少师讹里也等人紧急入宫来议事。  

对于金国来说,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兵源的问题。  

灵壁一战的损失太大了,而且损失的主要就是金国的“中央军”。  

问题是现在辽东以北全部掌握在新建立的“新金帝国”手中,完颜亮想要补充兵员都困难。  

那么,如何解决军队的问题?  

完颜亮紧急召见心腹大臣们,苦苦思量了两日,方才整理出一个眉目来。  

好在金国这边与宋国那边不同之处在于,金国这边的文武百官根本节制不了完颜亮。  

完颜亮对于金国的军国大事,完全可以一言而决。  

所以,完颜亮有所决定后,直接颁布诏命即可,雷厉风行的效就比之宋国可强了许多。  

当即,完颜亮便下诏,废中书、门下两省,只保留尚书省,直隶于皇帝。  

由尚书省和枢密院分掌政、军,但枢密院受尚书省节制。  

精简机构的同时,金国皇帝对于军权的掌控更直接了。  

随后,便是金国兵役制度的大改革,仿照宋国设中央直辖军、地方驻屯军、边防军和地方治安部队。  

大肆征召签军与募军。  

以女真人为主体的猛安谋克军全部转为中央直辖军,其中又划分为禁军和机动部队。  

设殿前都检司统领禁军,禁军主要担负宫廷宿卫及京城防卫任务,机动军作为金国的战略预备队。  

基本上,因为灵壁一战杀伤了太多的女真嫡系兵员,再加上以女真人为主体的辽东以北地区失去控制,金国只能仿照宋国军事制度进行更激进的改革,开始大量征募北地汉人,成为金国主力部队的一员。  

宋国这边,皇帝加快了返回临安的速度。  

一路上,赵瑗还和伴驾众大臣们依据陆续传递过来的战报,评估对于有功众将领的封赏。  

其实大部分将领的封赏是很好解决的。  

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武将,只要加官、进爵,赏赐宅院、田地,也就行了。  

真正麻烦的只有杨沅。  

他是文官,却又是灵壁一战的军功第一人,皇帝又起了怜才之心,不想让他在台谏的位置上一条道走到头,如何安置便叫人挠头了。  

好在这位皇帝自己也是有主意的,此番带着的伴驾大臣也都是跟他一条心的。  

如此一来,官家拿定了主意,杨沅的前程基本上也就确定下来了。  

爵位上晋升为开国郡公。  

官家给的理由很充足,开国县公一般只授予有政绩的文官,开国郡公才是有军功或政绩均可授予的爵位。  

杨沅此番立的是军功。  

而且一开始因为杨沅资历太浅,已经把都察院整个儿压低了一级,可是架不住人家杨沅立功且立大功的速度太快,也不好再压了。  

至于官职,就调整为左谏议大夫,这是隶属门下省的重要官员。  

汤思退是半条腿踏进了宰相的门槛,杨沅这是半条腿踏进了执政的门槛。  

谏议大夫在大宋官场上相当于一个“混儿”,就像麻将牌里的“万能张”。  

都察院还你要犯了罪、有了过错,他们才会出手。  

但谏议大夫有权利对皇帝及各级官员提出建议,纠正错误。  

也就是说,他原任的都察院佥都御史相当于一个检察官,主要还是侧重于司法方面。  

但是谏议大夫不仅可以干预司法,他还有议政权。  

内廷、外廷、皇帝、大臣,他谁都可以喷…监督。  

赵瑗这边与伴驾众大臣议定了,就把结果先传回了朝廷。  

现在赵瑗还真不怕朝臣们有太多的不满和非议。  

他登基之初,金国这个叔皇帝就变成了兄皇帝,因为完颜亮比赵瑗大五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