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洛东风(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慢腾腾地赶到了那座石牌坊下。  

目标还挺明显,老远就看见了。  

方蛟连忙加快了脚步,就见前边好多人围在那里。  

方蛟个子不高,到了近前,只能踮起脚尖往里边看。  

就见青石板的地面上,躺着两具尸体,两个坊丁正又抬来一具,和那两具尸体并排放着。  

方蛟惊讶地拍拍前边那人肩膀,赔笑拱手道:“兄台,这里发生了什么事呀?”  

那人道:“你刚来啊?”  

“是。”  

“啧啧啧,你看看,他们是到杨侯爷家寻晦气的,姓樊。一家三口,全没了。残暴啊,太残暴了!”  

“啊?”  

方蛟惊恐的眼珠子都快要瞪出来了:“到杨侯爷家寻晦气的?这…一家三口,就这么没了?”  

“可不,你是没看到啊,说死就死,可干脆了。”  

方蛟浑身的汗毛都竖起来了,结结巴巴地道:“这…这…那,杨家没事吗?”  

“嘁,人家能有什么事啊。”  

“啊这…?”这事儿完全打破了方蛟的认知,他不理解,很不理解。  

这时候,就见一个家丁模样的人快步走到石牌坊下,扬声道:“坊正何在?”  

已经闻讯赶来的李有才急忙上前道:“老朽在此。”  

那家丁抱拳道:“我家夫人说了,这三人的棺材,我们杨家管了。一应后事,有劳李坊正操办。”  

说完,他一摆手,后边就有另一个家丁,用托盘托了五锭锭大银走上来交给李有才。  

家丁豪爽地道:“夫人吩咐,多出来的钱便充作辛苦钱,请李坊正和各位兄弟喝口茶润润嗓子。”  

“夫人仁义,杨家仁义啊!”  

四下里顿时一片赞叹之声,和方蛟说话的那个汉子也不禁挑起大拇指,连声赞叹:“杨家仁义,杨家太仁义了。”  

方蛟不好不合群,忙也跟着大家一起挑起大拇指,赔着笑脸,越想越害怕。  

这…当街打死三条人命,都不犯法的么?给了口棺材,这就仁义了?  

太残暴了,真是太残暴了。  

方蛟不敢多停,赶紧趁机退出,慌里慌张地去找方老太爷报讯去了。  

杨沅带着花音和小奈再度跃上屋顶,已经不见了洛承安、颜青羽师徒踪影。  

杨沅这才向她们问起,姬香要她们杀什么无赖。  

刚刚解说清楚,暗卫就追了上来,看见刚才与他们交手的那两个劲装女子竟与自家主人站在一边,不禁暗暗称奇。  

杨沅也不解释,便吩咐道:“去一个人,向曲大先生报告此事。”  

洛承安和曲大先生他们是旧友,洛承安今日之事,他们还不知道。  

杨沅生怕此人对曲大先生他们不利,所以第一时间就得叫人去报知消息。  

一个暗卫答应一声,转身就走。  

杨沅又道:“再去一个,向临安县衙报案。关于洛承安药师师徒身份,只管据实以告。至于‘配合’他们动手的两个黑衣女子…”  

杨沅看了眼花音和小奈,二女向他抛了个媚眼儿。  

杨沅微微一笑,加重语气道:“不明身份、不知来历!”  

杨府中得知杨沅在府前遇刺,行凶者竟是他们都熟悉的洛药师后,顿时乱作一团。  

鹿溪强自镇定,控制了消息。  

府里头好几个快要临盆的女人呢,把她们吓到了怎么办?  

鹿溪独自镇压着局面,直到听说二哥主动追敌,且有护卫跟随而去,这才有心思听家人详细汇报,然后就知道了樊家三人受了“无妄之灾”。  

鹿溪一听,要不是那歹人想对二哥不利,这怎么也得打个赏啊,真是干了一件上合天心、下称民意的大好事呢。  

鹿溪转念一想,第一时间就让家人出去,宣布杨家会负责这三人的善后之事。  

直到家人又来报告,说侯爷已经回来,正在府前与厢公所一干人等叙话,这才叫人去把事情告诉丹娘。  

青棠听人说明情况,马上欢天喜地跑进去。  

待她进了丹娘的卧房,这才换上一副肃穆模样,把樊家三人遭遇不幸的事对丹娘说了一遍,然后便偷偷地瞟她脸色。  

丹娘正在卧榻休息,听青棠说明了情况,急忙坐起,追问道:“二郎无恙吧?”  

青棠道:“侯爷没事呢,如今正在府前和厢公所的人说话。”  

“好,好!”  

丹娘怔忡了片刻,喃喃地说了两个“好”字,便重新躺回榻上,闭上眼睛。  

虽然她不言不动的,但青棠分明感觉到,仿佛忽然有人从师父肩头搬走了一座大山似的,她的呼吸都轻松了许多。  

故意装着严肃的青棠,便轻轻吐出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欢喜的笑容。  

“有人想利用我的事,为难二郎。我原想的,就是‘水云间’酒家,所以做了些防范。倒没想过他们还会去富春,把那一家人寻来恶心人…”  

榻上,丹娘忽然说了一句:“如今能够威胁到二郎的,还有一处‘水云间’。”  

小青棠忙敛去笑容,道:“要我说,咱家现在也不差一幢酒楼,就给了他们也无妨。”  

丹娘摇摇头,苦笑一声,道:“当初,我怎想到咱家会有今日这般局面?我甚至没想过能成为二郎的女人,那这酒楼,就是你我安身立命的保障啊。”  

青棠走到榻边坐下,握住丹娘的手,感动地道:“要不是我拖着师父的后腿,师父原也不必做这些打算。”  

丹娘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