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归流链接(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些人继续蹦跶,但最终还是要把他们绳之以法的,自然不能让他们真的脱离控制。  

因此,老苟叔一直在派人盯他们的梢。  

谁料,盯来盯去,他们居然想闯上渡子桥头刺杀杨沅。  

刘以观利用假会子案给杨沅挖坑,杨沅利用这些金谍引刘以观入坑。  

而这些金谍,却想利用杨沅的死,促成宋国两大对立势力入坑,三方可谓各有图谋。  

老苟叔派去盯梢的人意识到对方出现在渡子桥头的真实意图后,刺杀已经开始了。  

桥头所发生的一切,其实是很短时间内的事。  

杨沅被掳走后,他们负责盯梢的一共三人,一个继续盯着龚瑾泉等人离开了,萧虎萧豹便追蹑了下来。  

只是他们追蹑到百里冰等人消失处却没有找到入口,因为怕被人发现,只好先隐藏起来。  

这时见百里冰等人离开,二人便滑下树去。  

他们在刚才观察到的百里冰等人出现的位置又仔细搜索了一遍,这里就是一片很寻常的废墟,没有发现什么打开过的痕迹。  

“虎哥,官兵靠岸了。”  

萧豹发现搜寻的船只已经泊岸,忙对萧虎说了一声。  

萧虎恨恨地道:“我们先走,回去请王长生、寒千宸两位前辈过来看看。”  

二人趁着那些官兵要搜寻过来还需要一段时间,匆匆离开了原地。  

登岸搜寻的是临时征用了游船的一群官兵。  

其中有殿前司的禁军,有皇城司的亲事官,还有附近厢公所派来的巡检、街子等坊巷治安人员。  

他们是不太相信掳走杨沅、肥玉叶的歹人会藏匿于此的,因为这里距事发地太近了。  

通常作案人不会藏匿在距事发地这么近的地方,人会本能地逃得越远越好。  

不过,他们采取的是地毯式搜索,整个临安内外所有坊巷街道全都要搜,这里自然也不容错过。  

渡子桥头,皇城使木恩亲自赶了过来,他还带来了几个仵作。  

仵作正式成为一个协助官府勘验现场、检查尸体的行业,正是从宋朝开始的。  

涉及刑事的衙门,都有自己用惯了的更为信任的仵作。  

他们一到,就开始对桥上的一切勘验起来。  

木恩立即召来经历了劫囚事件的当事人,逐一进行盘问。  

皇城司是直属天子的谍报组织,这样一支力量的首领,必然是要安排官家最信任的自己人。  

照理说,赵瑗成为天子后,马上需要更换的就是两个人,一个是大内总管,一个就是皇城使。  

大内总管张去为是赵瑗第一时间就换掉了的,而木恩却依然稳坐皇城司提举之职。  

因为深受赵构信任的张去为与秦桧关系密切,这是赵瑗绝对不能容忍的。  

而木恩在任皇城司提举的时候,与当时的普安郡王赵瑗走动就很近,并且联手办过案子。  

而且他是旗帜鲜明的激进派。  

因此种种,赵瑗暂时就没有动他,因为赵瑗对他是信任的。  

但木恩清楚,官家虽然信任他,这耳目的紧要位置,最终也还是会交到官家从小到大用惯了的人手上。  

现在皇城司两位副使,就已经是原普安郡王府的人了。  

其中一位韩荐松韩副使,今天就跟着他来了,想必等这两人熟悉了皇城司的辅佐官和指挥使,了解了皇城司的各种运作,也就该替换他了。  

在此期间,他若能多办几件漂亮案子,那么他卸任皇城使之后,就能去一个更满意的所在。  

“提举,初步检验,小人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个老仵作把木恩领到那辆残破不堪的囚车前。  

临安府的人救助伤者、搬运尸体,已经对现场造成了一些破坏。  

但经验老到的仵作,还是能从诸多的痕迹,查验出许多东西。  

那仵作指着搬回来的一具捕快尸体道:“这具尸体的左小腿,曾经受到屐鞋的踢打,在这个位置。”  

仵作蹲下,撩开那具尸体的衣袍下摆,指着他小腿上的淤伤痕迹,肯定地道:“就是死前刚刚受的伤,所以淤伤的肿胀程度不大。  

提举,您再看他自后颈射入的这支箭…”  

老仵作准确地模拟出了当时的情境:  

“他应该是坐在这个位置,突然受到斜对面犯人的踢打,身子向这一侧倾斜过来。  

囚车外恰有冷箭穿窗而入,射中他的后颈,所以他中箭的角度才会如此诡异。”  

“提举再看,他腿上的淤痕,这是男人鞋子的尺码,所以坐在他对面的,应该是嫌犯杨沅。  

而他这一侧挟坐于中间背后是窗口的,就应该是女犯肥玉叶了。”  

犯人入狱,换穿囚服,鞋子也要换。  

屐鞋就是木底鞋,上边绑了几条带子,犯人穿了这种鞋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走动时会发出声响。  

这就使得他们如果要越狱会增加很大困难,因为很难不惊动狱卒。  

也因此,这种屐鞋给人体造成的伤痕也很容易辨认。  

另一个老仵作也不甘示弱:“提举,这个死者死状很是奇怪。  

提举您看,他的面门遭受了重击,鼻骨碎了,门牙崩了,但这伤虽重却并不致命,然而他却死了。”  

那仵作抓起那个被杨沅用枷梏的尖角狠狠撞过面门的死者的右手:  

“提举请看,此人手上戴了一枚戒指,奇怪的是,戒指上有突起的尖锐。  

老朽嗅过了,上边有辛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