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目中无人(2/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他们掌柜到案一问便知,他若不认,小老儿可以与他当堂对质。”  

刘以观冷笑一声,马上唤过一个马快的都头,叫他带人立刻去龙山市,请那会子处的掌柜和王员外提及的相关账房先生以及伙计到案。  

那都头刚刚退下,一名幕客就从屏风后面走出来,对刘以观附耳低语了几句。  

刘以观眉头一挑,挥手道:“先把王氏父子收监,待龙山市会子处的人到了再升堂问案。退堂!”  

说罢,刘以观袍袖一拂,便去了二堂。  

二堂里,乔贞一见刘以观,便微带责备的语气道:“刘监州啊,你执法如山、刚正不阿,一贯的铁面无私,临安府上下,谁不知道?就是本府,对你也是素来敬仰的。  

可是,大家都是同僚,一点必要的交情还是要讲的。一点必要的面子,也还是要给的嘛。你说你,怎么就擅自拿了北厅的王主事。”  

刘以观拱手道:“府尹,那王烨然之父与弟,皆涉及假会子的泼天大案,王烨然也未必清白。  

下官如今正在侦破此案,唯恐他提前得到消息,会替他家人毁灭证据,所以才及时把他控制了起来。”  

乔贞嗔怪地道:“事情嘛,你做的当然是没错的了。但是,你就先和汪通判打声招呼,又费什么力气呢?  

结果惹得汪通判大为不满,如今跑来向本府抱怨,本府怎好不居中调停一番?我临安府同仁,应该一团和气嘛。”  

刘以观这才知道,乔贞突然跑来找他,竟是汪紫瑞去向乔贞告状了。  

刘以观便淡淡一笑,心中不以为然。  

他虽然是地方官,但他一直是临安行在的地方官。  

汪紫瑞却是从别的州县调过来的,资历比他浅,在京的人脉也远不及他宽广。  

再者,汤相公已经暗示过他了,大理寺与都察院的对峙中落了下风,这让汤相公很不满。  

汤相公有意把他调他去大理寺,做个大理寺丞,大理寺的三把手,用以钳制都察院。  

所以,这个时候,他是该展露锋芒的时候了,回头与都察院相争,他都要冲在前面,还用在乎一个汪紫瑞?  

呸!他什么档次!  

再说了,汤相公如今虽然是执政中的第一人,却还不是宰相。  

汤相公想调他去大理寺,也不能一言而决,他总要干出点政绩,汤相公才好在首相面前替他说话。  

眼下,令朝廷深感忧虑的假会子案,就是实打实的一桩大功绩!  

所以,刘以观不以为然地道:“府尹,这假会子泛滥的情况,朝廷是如何重视,府尹你是清楚的。  

能让这么多的假会子流通开来,绝非普通的造假者能办到的。下官一旦有了线索,岂有不全力以赴的道理?  

汪通判若是为了他的面子便埋怨下官,下官也无话可说,叫我放了王烨然,那是不可能的。  

且不说此案重大,就说下官刚把他抓来,转头就放了,下官又如何向部属们交代?下官不去,不能去!”  

“你看,又急!”  

乔贞把刘以观按回座位,笑吟吟地道:“刘监州啊,你这霹雳火的性子,真该改一改了。  

都是同僚嘛,不必要如此嘛,这样吧,那你去找汪监州解释一下你的难处,这总可以吧?  

大家都是为了朝廷,都是为了我临安府的公事,何必把同僚之间的关系搞的这么僵呢?”  

“府尹,您一番好意,下官本不该不识好歹,只是下官自问,做事秉持一段公心,从无半分私情,既如此,又何必低声下气去向他解释呢?  

他姓汪的来了我临安府才多久?下官在临安府又摸爬滚打了多少年了?让下官去向他低头,府中大小官吏们看了,又会怎么看待下官?下官不能去!”  

刘以观正说着,便有一个押司跑进来道:“府尹、监州,大理寺寺正滕藤、皇城司下三指挥使吴一尘求见。”  

这两个官儿都是六品,他们来见刘以观,那算是平级之间拜访,依“九见”之礼,用“拜见”就行了。  

不过这押司一看府尹也在,便换了“求见”的说法。  

州县吏员最是油滑,此中分寸,自然拿捏的极稳。  

乔贞愕然道:“大理寺和皇城司派员来我临安府作甚?”  

刘以观听那押司说大理寺和皇城司都派了人来,不禁心中暗喜。  

汤相公做事果然雷厉风行,大理寺也还罢了,要让皇城司派员前来,是要请示监国的。  

汤相公竟然也火速办到了。  

见乔贞面露困惑,刘以观先吩咐那押司道:“快请。”  

随后他便对乔贞道:“假会子案关系重大,朝廷十分在意。这不,大理寺和皇城司派员,就是来协助下官,共审此案的。  

府尹呐,现在你也看出下官的难处了吧?上边的人都在盯着呢,下官岂敢怠慢、岂敢疏忽啊。  

你说,那汪通判这种时候,还为了下官抓了那他北厅一个涉案的主事而闹事,是不是不顾大局,不成体统。”  

乔贞的笑容有点凉:“刘监州的难处,本府又怎会不知呢?既然如此,那就算了,汪监州那里,本府替你解释几句,你回头若有机会,还是该跟他打声招呼的。  

好了,大理寺和皇城司既然来了人,你且去接待他们吧,本府往北厅去一趟。”  

“有劳府尹,恭送府尹。”  

乔贞挥一挥手,无奈地叹了口气,便从东厅后门走了出去。  

刚刚离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